执政党执政资源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执政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执政资源是一个执政党为提高执政效能可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执政资源存在于特定的政治体系之中,执政党有效地加以利用,能获得巨大的政治效益。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领导人民革命而建立政权的,因而从执政之日起就有丰富的执政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令人信服的政绩增加了许多执政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防止执政资源流失和充分利用执政资源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问题。根据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运用好历史资源、权力资源、理论资源和组织资源对实现政治目标和巩固执政地位具有关键意义。
一、历史资源
我们把一个政党在以往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成效积累称之为历史资源。一个政党所拥有的历史资源越丰厚,政治动员力则越强大。在西方,在野党要夺取政权,必定竭力夸大执政党的历史错误以削弱其在民众中的威望。西方敌对势力为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也总是利用共产党在历史上的过失蛊惑人心。中国古代曾有名言:“亡其国必去其史”。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搞垮一个政党的便捷方法就是否定它的历史。成熟的执政党总是善于运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来增加民众的支持率。执政党对自身所犯的错误固然需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但切不可否定自己的历史。否定自身历史的政党会趋向衰弱或灭亡,而弘扬自身辉煌历史的政党则能保持强大,这是政党执政的一条规律。苏共自赫鲁晓夫开始否定自身的历史,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合法性危机。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就在党内作“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斯大林虽然犯有严重的错误,但他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工业化,把一个落后的俄罗斯变成了一个强大的苏联,应当说成绩是第一位的。斯大林执政30年,他的名字是与共产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共产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否定斯大林,就否定了苏共执政的历史。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后,不仅在苏联国内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而且使国际上的友好人士对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困惑和迷惘。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苏共又全面系统地否定自己的历史。他们不仅要继续追究斯大林的错误,而且要追究列宁的错误。这样,苏共的伟大历史被抹去了,留给人民的印象是专断、镇压和不讲人权。既然苏共的历史已经全部被否定,那它继续存在的理由就自然消失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执政党的黑暗历史令民众提心吊胆,而辉煌成就则给人民带来希望和期待。因此,一个执政党要保持强大的政治动员力和政治凝聚力,必须善于挖掘和弘扬自身的辉煌历史。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也犯过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但我们党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事实上,我们党经过80多年的奋斗,不仅领导中国人民站立起来,而且领导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党的辉煌历史鼓舞了人民,通过回忆历史来动员人民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使人民在心理上始终认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利用历史资源凝聚人民,推进政治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以完整全面的党史典籍鼓舞群众。我们党有80多年的辉煌历史,按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把党的奋斗史全面地描述出来,让人民了解党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有助于人民对党产生高度认同。其次,要通过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引导群众。任何政党都会犯错误,问题是如何对待错误。任意夸大执政党的历史错误会削弱执政党的威信,但隐藏或回避自身曾经犯过的错误也会引起群众的迷惘和不解。执政党勇于承认错误,检讨发生错误的原因,指出改正的途径,有利于人民包容或原谅执政党的过失,但是也要同时提防某些人别有用心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卑劣伎俩。最后,要善用党在历史上的文化遗物教育群众。历史文化包含历史遗留的古迹遗物,可以通过本国古代遗留的历史文物教育后人,激发人民的斗志。党史文物记载着党的奋斗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党的“一大”会址、遵义会议遗址和延安的“窑洞”就曾给新一代中华儿女留下震撼的记忆,激发了人们继续完成先烈们的未竟事业,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二、权力资源
权力资源是执政党在国家权力中的可支配性因素,也是执政党的核心资源。西方政党竞选,旨在争夺国家权力以实现政治目标。拥有丰厚权力资源的政党,其政治运作能获得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因此,任何政党都把权力资源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处在执政地位,权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为实现政治目标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从政党制度的实践来看,执政党拥有对国家大政方针和任用重要干部的主导权,是权力资源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执政党失去了这两个要件,政治领导就被虚置,甚至会失去执政地位。我国是“议行合一”的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仅拥有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权,而且对国家重要干部的任命还有授予权。我们党要实现政治目标,就要加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领导,善于通过法律程序把党的政策变为国家的意志并把重要干部输入到国家政权系统。苏共演变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没有用好自己的权力资源。苏联在解体前夕,苏共既不能把议案变为国家的法律,也不能令政府或司法部门听从党的意志,甚至连党内干部也不能指挥。这样一个失去权力资源的执政党实质上已处于在野的地位,什么事也干不成。苏共垮台的教训说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放弃权力资源将亡党亡国。
由于权力资源对执政党实现政治目标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执政党总会竭力维护好自己应有的权力资源。当然,执政党维护权力资源绝不是盲目扩充本党的权限,更不能把党的权力混同于党的干部个人的权力,而是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执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应谨防权力资源的流失,依据宪法努力维护好权力资源。首先,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保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有效掌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越发展,我国人大的立法权和对干部使用的任命权就越规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加强党的领导是相辅相成的,不会因为民主政治发展而削弱党的领导。如果我们党提出的重大议案和推荐的重要干部在人大经常通不过,党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就不能保证党的政策得到贯彻。我们党应当汲取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主动放弃政治权力而导致垮台的教训,保持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力。其次,在利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党要防止对某些地方政权组织的失控。市场经济不仅导致了个人利益多样化,而且引发了地方政权组织追逐本地特殊利益的问题。一些地方领导人为了实现本地区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搞“本位主义”,进而导致地方利益集团的产生。地方利益集团与其上一级行政权力部门和国家存在相背的利益。由这些利益扩展而产生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对党的执政权力构成了威胁。为此,我们党应当强调中央权威,务必做到政令畅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国各地得到有效贯彻。最后,党要防止资本集团与地方党政干部结合起来,掠夺党的权力资源。党的权力来自人民,理应为人民谋利益。但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一些私营主和地方党政干部结合起来,改变党的政策,使党的权力资源为少数人服务,在客观上掠夺了党的权力资源。对此,党组织一方面要开辟民主的渠道,完善新阶层的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吸纳新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另一方面要对私营企业主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使其向着认同现存政治体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方向发展。同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党内民主的观念并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也就是意识形态的资源。理论具有鼓励和激励、解释和辩护、批判和监督的功能。任何政党要有效执政,必须充分利用理论资源。我们党的思想理论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理论资源不仅为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为人民提供政治信念和精神动力。
拥有理论资源的执政党能为自身的政治理念提供令人信服的科学说明,因而能保持强大的政治动员力。人民群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就会从内心认同党的主张,从而与党同心同德干事业。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为人民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世界上任何政党都会运用自己的理论资源推进政治目标的实现。西方政党还强调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和民主等相关政治理念。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中,无处不体现资本主义的思想精神。美国总统布什于2003年3月17日发表要求伊拉克原总统萨达姆流亡的电视讲话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77%的人赞同布什的讲话。为什么美国当时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对伊拉克的战争?那是因为美国历届政党都推崇“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在美国民众看来,他们是上帝的天然选民,有拯救其他民族的天赋使命。他们对本国的政治体制感到自豪,认为其他一切国家都应该学习和借鉴。可见,美国执政党的执政行为是由资产阶级的理论资源作支撑的。根据政党政治的经验,执政党因理论资源的流失将失去对社会的政治凝聚力。苏共在改革前,总体上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的思想也比较统一。这主要是苏共一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群众。但自戈尔巴乔夫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后,苏联全民族一下子失去了思想信仰的支撑。失去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凝聚力的,而投有凝聚力的民族必须寻找新的信仰以维持团结和统一。后来,苏联的东正教复兴,领导干部和群众开始走向教堂,苏共执政的思想根基就随之瓦解了。
依据政党政治的实践经验,我们党不仅要防止理论资源的流失,而且要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理论资源的创新和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党能有效地运用理论资源来进行政治动员,这是因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比较一致,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统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层开始加剧,人们的利益呈现多样化,人的价值观念也出现多元化,理论灌输的难度增加了。可以说,我们党过去所依赖的理论功能有所弱化,统一的思想价值观正被社会多元价值观所取代。仅仅靠大一统的政治宣传已经难以整合多个阶层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运用理论资源凝聚人民?首先,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从中获取“真经”,又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能使人民正确地认识现实,辨清方向,从理性上认同党的政治主张。其次,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西方国家的文化尽管带有难以克服的阶级局限,但它毕竟反映了现代国家改造世界的文明成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作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共产党人应当解放思想,积极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优秀文化在内的成果,增强党在理论上的政治感召力和吸引力。最后,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处理好主流文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和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文化。我们党要通过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把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精神文化因素,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文化因素,高度凝聚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并以此为人民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是执政资源中的载体和依托,其要素包含党员队伍、组织机构和组织方式等。按照一般政党运作的规律,政党组织规模的大小,党员素质的高低,作风纪律的严懈,都会直接影响执政党的执政效能。我们党的组织资源是丰富而强大的,有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队伍,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层党组织。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执政时期,党通过高度严密的组织形式,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到社会各个层面上,并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酝酿、决策、吸纳、表达、规范控制机制,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党的优厚的组织资源是党的宝贵财富,继续利用好这些资源能有效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苏东演变的教训表明,执政党流失组织资源不仅会极大地降低执政的有效性,而且会直接危及执政地位。苏共原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为推进他倡导的改革,通过具有“智慧”的组织手段排挤经过各种考验的老干部,称他们是保守势力。戈尔巴乔夫不经过中央领导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党的重大决策。他任总统后置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于不顾,仅凭行政力量推进改革。苏共发生8·19事变后,他又宣布解散共产党。当他废除使他走向权力高峰的组织资源之后,自己随即跌入政治的低谷。这对苏共和他本人都是一个悲剧。可以说,戈尔巴乔夫是自毁根基,自掘坟墓。苏共演变的教训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丢弃了自己的组织资源,就失去了实现政治目标的物质力量,自身存在的根基也将随之瓦解。
我们党拥有强大的组织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党推进各项事业的载体和依托,而且是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美国的“中国通”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共产党完善的组织系统保证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但应当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的变化已使党的组织资源产生了新的损耗因素。一方面,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一些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企业公有成分越多,党组织力量就越强;公有成分越少,党组织的战斗力越趋向弱化。在大量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今天,党在社会基层可利用的组织资源还不够充足和丰富;另一方面,伴随着基层党组织的弱化,党员的先锋作用也受到了影响。过去,党员是为集体奋斗,有主人翁的感觉;现在为老板工作,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显得不自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党的组织资源?首先,要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我们党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央党组织、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构成,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我们党的力量,关键在于组织的整体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因为市场经济的分散性而影响党的整体战斗力。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新构建党的组织体系,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只要我们党在组织形态上始终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就能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其次,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组织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党的整体优势,关键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们要按党章的要求,对党的基层组织分类指导,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最后,要充分调动党内的政治积极性。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把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份子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而且还以严格的党性和修养提高着党员各方面的素质。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我们党的最大的组织资源。如果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积极性,党自身的组织资源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为调动党内同志的政治积极性,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发展党内民主是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