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动因及其缓解措施_外汇论文

浅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动因及其缓解措施_外汇论文

浅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动因及其缓解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人民币论文,压力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民币汇率自1978年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后一路下滑,到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正式实行并轨时,已下调到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调,造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似乎人民币不可能再升值,而事实上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压力。当前,人民币汇率已上升至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升值5.22%。与此同时,自1994年至今,人民币对日元、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分别升值18.7%、7.27%、33.3%和30.6%,远远超过同期对美元的升值。如果按照“一篮子”货币来测算,从1994年累计至今,人民币的名义汇率总升幅已接近20%。

为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早在1996年央行就开始实行减压措施。譬如:在经常项目下,取消出口创汇企业全额强制结汇办法,允许企业保留一部分外汇机动资金;在资本项目下,限制资本项目的收入结汇,尤其是外汇借款结汇,以及允许私人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存款等,以减少市场上的外汇供给,稳定人民币价格。可遗憾的是,所有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人民币币值依然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再次转入衰退期。一方面,受世界经济严重下滑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率下降,加上人们对人民币所形成的贬值预期,造成资本急剧外流,资本项目顺差额迅速下降,从而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周边国家纷纷将本国货币贬值,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15%左右。我国政府为防止给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公开宣布人民币不贬值,通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入外汇,将人民币汇率控制在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左右。据央行发布的《200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1年头九个月,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3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净增加248亿美元。另外,据央行有关部门测算,2001年上半年间,央行购汇占外汇市场交易量已上升至58.6%,也就是说,央行购汇需求量占外汇市场总需求量近六成。事实表明,央行已成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大户。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央行的参与,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势不可挡。

一、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动因

人民币面临升值是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

(一)、中国政治稳定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改革开放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中国经济十多年来一直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即使后来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也未能阻挡住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7%以上的年增长率,远超过同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未来20年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20%的年增长率,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因此,人民币升值也在情理之中。

(二)、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市场供过于求

由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经济由短缺变为过剩,加上农民进城带来的低工资以及出口减税等一系列外贸优惠政策,使得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年大幅度上涨。据国家统计局估算,1994-2000年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顺差达1715.5亿美元,加上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稳定、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我国引进外资政策的到位,国外投资持续增加,特别是港、澳、台的投资占海外总投资达50%以上,中国事实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输入国。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从而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

(三)、汇率并轨时,人民币币值低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1994年汇率正式实现并轨时,人民币一次性贬值了50%,加上并轨前人民币累计贬值82.4%,导致人民币实际币值被严重低估,这种汇率过调造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在预期的推动下,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或假借外商投资、股份并购等名义办理结汇,或通过外资企业借入外债,然后办理结汇手续,或伪造出口文件办理结汇,以获取高额利润,从而造成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此外,在汇率并轨前,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制。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外汇资金的大量需求,以及增强出口企业的创汇积极性,官定汇率的确定是按照企业出口换汇成本一测算的,由于这种测算方法缺乏效率约束,企业换汇成本的不断攀升常常迫使政府人为地下调人民币汇率,这种累积性效应导致人民币币值严重背离人民币的实际价值。1994年,当人民币汇率正式实行并轨时,我国政府按照市场上的外汇调剂价,将人民币汇率定在了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价位上。随后这几年,尽管央行频频入市购买外汇,人民币对美元依然升值5.2%。当前人民币依然被严重低估,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一旦央行减少干预,人民币将会迅速升值。

(四)、外汇市场上供求不对称也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正式并轨起,人民币开始实行经常项目下的结售汇管理,管理规定,三资企业外汇收入实行意愿结汇,而中资企业除按规定可保留一定比例的业务周转金外,余下的外汇收入一律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手续。此外,还规定除经常项目和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部分资本项目用汇可到银行购买外,其余一律禁买。由于这种外汇供求管理的差异,导致市场上长期以来外汇一直供过于求,即使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速锐减,以及人们对人民币形成的强烈的贬值预期的双重作用使得资本大量外流,资本项目由多年来的顺差变成逆差62.8亿美元,也未能改变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局面。

(五)、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将吸引海外资本的大量流入

中国政府已郑重承诺将按照WTO所缔结的有关协议阶段性地开放国内的电讯、银行、保险等生产服务性市场,届时,国外的一批批巨型公司将陆续奔赴中国市场,来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据有关部门测算,在1994到1999年间,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432.13、481.33、548.04、644.08、585.57和526.59亿美元。今后,随着海外公司的大量涌入,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将快速上升,因而将从外部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人民币升值会带来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进口产品将变得更便宜,出国旅游、留学将变得更经济,三资企业向海外汇出的部分或全部利润会因人民币的升值而增加额外的收益,我国的海外投资成本下降等等,但我们不应该被这局部的利益冲昏头脑,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不利影响

当前,占我国出口相当比重的主要是农、矿及简单的加工贸易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来赢得客户,一旦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大幅上升,产品将失去竞争力。此外,我国进口的都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经济建设所必需的产品,人民币升值不但不会降低进口量,反而会使进口的外汇需求猛增,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二)、人民币升值对引进外资的影响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我国在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异常匮乏,我国经济建设离不开大量海外资金、技术等的支持,如果人民币升值,外商的投资成本将会上升,投资回收期将会延长,因而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此外,因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创汇企业将会失去创汇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GDP及就业水平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昔日的短缺变为过剩,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总需求。受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出口需求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尽管央行不断下调人民币利率,因为我国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利率的杠杆作用较弱,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前几年还是明显放缓。一旦人民币升值,将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也将会抵消一部分利率下调所带来的投资增长效应。受出口和投资需求以及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出口产品及相关部门和进口替代品部门都将收缩其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国内就业水平随之下降。

(四)、人民币升值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下降,受利益驱使,一部分需求将由进口替代品转向进口品,进口替代品行业将受到严重冲击,利润下降。这样,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退出进口替代品行业,受其影响,进口替代品行业生产萎缩。此外,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需求增长趋缓,出口品及相关行业生产萎缩。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升值使得一部分资源从高效率的进口替代品和出口品部门退出,最终将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受阻。

三、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

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人民币升值已是大势所趋,为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给我国外贸及相关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同时,也为了加快我国引进外资的力度,缓解国内经济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控制人民币的升势尤为必要。

(一)、短期内,通过经济手段加大外汇市场上的调控力度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传统的官定汇率做法,开始转为通过市场上的供求来调节,央行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大户通过外汇的买卖来调控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由于人民币一直面临升值的压力,多年来,央行为放慢人民币的升值速度,被迫在外汇市场上多次大量收购外汇。今后一段时期内,除继续依赖央行频繁入市干预汇率以外,还需寻求其他根本性的解决措施,否则,央行的货币供应又将被动地受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左右。

(二)、长期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尽管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已朝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可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扭曲的,汇率的波动还不能真正反映供求的变化。为使人民币汇率变化能够真正成为市场上供求变化的“晴雨表”,以及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能够朝着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深化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变创汇企业的强制结汇为意愿结汇

目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规定,除“三资”企业外,所有中资企业的外汇收入一律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手续,创汇企业只允许按规定保留一小部分机动外汇资金,这种行政性的规定造成了外汇供给的无限膨胀和需求的压制。改革的办法是变企业的强制性结汇为意愿性结汇。今后,任何企业,不论外资还是中资企业,其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可按自身的需要在任何一家外汇银行办理结汇手续。通过意愿结汇办法的实施,可以消除长期以来外汇供给无限膨胀的负面影响,从而最终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2、进一步开放我国的外汇市场,监管资本流动

开放外汇市场就是允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自由开立外汇帐户,自由地进行外汇买卖活动,只要是外汇资金来源合法,国内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可在国内按实际需要在人民币和外汇之间实行自由转换。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外汇管理部门对于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活动还需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措施,对于外资的引进必须做到借、用、还的流程监控,确保有效的使用外汇资金和防止盲目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债务危机。对于资金的流出,必须有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文,各银行必须凭外管局的批文对外付汇,以防在非常时期资金的大量外逃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的严重冲击;

3、改进和完善央行的汇率干预机制

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机制不健全,汇率的波动不能真正体现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动,加之央行频繁入市进行干预,导致人民币汇率信号失真,汇率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扭曲。为建立有效的汇率干预机制,央行应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监测控制体系,确立汇率波动的范围,拨出一定数量的本外币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在汇率浮动的范围内央行不做任何干预,由市场自发的力量进行调节,一旦汇率游离于规定的范围之外,央行应立即通过外汇的买卖进行调控,此外,央行应切记避免频繁入市干预,以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4、努力促成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货币可兑换所达到的阶段性程度制约着交易主体取得和运用外汇资源的途径、持有外汇的方式和规模,从而规定着外汇供求的性质和结构,影响汇率的形成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1996年底人民币开始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仍实行严格的管制,人民币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货币而言,其自由兑换程度还相当低。目前,外汇的收支仍然实行强制性结汇和限制性售汇,外汇的供给膨胀和需求压制现象明显,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实现了真正的可自由兑换,长期以来被压制的外汇需求就会得到释放,上升的外汇需求将会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为早日实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当前,必须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反应灵敏的微观经济主体、金融体系和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措施,完善金融立法,加强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标签:;  ;  ;  ;  ;  ;  ;  ;  ;  ;  ;  ;  

浅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动因及其缓解措施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