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80例头部影像学与临床高危因素分析论文_刘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学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性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学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性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血管性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头部影像学;高危因素

血管性痴呆(VD)是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所造成的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血管性痴呆在发病早期治疗具有可逆转性,如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因此了解血管性痴呆的致病原因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2]。文中选取8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情况参见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院之初均接受的头部CT检查以及MRI检查。8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均处于60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6±4.74)岁,具体年龄分布:60至69岁之间患者19例、70至79岁之间患者23例、80岁以上患者38例;病例资料显示,80例患者中,存在49例高血压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4例心律失常患者。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的相关评估标准(患者得分区间在15-23分之间);存在血管性痴呆的显著临床表现,具体包括智力逐渐衰退、记忆力减弱、反应迟钝等临床表现;均经过CT、MRI检查诊断;痴呆情况分层情况来看:轻度痴呆患者21例、中度痴呆患者46例、重度痴呆患者13例;

1.3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n,%)表示计数资料。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

为患者进行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头部影像学结果显示,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存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基底节区病变主要包括:合并额叶梗死患者8例、合并颞叶梗死患者9例、合并丘脑梗死患者3例。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室周围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其余27例患者包括:丘脑出血患者7例、大脑面积梗死患者12例、颞叶出血患者8例。如表1所示。

2.2高危因素分析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患者的年龄,从本组研究中可以看出,8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均为老年人,且从年龄的分布情况来看:60至69岁之间患者19例、70至79岁之间患者23例、80岁以上患者38例,可见患者的分布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2)并发疾病,一般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存在49例高血压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4例心律失常患者。可见,高血压疾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关联性最为明显。研究分析可知,高血压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小动脉发生病变,并形成粥样动脉硬化,这会直接导致患者的大脑出现缺血以及缺氧问题,导致患者的深穿支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血管性痴呆[3];糖尿病也会导致患者的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一般存在胰岛素分泌情况异常、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脑梗死病灶增多等问题,从而引发血管性痴呆[4];心律失常患者一般会出现心脏附壁血栓、动脉粥样斑块脱落等症状,这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本组入选的80例患者的合并病情分布情况充分证明了血管性痴呆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关联性。

3讨论

从文中研究结果可知,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除了结果中的相关因素之外,还与患者的生活习惯等存在关联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早戒掉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改善饮食结构[5-6]。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的配合相关的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属一定要定期陪同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头部影像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尽早明确患者的脑部血管病变情况,及时的予以治疗,防止血管性痴呆进展[7-8]。

为充分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其平均生活质量水平,需要各个社区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的作用[8-9]。对老年人展开更加全面的社区健康服务,帮助老年人全面的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并做出积极的配合与治疗,尤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率失常等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使其了解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的重要作用,为其身体健康提供保障[10]。

结语:

综上所述,血管性痴呆疾病的致病高危因素较为复杂,主要与年龄、合并疾病相关。通过头部影像检查可以尽早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诊断,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强.CT影像学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4(12):1640-1641,1642.

[2]周颖,王爱民,谭红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对血管性痴呆46例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264-4265.

[3]陈锐,罗学娅,于新宇等.血管性痴呆及其高危因素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新医学,2012,43(06):433-436.

[4]夏圆元,樊小农.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在防治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体现[J].针灸临床杂志,2013,32(07):1-3.

[5]吴晓红.老年人血管性痴呆6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7(11):192-192.

[6]李鸣鹤,沈彦彦,钮富荣等.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1981-1982.

[7]岳伟,王蒙蒙,石志鸿等.43例路易体痴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5):462-466.

[8]张民,郝吉元,宋春燕等.老年脑梗死患者获得性血管痴呆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8-39.

[9]王莉,欧彩虹.胞磷胆碱钠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7):3364-3364.

[10]孟爱宏.老年痴呆病发病原因及保健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564.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血管性痴呆80例头部影像学与临床高危因素分析论文_刘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