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论文_周思言

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论文_周思言

响水县农业干部学校 224000

摘要:随着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不断提高,面对着我国可利用农业耕种面积越来越少的局面,为了满足市场对于水稻需求量的增加,需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挖掘水稻产生增长潜力,以在有效的耕种面积内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满足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当前,我国在水稻种植技术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品种选取、稻播种时间、水稻育秧技术方面,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以此达到优化技术,保障生产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问题;有效措施

1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水稻品种的选用、育苗、施肥、栽插密度和防治病虫等都对水稻品质的好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水稻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

1.1选用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依据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稻种,并按照品种特性,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因素,配套栽培方案。在育秧过程中注意选用采用脱芒、精选和芽势强的种子,加强秧田的管理。在出苗前注意保温保湿,秧苗冒出时及时撤掉覆盖的地膜,并及时补水,浇水时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育秧是水稻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水稻产值的基础,培育壮秧,保证秧苗的存活率,苗齐苗壮,栽种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

1.2保证田间施肥平衡施肥比例会对水稻品质造成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使用复合肥和复混肥生产出的水稻出米率低于使用磷酸二铵、尿素、钾肥等应用复合肥。在水稻施肥过程中,重施基肥,在5月份配合土地耕翻,使用腐熟有机肥6.0万~7.5万kg/hm2,硫酸铵375~450kg/hm2,6月施硫酸铵促进分蘖,8月前后施加硫酸铵作粒肥。

1.3水浆管理插秧后保持水层3cm以内,促进分蘖后期适时晾田5~7d控制无效分蘖,以后全程坚持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灌水深度3~5cm,由浅到湿,由湿到干,后水不见前水,循环交替,间歇灌溉。通过科学有效的水浆管理,促进水稻早分蘖、早封行,达到以水控草、以水促苗、以苗压草和以水调肥的目的。

1.4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依据种植经验,种植时结合本地的病虫情报,对水稻害虫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做好“三虫三病”的防治。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等。主要虫害有螟虫、稻飞虱、稻象甲和稻苞虫等。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及其爆发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病虫害防治药物。

2问题

2.1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水稻种植农户多为学历较低,在水稻种植中的技术多来自于经验,缺乏科学化优化种植技术的了解,认知层面较低,很多农民在水稻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具有跟风趋势,一旦某一地区水稻产量低或者发生病虫害,将会变成大面积的传染趋势,严重降低了水稻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其次,农户在水稻品种选取上没有结合本地土质以及气候因素,导致地理条件与选择的水稻品种需要的生长环境不符,因此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

2.2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大部分农户的科学意识不强,缺乏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意识,一直严重传统的水稻育秧技术,对于育秧技术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土质要求、湿度适宜性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足。其次,秧苗间隙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水稻种植效益,影响水稻育秧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降低。

2.3水稻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播种时间较早,相应的会延长秧龄,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可能会碰到寒冷气候,影响到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可能规避不良因素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有效措施

3.1选用优良品种与种子处理

针对水稻的种植,为确保其高质与高产,最初的控制目标当集中于对品种的选择。如不破粒、不带虫源以及不带病菌的水稻种子方为优质品种,与此同时,针对选中的水稻品种,应在实际栽种前对其予以优选优育。并在之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育苗。当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水稻品种,诸如内香优8518、宜香4106、C两华优占、Y两优1号均因具备无病菌且高产的特征而被认定为优质品种。

3.2优化控肥技术

所谓控肥技术,即控制水稻的氮肥使用量。积极优化控肥技术,一方面是为了打破以往的氮肥施用方式,来切实防止无效分蘖的产生,并降低肥料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让氮肥的效果能可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确保水稻种植的优质与高产,继而确保理想的种植效益。

3.3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

针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其主要目的亦是为了确保水稻种植的高产与优质,以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对此,针对水稻叶龄的观察,需首先由其生长情况入手,通过设立多个观察点,来全面检验水稻的生长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一旦发现某处出现生长不良的状况,则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可控制手段来维护水稻生长。当然,针对水稻叶龄观察点的建立,不同品种所需重视的点亦不尽相同。而具体的观察过程应选中其中一片新叶来做上标记,以方便后续的跟踪观察。

3.4合理改进种植技术

在初步确认叶龄的具体情况及变化后,接下来的环节便是基于此前的水稻种植技术予以改进。当然,结合水稻品种来为其创造有利的生长调校,如此方式是确保水稻优质与高产的关键。至于具体的改进策略,则是应对整水稻种植过程及水肥的管理予以整合,让水稻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与条件下,方能确保理想的收益。

针对水稻的大田移栽工作,需务必保证整地的精细与早翻。由于水稻移栽至大田便涉及到灌水工作。对此,为避免灌水过程对秧苗造成损害,其田面的高度落差应保持在2cm的范围之内。若采取浅水灌溉的方式,则需确保田间平整,并搭配基肥的合理施用。当然,此过程均需在确保大田泥土完全落实的前提下进行。至于在对水稻机插秧苗的控制标准方面,需确保培养株高度至少不低于18cm,期间未发生任何病虫害,如此方能确保水稻秧苗旁根与白根在秧毯提起后不会过于快速的散落,进而有利于水稻的机插栽培。此外,为确保秧苗的生命活力,必要时可进行提早返青。

3.5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

水稻在种植期间,难免会遭遇病虫害的侵犯,故为维护水稻的健康生长,并避免病虫害对水稻质量与产量造成影响。那么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除了需对水稻种植技术予以改进外,更重要的一点便在于田间诊断技术的合理运用。与此同时,基于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所面临的病虫害类型亦将有所差别,故为避免遭受不同种类病虫害的影响,田间诊断工作亦需贯穿于水稻生长的全过程,如此方能切实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并让水稻始终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产量以及种植效益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通过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可以为人民、国家发展提供保障。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水稻种植效益需要从合理选种、科学培育、控制施肥、田间诊断等全过程进行分析与考量,提升农户的水稻种植技术科学知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以此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提升水稻种植效率。

参考文献

[1]关于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J].梁瑞娥.低碳世界.2017(24).

[2]水稻栽培技术优化措施探讨[J].练瑜兰.农技服务.2017(01).

[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王锦艳,张彩清,杨腊梅,康洪灿.北京农业.2015(14).

[4]采用技术优化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探讨[J].黎文.南方农业.2014(36).

[5]论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谭光华.农家参谋.2018(07).

论文作者:周思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论文_周思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