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老有所养”
◎文/徐艳文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有关资料显示,新加坡也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在9 个新加坡人中就有1 位65 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这个比例到2030 年将达到3:1,也就是说到那时,每2 位成年人就要照顾1 位老年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加坡当局从多方面入手构建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
为弥补管理工作的不足,促进PPP投资型项目管理水平提升,推动项目有效运行和项目综合效益提升,有必要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有力的社会保障
新加坡实行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其特征是政府不提供资助,除公共福利与文化设施外,费用均由雇主和雇员负担。新加坡居民的养老保障被纳入以个人积累为基础的中央公积金体系。政府为每位公民设置独立账户,雇主或雇员必须在工资中按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每个人的养老金独立,就像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国家为个人所交的养老金提供利息。雇员年满60 岁且在个人退休账户保留一笔法定最低存款的前提下,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若最低存款未达到规定数额,可选择推迟退休以继续增加公积金账户积累,或用现金填补差额,或由其配偶、子女按照一项最低填补储蓄计划从各自的公积金账户中转拨填补。新加坡的退休养老制度强调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政府采取以家庭为中心处理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
实用的乐龄公寓
在新加坡大巴窑社区中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建筑,这里居住的居民全部是55 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老人们居住的并非中国式的养老院,而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专门为老年人改造的“经济适用房”,称为乐龄公寓。乐龄公寓是新加坡从1998 年开始推行的居家养老模式。新加坡公民卖掉持有的大房子套现,一部分钱用来购买乐龄公寓,另一部分则作为养老金之外的补充资金。乐龄公寓已成为新加坡解决“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的重要方式。
乐龄公寓建筑多为高10 多层的“板楼”,户型面积以满足一两位老人需要为主,包括35 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两种。公寓底层架空,设有休息场所和便民设施,第二层楼是提供养老服务和必需设施的场所,如诊疗中心、活动中心、心理疏导室等。为使乐龄公寓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建屋发展局除将其选址在配套设施完善的社区中外,还专门改造、增加了诸多便利设施及服务。
新加坡关怀老人,周到细致、充满温情的公众设施让老年人愿意走出去。有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俱乐部、爱好交流所、劳动技能培训班,还有可以轮椅上下的公车、防摔倒宣传及设施、防雨天滑倒的绿色廊道、地铁车厢门时间延长、座椅带有扶手等,处处照顾老年人行动。
羊,我曾经与它们这些牲畜朝夕相处。它们是我们那地方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与其厮守一生的伴侣啊。后来,是我放弃了它们。也许从那时起,我的生命就已经到头了。
乐龄公寓的内外设施均按照老年人需求而设。如宽阔的大门和电梯间,便于轮椅出入;较大的煤气、热水器等开关按钮,更亮的房间照明度,以及难以尽数的扶梯、休息场所和定制化健身设施。另外,在一些细节上乐龄公寓也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如开关、门铃和门窗等开关设施的高度都有所降低,以便弯腰驼背的老人使用;考虑到老人容易失禁,厕所宜紧靠卧室,并设长明灯;厨房的灶台、水池和卫生间的洗面台的下方设计成凹形,老人在需要时可以坐着使用等。每户都在厨房、卫生间、卧室和客厅设有4 根报警拉绳,方便老人遇险时紧急呼救。吸引老年人来这里居住的另一个原因,是设在公寓楼下的乐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不仅配备有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从身体和精神上帮扶老人,还时常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以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
周到的日托养老
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这些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老年人。有些家庭则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既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也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好战的国王”是“文字的嘲弄者”,也是“灰色真理”和世界“不安”的始作俑者。世界的不安是因为人性的堕落和当时处于殖民统治下的多难爱尔兰的写照。接下来的第二节告诉我们:“故崇拜如尘之举不聪明,/也别试图——因这也是真实——/去千方百计地渴求真理,/以免你所有辛劳只催生/新梦,新梦;世上没有真理,/除了在你自己的心里”(ibid.)。牧羊人要世人不要“崇拜如尘之举”,也不要“千方百计地渴求真理”,因为这样只会在新的幻梦里催生更多的堕落。牧羊人道出了一个真相:真理只存在于“你”的内心。这个“你”是牧羊人,是读者,也是包括诗人在内的艺术家。
人性化临终关怀
新加坡的临终护理起源于1985 年,当时,一名女医生在玉朗区看到几名需要临终关怀的病人,遂与两名助手以志愿者的身份照顾这些人,从而开启了新加坡的临终护理事业。四年后,新加坡第一家临终护理机构注册成立,取名HCA 慈怀护理。慈怀护理中心是一家慈善机构,对病症末期患者提供舒适的服务,专业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并且上门探望病人及其家属。看护团队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顾问和经过培训的志愿者组成。护理中心设有总部及4 个卫星中心,提供上门访问、日间护理、留住三种服务模式,且以居家护理为主。
新加坡提供完全免费的临终关怀服务,不论患者年龄、种族、经济状况甚至国籍。只要身在新加坡,即使是来新加坡看病的外国人,如被医生定性为末期病人,寿命少于1 年,均可到慈怀护理度过余生。新加坡卫生部为慈怀护理中心提供60%~70%资金,社会捐助占20%~30%,其余10%来自筹款活动。
标签:新加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