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连 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239400
【摘要】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对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来说,交流互动式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充分运用交流互动。本文从重视情感交流、创设互动平台、渗透人文关怀三个方面阐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意识沟通、平等尊重的重要性。
【关键词】沟通;尊重;人文;情感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257-01
一、“交流互动” 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 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 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 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1)Learn useful expressions:no more than, in all, in one's spare time, break away from, break out, set up, of one's own,join up,consider ,as,
2)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
4)Be able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Abraham Lincoln ,usin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3.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 人(优等生1 人,中等生2 人,差生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 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通过巡视和参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 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 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二、“交流互动”教学如何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要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人教九年级Unit11SectionBPage86Thewinningteam”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2.要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3.要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
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整与完善),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但是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丧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总之,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总之,教与学的交流沟通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合理把握和主动创设,教师是教与学过程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沟通交流能力往往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和人格形成。另外,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正是课堂最显眼的标志;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模式的渠道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参考文献
[1] 黄宗耀《台湾教师教学叙事三则》厦门教育2008第一期.
[2]吕含贞,谈“交往互动”在课堂中的构建[J],课改纵横,2007,(4)
论文作者:王道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互动论文; 教师论文; 目标论文; 课堂论文; 小组论文; 小组讨论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