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资源与面向世界_中国资源论文

出版资源与面向世界_中国资源论文

出版资源与面向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面向世界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出版资源的世界化,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与地位。日本在60—7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时候,它的出版界却痛呼日本的图书外销十分可怜,慨叹日本未能成为文化大国。然而在1990年,日本图书出口额已达3.1亿美元,仅次于美英德。

无可否认,日本的经济奇迹唤起了全球对日本文化的强烈兴趣。从出版资源的角度考虑,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顶尖人物,既是一个“经营之神”,也是日本文化世界化的重要代表人物。由此可以看出,出版资源第一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核心就是大师级的文化精英;而文化的一翼可以物化为精品名牌商品如松下电器,其另一翼则可以物化为各种经典出版物——在大文化大出版观看来,这两翼都是出版资源。

然而,大师必有其产生的土壤。对一国的文化来说,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培育这种土壤。它有两个基本因素,即面向世界的教育体制和市场体制。无论如何,一国的经济和教育,都将成为全球化的一环。因之,一国的出版资源,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世界资源的性质,仅仅从一国的角度来考虑该国的出版资源,这种观点显得落伍了。

请看下面的数字——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近两年来,国内外的中国籍作者在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日益增多,几乎已达这些刊物论文量的25%左右;按照世界科技中心理论,这标志着中国科技力量增长日益占据世界主流。但令人尴尬的是,如此多的高水平论文却极少在国内发表,我们缺少像美国的《科学》和英国的《自然》那样有实力的、权威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刊物。

这个例子说明:美国人和英国人等,在开发中国的出版资源,使之世界化方面,走在了前面。其中大量论文不但不给稿费,反而要作者本人掏版面费。而中国籍作者乐此不疲,为中国进入世界科技界主流地位贡献智慧。相比之下,国内出版界就不免汗颜了。

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通过大量西方名著的汉译,中国人与世界的对话能力大大加强了。另一方面,与外典汉译并行的,是中国古代典籍的今译和开发研究,一个渴望新生的民族,当她把世上最新的东西和自己最古的东西拿出来对比的时候,那种最强烈的震撼和不可思议的灵感及创造力的迸发,将是任何局外人,任何外国人无法体会和无法估量的。

目前,外典汉译已从重点翻译转入全集翻译阶段,《亚里斯多德全集》汉译是一个信号。中国人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热情更为深沉、扎实和广泛了,这是中国人在开发世界出版资源。但汉译只是一次开发,而且只限于中国市场。在东西方沟通基础上的融合创新,可以称为二次开发,其成果应当辐射于世界,与此相伴的将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世界化。

我们应当记住那位具有世界眼光、全方位出版观念的大出版家张元济,张扬他的开放精神,他是世界出版资源中国化的大师。他若活在今天,将如何构思和运营中国出版资源世界化呢?出版大国之一的英国有一句名言:“贸易紧随在图书的后头”——在全球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日益感兴趣的今天,我们也期待听到中国出版界充满自信的声音,比如,她能否站在时代前列去引导或引发经济奇迹呢?这将是一个出版奇迹。

世界对中国出版资源的潜在需要是巨大的,出版界应当把这种需要“创造”出来,变成现实。

标签:;  

出版资源与面向世界_中国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