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针灸;临床疗效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指受到外力作用造成胸腰段骨质连续性损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1]。高处坠落、车祸是造成青壮年受伤的原因,而骨质疏松和意外跌倒则是老年人受伤主要原因。手术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首选方法,但术式的选择则成了临床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中对42例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后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疗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0.29±3.27)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9例,高处跌落致伤11例,重物砸伤8例,意外摔伤4例;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24±3.51)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6例,高处跌落致伤12例,重物砸伤8例,意外摔伤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书,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资料进行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行全麻,利用C臂机在体表进行穿刺点标记。以正中纵向作为手术入路,逐层切开皮肤及组织,将椎板和关节突完全暴露后显露出椎旁肌,在椎体两侧置入弓根螺钉以及预弯钛棒充分撑开伤椎,将其复位后冲洗伤口并进行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行全麻,利用C型臂机对伤椎进行定位,以伤椎中心作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组织,完全暴露关节突以及椎板,充分线路椎旁肌。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伤椎完整侧增加螺钉2枚,完成上述操作后安装纵向连杆2套,撑开复位并矫正畸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灸:取穴肾俞、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进行针灸,1次/d,1周/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采用VAS视觉评分法对患者术后1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表示无痛,10分为最痛,1~3分为轻微疼痛但可忍受,4~6分为疼痛加剧且影响正常生活,7~9分为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观察两组切口感染、神经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为(5.67±1.12)分显著低于对照(6.68±1.04)分,(t=3.011,P=0.0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10/42),(x2=4.459,P=0.035)。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脊柱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生率约占脊柱骨折的50%,通常会并发马尾神经或脊髓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脊柱畸形且伴有剧烈疼痛[2]。手术治疗时临床首选方法,传统的跨伤椎固定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其对软组织的剥离范围较大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组织萎缩的情况,并且术后疼痛较为严重,而经椎伤固定则弥补了这一缺陷[3]。
经伤椎固定可减小对机体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C臂机进行穿刺点定位可有效避免盲目探测进针点,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中医学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以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肾俞等穴位为主进行针灸具有改善治疗效果的作用,可促进患者康复从而减短住院时间。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与经椎伤固定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可改善治疗效果等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相比跨椎伤固定而言,采用经椎伤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更为显著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波,蔡小军,何斌,等.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别应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5):3519-3521.
[2]孟繁军,崔彦彬.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3):1418-1420.
[3]李越敏,杨金峰.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116-117.
论文作者:李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脊柱论文; 针灸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