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相关研究论文_郭更田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相关研究论文_郭更田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

摘要: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病症,就目前而言,其已经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临床特点有: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等,该种病症大大增加了骨折危险性;相关文献资料显示,70岁之上的老年人群极易发生脊柱骨折;此次研究主要就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相关临床方面进行文字阐述。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研究

就目前的临床治疗方式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但是,该种治疗方式不能取得十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对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而言,并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予以外科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综述形式,阐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病理机制

骨质疏松患者较易发生椎体骨折,有研究显示,椎体骨折的发生与机体下腰痛、身高等方面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一般情况下,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的标志是椎体骨折(变形)。骨质疏松患者存在骨量丢失、骨小梁显微结构改变等临床特点;低骨量一般认为是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于低骨量会降低骨小梁强度和增加骨折脆性所致。有研究显示,在人体成年之后,每10年会丢失骨量8.5%;与此同时,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骨小梁显微结构改变,其中,以骨小梁的体积、密度和数目均有所下降最为明显。在形态学中显示,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是松质骨,由横向骨小梁减少早于纵向骨小梁减少,外壁骨皮质、椎体上下软骨终板均会出现逐步变薄的趋势,会由于强度下降和重力因素而进一步导致椎体变形。观察组织学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内部含有大量显微骨折,当显微骨折累及到一定数目后,其松质骨力学强度会有所降低,因此,发生骨折 [1-2]。

骨质疏松引发机体下腰痛的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和研究,将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1)由于椎体骨折变形所以引发脊神经后支牵张,进而导致腰背痛发生;(2)骨质疏松会降低机体脊柱的承受负荷、应力,同时也会降低肌肉耐力,致使肌群容易发生疲劳、代谢障碍等,该种情况均会引发疼痛;(3)脊柱骨折较易牵拉损伤脊柱后方组织,如:关节囊、筋膜等,进而造成疼痛;(4)骨质疏松患者容易由于椎体“细微”骨折而导致发生下腰痛;(5)由于发生骨折,所以刺激骨膜进而引发疼痛;与此同时,压迫神经根也会引发疼痛;(6)骨质疏松患者大多伴随存在脊柱退行性变,该种情况较易引发下腰痛[3-4]。

2.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又被称为椎体加固、椎体填充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借助影像技术进行临床指导,从后路经皮穿刺,同时沿着椎弓根方向予以进针处理,在病变椎体内注入特定材料,并且,经皮椎体成形术还可以通过显示器对椎体内的注入物分布情况予以动态观察。就目前应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注入物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般固化时间在5至10分钟,因此,在注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后对其监视时间不得低于10分钟。甲基丙烯酸甲酯能够沿骨小梁间隙直至在整个椎体中予以均匀分布,同时没有椎体外渗漏发生是最佳的注入效果;而椎骨静脉造影可以评价注入方法和注入位置是否为理想效果[5-6]。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在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主要应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等病症领域之中,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普遍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稳定脊柱结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7-8]。有众多研究显示,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椎体损伤所造成的疼痛感,能够将椎体高度予以有效恢复,可以大大提高机体腰部功能,以免出现后期塌陷或畸形 [9-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研究显示,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椎体成形时的注入量有密切关联性,一般而言,颈椎注入量为2ml,胸椎注入量为4ml,腰椎注入量为6ml。

椎体成形术主要应用于增强椎弓根螺钉与充填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领域中,属于开放手术。椎体成形术于椎体注入骨水泥,以此起到增强机体结构强度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椎体成形术存在一定的术式风险性所以经皮椎体成形术被广泛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最早从在法国Amiens大学医学放射科开展,成功治疗了颈2椎体血管瘤患者,之后略加改良给患者注射骨水泥于椎体内,结果显示患者的疼痛缓解优良率为100.00%;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最佳的手术适应证是疼痛性溶骨性椎体转移瘤不伴有椎弓根周围侵犯。

经过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为了研究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骨局部的生物学变化,对36只兔椎体别注入国产PMMA骨水泥,各在术后1h、24h、3d、7d、4w、12w将动物处死,且予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按照上述时间点取材,观察行组织切片HE染色情况,以此了解周围骨组织坏死及增生修复的具体状态,椎体注入PMMA骨水泥,观察不同时段PMMA在体内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同时选择598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的发病比例,研究显示出,与对照组相比,PMMA植入术后1h及24h VEGF的表达减少且更低,术后3d VEGF的表达会大大增加,直至7d降低,VEGF在4~12w的表达则会明显增加;经过HE染色发现,PMMA植入术后1h会有巨噬细胞趋附,待3d时达到高峰,待7d后炎性细胞逐渐逐渐减少;依据生物力学测试现实,骨质疏松组发生椎体最大载荷、最大压应力及弹性模量的变化程度更低,且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依据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显示,65~79岁的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极大[11]。

小结

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十分肯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临床研究者不断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冬松.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1):2118-2118.

[2]王玉召,曹鎏,王铀.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9):41-41.

[3]易泽洪,肖波,杨国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28-129.

[4]何启新.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8):74-75.

[5]曾峻.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89-91.

[6]张生海,付立明,马兆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7):58-59.

[7]王港,陈帅,刘晓曦.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126-128.

[8]刘平.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世界复合医学,2017,3(1):46-48.

[9]周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4(8):113-114.

[10]徐进.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处方药,2017,15(3):119-120.

[11]张文君,占欢腾,丁元元.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4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21):32-32.

论文作者:郭更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相关研究论文_郭更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