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9)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以本院于2014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60例。其中,手术室护理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93.4%,常规组为8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39-02
手术室,主要用于抢救危重患者,是操作手术的主要场所,不仅对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严格要求护理质量[1]。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围绕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有效手段[2]。基于此,本院以120例手术患者为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于2014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常规组,31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为19~78岁,(45.8±10.04)岁为平均年龄。干预组,3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为15~82岁,(46.9±10.01)岁为平均年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术前访视:首先,手术室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告知手术基本流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治疗,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其次,护士咨询患者病史、药物过敏状况等,通过检查,评估患者心脏及心肺功能,做好术前评估工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最后,手术室护理鼓励患者,给予安慰与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2)术中护理:第一,帮助患者进入手术室,速度稳定,且保持安静,避免颠簸与碰撞,提前调节手术室温度与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保持患者良好状态。进入手术室前,护士通过抚摸、握手等方式,增加患者安全感。第二,术前,通过访视,获取患者信任,术中,护士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正面话语,鼓励患者,缓解缓解消极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第三,关节型疾病患者,提供棉护垫给患者,避免因长时间手术,造成关节损伤。第四,术前,静脉注射时,力求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者不适感,在尊重患者的前提下,保护患者隐私,遮盖私处,以医生要求为指导,辅助患者处于适宜体位状态下,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第五,术中,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按摩,预防水肿,注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第六,术前,若使用过药物或手术时间偏长,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嘴唇干裂等症状,手术室护士应将浸湿的棉纱放置于患者嘴巴上,湿润嘴唇。第七,术中,注重保暖,输液体需加热处理,避免患者体温偏低。麻醉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需积极配合麻醉师,提前准备好所需药品,清点器械、缝针以及纱布等用品,避免医疗事故。(3)术后:手术结束后,护士应用生理盐水,将皮肤及伤口上的血迹擦拭干净,用被单盖好,随后将患者送回至病床上,与责任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术后,手术室护士认真清点手术器械、药品、医疗设备等,彻底清理后,进行消毒处理,放置于规定的地方,以供下次使用。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同时,采用本次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满分,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SAS评分与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2.2 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60例患者,37例非常满意,19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3.4%,常规组,60例患者,21例非常满意,28例满意,1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1.6%,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5,P=0.011)。
3.讨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强化,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手术患者,手术恢复期长,存在一定创伤,易要发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4]。而手术室,是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逐渐深入至临床护理工作中,并逐渐得到实践。优质护理服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重视基础护理,全面贯彻落实护理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以达到提升护理整体水平的目的[5]。本次研究中,以120例手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60例。其中,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常规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干预组。结果,经护理,干预组SDS评分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优质护理,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在医疗行为上,亦或是思想观念上,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围绕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增加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3.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1.6%(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强调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培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35):7020-7021.
[2]李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9):85-86.
[3]李嫒.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3):211-212.
[4]田华菊;张代英;江涛;张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157-157.
[5]任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今日健康,2015,14(4):167-167.
论文作者:辛君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常规论文; 手术论文; 模式论文; 满意度论文; 护士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