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崛起。在城镇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大量出现,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高层建筑的出现,对桩基础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桩基础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文章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桩基础技术的作用,阐述了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向进行展望,为该方面的工作人员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
引言
城市化快速演进导致城市可用土地资源大量减少,为了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越来越大,超高层建筑已经大量出现在城市之中,因此对于其桩基的施工质量要求就极为严格,对于桩基的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基本内涵
桩基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整个施工程序中颇为关键的一环,是建筑物的基础,它的施工任务主要是针对在岩层中设置桩基结构起到加固和强化岩层承载能力和强度的作用,来确保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固性与安全性,提高桩基自身结构的承重和支撑能力。这种桩基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降低地基基础不均匀或者严重沉降现象发生的几率,使其桩顶和整个桩基结构的受力情况更为均衡和平稳,进而维持其强大的支撑能力和承重性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大多都会采用这种施工技术来提升建筑物地基基础部分的承载性能和抗压性,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后续施工的安全性和整体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性,施工的质量得到了很重要的保障,桩基础的施工技术方法的适用性也非常强,可以在不同地质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使用,而且适合用于高层建筑工程之中。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的分类
2.1按承台位置高低分类
高承台的桩基在群桩承台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之上,这种桩基是由于结构设计上的需要,常用在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反之低承台桩基是承台底面埋在地面以下或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桩基承台。房屋建筑工程常用的桩基就是低承台桩基。
2.2按承载性质分类
一般情况下,竖向荷载下,桩基的承载力以桩基侧面的摩擦阻力为主,外部荷载其大多是通过桩基的主体侧身表面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传递给土层,桩基的尖顶部分承受的载荷最小,这类的桩基称为摩擦桩,其主要用于岩层埋置的地基。这类桩基的沉降是非常大的,稳定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在最大承载力的条件下,桩基顶端荷载主要是桩侧摩擦阻力承受,即是在外荷载作用的条件下,桩基顶端的摩擦阻力和侧壁的摩擦阻力都发挥作用时,但桩基侧壁摩擦阻力比桩基顶端阻力大时,称为端承摩擦桩。用于穿过很软的地层嵌入较坚实的硬土的桩基。
2.3按桩身材料分类
第一个是钢筋混凝土桩基,它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桩基,钢筋的材料强度非常大,可以很好的保证桩基的质量安全和稳固。饱和的混凝土填充可以让钢筋桩基更为牢靠,要说钢筋是骨架的话,混凝土就是血肉的角色,有了混凝土,钢筋桩基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第二个是钢桩,由钢管桩和型钢组成,钢桩的桩基材料强度非常高,桩基本体表面面积大而截面面积小,因其沉桩的时候贯彻能力强,对周围的建筑影响少,所以最常用的地方就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繁华区域。常见的钢筋桩基有工字型和H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由于钢筋价格的昂贵,耐腐蚀性太差,在有些工程项目的应用上,钢桩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第三种是木桩,常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会在加固某些工程或能就地取材的临时工程中使用。因为木材的特性,在绝对干燥或地下水位以下的环境中,木材才会有很好的耐性,但是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木材很容易腐蚀;还有灰土桩和砂石桩,均主要的用于地基的加固,砂石桩还会用在挤密的土壤中。
2.4按成孔方法分类
在成桩的过程中,桩基周围的土会被桩基挤开或者挤散,使得周围原本好好的土壤型受到严重的破坏,土的原本结构会遭到毁坏,工程性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的桩基在分类中被称为挤土桩。当然了,有分类的挤土桩,当然也有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相比于挤土桩来说,对周围的土壤结构破坏的程度小一点,这类桩主要有打入的截面厚度不大的工字型和H型钢桩、开口钢管桩和螺旋钻孔桩等等。非挤土的桩基是指在成桩的时候,对周围的土壤不会产生拥挤的现象,这样的桩基不会伤害周围的地基稳固。因为在建造桩基之前,会需要将等同于桩基空间大小的土挖出来然后将桩基填进去,所以这类桩基主要有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和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桩等方法。
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3.1施工前的技术应用
首先在施工前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其一,要确定泥浆的性能指标。调整好指标性能后方可开展高层建筑桩基混凝土的关注。通常情况下,泥浆比在1.10到1.25之间,将含砂控制在大约8%,粘度通常控制在大约28。第二,准备好适合的灌注导管。灌注导管的选择在深度、孔径、钢筋笼直径等方面都有着相应的要求,应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导管。如果想要缩短灌浆时间可以适当地选择大直径的导管。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导管,将内部的杂物清理并且编号各个奥冠,然后进行试压和拼装。第三,在灌注前应当对孔底进行检查,保证孔底没有积水和沉渣,从而提升灌注的效果。如果在灌注前发现有少量积水可以利用海绵、毛毡等吸收干净积水,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3.2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桩基混凝土施工产生一定的损害。为此,应当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首先应当保证护壁具有足够的强度。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土石方坍塌的威胁需要使用护壁进行预防,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保护比的强度是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直接关系着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护壁的安全性需要设置护壁高出地面大约30cm。此外,在灌注工作前要注意护壁是否受到了地下积水的影响。在混凝土灌注中,首先要注意混凝土的心梗,避免太长的搅拌时间导致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出现变化,甚至出现离析等诸多问题。工作人员要根据灌注的时间确定混凝土配制和搅拌的时间,对搅拌的时长进行严格地控制。同时灌注导管会在灌注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阻力,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等问题,导致混凝土灌注的后续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为了避免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可以采用漏斗增加灌注量的方法,同时对灌注速度进行严格地控制。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要一气呵成,保证灌注的连续性和混凝土的完整性。
3.3施工后期施工技术应用
首先,对混凝土的密度进行提升。由于灌注后期孔内有着较小的压力,上下密实度可能会存在不同,通常下部要大于上部,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对漏斗进行提升,从而使得灌注落差增加,使得上部密实度加大,进而使得上下密实度相一致。其次,做好保养与检测。在灌注后需要对建筑桩基混凝土进行养护和检测工作。通常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是建筑桩基混凝土检测时常用的检测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桩基础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建筑项目施工以及后期的投入使用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现阶段相关建筑施工工作者就要在日常的实践工作中,及时发展现存于桩基础技术的问题,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计划,从根本上提升桩基础技术的稳定性,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总体质量的增涨,为建筑企业能够在当下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背景下,取得领先军的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南,颜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0):88-89.
[2]梁学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204.
[3]邱长洪.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174.
论文作者:段小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桩基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桩基础论文; 土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导管论文; 阻力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