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现商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方式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都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势所趋,是各个经济领域在发展中都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商业的角度,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初步的探讨。
经济增长要靠各种因素推动,其中最主要的有劳动、资金和科技等因素。如果主要靠劳动、资金推动的经济增长,就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主要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的经济增长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后,我国商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一样,一直是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种主要靠加大投入、粗放经营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掩盖了效率不高,质量低下的问题。如近年来,大量投资新建的商业网点设施利用效率低,投入不能有效转化为产出;商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机制僵化,商流、物流、信息流和服务加工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商业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商业主体的国合商业商品经营不畅,库存大,资金周转慢,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商业服务质量不高,劳动效率低,为生产、消费服务的功能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等等。这些问题集中说明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高投入、低效率、低效益的方式。
应该明确,经济增长问题本身包含着量和质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量的问题,包含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这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方面。此外,更重要的还应包括质的要求,即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商业来看,应体现为商品经济运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这两方面的要求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当前,商业在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规模、速度等量的方面不断推进的同时,效率、效益等质的方面却呈下降趋势的矛盾,会严重地影响商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对社会生产、消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商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推进商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认为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相适应的商业运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则要求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上。因此,商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以经济体制的转变为前提条件。
首先,要依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实际上是相关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的投入能有效转化为产出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能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必须在统一、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迫使投资经营主体讲究投资经营效率、效益,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而目前我国完善的市场体系未能最终形成,流通领域中市场分割、经济封锁等现象还相当严重,这些都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使商业资源配置中缺少有效的市场调节和约束作用。这是当前商业中出现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和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的步伐,尽快形成一个各要素市场发育平衡,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并建立一套统一、健全、严明的进出市场规则和公平交易规则,抑制超经济的行政特权干预和地区、部门垄断、封锁,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商业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推动商业资源向优势部门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集约经营的目的。
其次,要依靠经济体制改革,塑造具有自我约束机制的现代化市场主体。在商业经济增长中经济效益不理想,与我国目前尚未真正形成适合市场机制运行的市场主体有密切关系。作为市场主体,商业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主体、利益主体和财产责任主体的地位,产权必须明晰,责任必须明确,这才能促使其在投资经营中讲究质量、成本,选择集约型经营方式。而目前国有商业企业的制度改革滞后,大多数企业产权不明,责任不清,经营机制不活,特别是负盈不负亏的状况使企业的数量扩张倾向更为严重。为此,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通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和有利于经济主体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使商业企业真正成为能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经营者,从根本上阻止粗放经营。
2.实施科教兴贸,提高商业整体素质,促进商业科技进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进步的主体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商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商业劳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商业科技进步的状况,从而直接制约着商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把科教工作摆在商业发展的优先地位,是转变商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十分重视发展商业教育和培训事业,提高商业队伍素质。现代化的流通需要具有现代化意识和才能的人,集约化的经营也要求有大批高水平的流通科技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增加商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切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办好各层次、各类型的贸易院校,开设现代化流通所需的学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大批科技和经营管理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要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成人教育事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抓好在职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科学、岗位技术和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强化技能,增强才干,使包括管理者、科技人员和劳动者在内的商业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商业科技进步,提高商业劳动效率奠定基础。
同时,要加快商业科技进步,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这在流通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过去由于长期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忽视对商业产业的必要投资,使我国商业中商流、物流、信息流及商业服务加工等技术设施十分落后,商贸系统各行业的科技含量很低,等等。这些状况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商业自身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商业的滞后也拖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当前,要实现商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为此,一是通过多渠道增加对商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银行支持的同时,努力建立起商业企业自我积累、增加投资的发展机制,保证商业科技投资的逐步增加,二是大力开展流通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攻关,组织科研部门和各行业的科研力量,尽快拿出一批水平高、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科研成果,努力发展商业劳动手段,特别是商品购销、储运,商品加工、服务等先进技术设施,积极开发信息、电子技术为主的商品流通先进技术,以推进商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三是推行合理的技术政策,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修订和完善科技进步奖励、扶持政策和方法,建立科研攻关的组织制度,对商业技术基础建设和重大科研活动给予必要支持,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等,调动商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商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推动科学技术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以提高商业科技含量。此外,还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特别是我国将要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大胆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加快商业现代化步伐。
3.科学组织商业产业,促进商业产业发展合理化。商业产业的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同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才能发挥商业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和促导作用,才能提高商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商业产业发展的合理化。
首先,加强对商业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要转变把商业产业发展片面理解为辅摊子,建新点的观念,克服商业网点及设施建设中盲目求大、求洋、求高档的倾向,用现代产业观念指导商业产业的发展。在实践中,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科学地规划商业产业总体规模,抓好商业产业投资的规划与管理;新建网点与新增设施要充分论证,严格审批;商业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要科学规划和能动地调整,以促进商业产业能与外部环境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健康发展,提高商业增长的质量。
其次,要重视提高商业产业组织化程度。目前,整个商业产业组织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尚缺乏一种高效组织营运的调控机制,加上微观组织的小型化、分散化,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产业的发展。为此,一是要完善宏观调控,建立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商业运行间接调控体系,以校正市场扭曲和市场缺陷为目标,与市场机制互相补充,共同实现商业资源优化配置。二是拓展商业行业协会的职能,发挥其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执行协调服务和受托管理等职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商业企业的经营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商业行业的组织与管理,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应当按不同行业,不同商品的经营特点,合理确定大、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及其结构,特别是要按规模经济的要求,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积极稳妥地对商业企业进行调整改组。如,对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较大发展前途的国有大型商业企业,可按综合商社的模式,组建商业企业集团;或利用商誉高、经营好的大型商业企业,联合兼并或收购相关小型企业,以大带小,发展连锁经营;对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还可走合作经营、联合经营的道路等等。总之,应通过种种措施,尽快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型企业为辅助的合理化企业组织结构。
3.强化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谋求基础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不少企业管理混乱,盲目经营,缺乏质量管理,没有健全的人财物等管理制度,不重视市场调查预测和分析,不注意服务工作,这是我国商业经济活动中质量差,消耗大,成本高,资金占用多、周转慢的重要原因。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商业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
强化商业企业经营管理,首先是抓好商业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如,要配合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劳动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物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一整套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包括标准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和科技档案工作等各项基础管理,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检查和监督制度,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强化对企业诸经营要素(人财物、信息、技术等)及其经营运作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用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
其次,切实改善商业企业的经营。应改变在企业经营中只求数量,不讲质量,不讲适销对路的做法,加强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的调查、预测和分析,严格按社会需要组织经营,同时要严格商品质量的检查把关,杜绝质次价高、假冒伪劣的商品和不符合消费需要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努力保证商品经营的适销对路,物美价廉。此外,还应强化商业服务质量管理,优化商业道德风范,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设置服务项目,制订质量标准,建立保障体系,努力改善和提高商业服务质量,以高质量的服务推动企业经营的扩展。只有由这种商品经营和商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所推动的商业增长,才是有社会效益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外,还需要在商品法制建设、人们对经济转型的思想意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配套地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我国商业经济必能从根本上扭转低效率、低效益的增长局面,实现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型。
标签: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商业论文; 科技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商业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