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张 悦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当前,是我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政府能够妥善处理公共危机并进行有效公共危机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公共危机预警意识,信息公开不及时,未建立完善危机应对管理体系,引导社会参与的程度不足。鉴于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往往是在突然或者无法预料的情况下发生的,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社会性和扩散性等特点[1]。在发生公共事件时,如果政府及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合理处理,会带来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甚至是引发公共危机。当前,是我国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共危机更易发生的时期,政府能够妥善处理公共危机并进行有效公共危机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运用科学合理方式及时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不仅是提升政府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危机治理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
一、我国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问题
(一)缺乏公共危机预警意识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公共危机防范意识,没有提前做好危机预警工作。许多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主抓地方经济建设,对危机的发生仍抱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危机预防建设。同时,政府部门从事公共危机处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认识到危机预防的重要作用,对在危机管理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不清晰,相关部门无法及时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此外,政府部门缺乏对危机的敏感度,很少借助网络媒体等工具提前进行相关信息搜集与危机监视,利用媒体的信息优势提早发现危机事件的苗头并进行危机预警处理。
(二)信息公开不及时
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很少第一时间向公众告知事件真实情况,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隐瞒掩盖事实,让传闻在公众中发酵,反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在面对舆情危机时,各政府部门发言人之间措辞不一,缺少专业的团队和决策主导人,无法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统一口径,做到对外言论精确权威[2],使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本身存在更多疑问。同时,政府很少关注舆论的变化,注意舆论的影响,不及时控制负面舆论,导致不真实带有煽动性的信息在社会上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未建立完善危机应对管理体系
我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实行的是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3],每当有公共危机出现,危机应对有两个层面。横向上,根据危机事件的类型来管理;纵向上,由中央统一调配指挥,地方进行配合。但是,这样的危机管理方式使危机管理活动的任务分割性较强,尤其是遇到涉及多部门的公共危机时,一般建立危机临时应对小组,而各部门首先考虑的是自己部门的利益,再加上平时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较少,这就必然会出现协调能力弱、联动性差、危机应对反应时间长等问题。
(四)引导社会参与的程度不足
公共危机一旦发生后,主要的处理主体是政府。但由于政府需要处理的事务复杂多样,对于公共危机事件所分配的资源可能不足,过分依赖政府也会导致政府负担过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NGO和社会上的民间团体的力量并未完全挖掘出来,它们作为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主体可以起到辅助应急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没有充分建立,导致NGO和社会上的民间团体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政府进行危机应对。
笔者主张将死缓作为非暴力犯罪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同时放宽暴力犯罪死缓适用的条件。将死缓作为非暴力犯罪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与我国刑法学界逐步废除死刑的设计是一致的。我国学者赵秉志教授提出废除死刑三步走的设想:一是先行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二是进一步在条件成熟时废止非致命犯罪(非侵犯生命的犯罪)的死刑;三是在社会文明和法治发展到相当发达程度时,全面废止死刑。[14]这一设想得到了刑法学界的广泛赞同。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删除了13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规定,这说明立法者也接受了逐步废除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建议。既然废除死刑是从非暴力犯罪开始的,那么限制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当然也应当从非暴力犯罪开始。
二、解决我国政府处理公共危机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危机防范意识
政府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危机预防教育,将公共危机预防及处理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将相关部门公务员对危机预防发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建立全国与地方联动信息化的危机预警控制中心,在危机灾害发生前各地信息互通,提前准备应急方案,以最快速度应对公共危机。在信息化时代,各地政府还应认识到互联网及新兴媒体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作用,利用其信息优势预估危机事件发生,准确捕捉媒体平台中公众的意见与需求,从战略角度提前做好预防与准备工作。
(二)提升信息公开程度
公民具有对公共危机事件信息的知情权,政府和各部门应充分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媒体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向社会公众传达真实的信息,也可以让政府通过各种媒体来了解公众的看法。政府作为公共权威部门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开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事件并给予配合,畅通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减少因相关信息不透明而引起的社会混乱。处理公共危机事务的各政府部门之间也要做好沟通,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应集体协商共同讨论,对外统一口径,发布真实信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相关要求,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作为数学教师要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行有效的讲授与引导,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索与探究.教师怎样才能适时进行引导,并为学生留有进行独立思索的时间,是数学教师要进行思索的问题,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创设.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由各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在公共危机出现时进行统一的指挥和调度。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不仅需要在组织层面上进行,还需要在网络上建立统一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系统,各部门在网络上密切配合。整合政府常态职能与应急职能,坚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发展大局统筹考虑,纳入常态管理内容,形成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格局[4]。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协调能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和奋斗史使我们清楚的明白,一个民族的物质财富只是民族财富的外在形式,而真正起决定作用、内在的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它发挥着巨大的精神作用。文化强则国强,精神富则国富。引进剧是外来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新生力量,是我们接收外来文化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使引进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事业下符合21世纪的东方与西方文化建设的方向,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增强人民精神世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四)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主体,社会公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利用社会力量辅助政府进行危机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首先,可以在大学设置应急管理专业,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其次,发挥基层社区的作用,各地方政府应鼓励社区积极组织居民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居民的危机应对能力;再次,重视民间救援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民间救援队伍具有专业程度高、经验丰富等优势,可辅助政府处理相关危机管理工作。同时,政府也应通过完善公众信息反馈渠道等方式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胡海龙.基于“广西镉污染”事件谈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J] .理论观察,2012,(5).
[2] 张蕊,王银芹.新信息安全观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传媒角色研究[J] .传媒,2015,(2).
[3] 齐明山,李彦娅.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缺失及其提升路径分析[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6).
[4] 徐泽春.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J] .人民论坛,2016,(5).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18-0180-02
收稿日期: 2019-03-18
作者简介: 张悦(199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李春莲]
标签:政府论文; 公共危机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