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中学 736201
摘 要: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材料。语言审美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一项“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资料表明,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个幽默感很强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的睿智、他的风趣、他对世事别具一格的洞察。
关键词:语文课堂 幽默教学 语言审美
鲁迅先生在北大给学生讲《红楼梦》时,就是这样问学生的:“你们爱不爱林黛玉?”这一问多幽默!学生始料不及,议论纷纷。如果改为“你们怎样评价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就没有幽默感可言了。后来,学生又反过来问老师:“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坦然回答:“我嫌她哭哭啼啼。”这一答又十分幽默。一个“哭哭啼啼”,比“多愁善感”、“抑郁猜疑”之类的词语有味得多。鲁迅先生不愧为教学幽默的典范。幽默不是油腔滑调的俏皮,它是智慧闪光的机敏。凡是善于幽默者,多是思维敏捷、联想丰富的人。一位老师给学生讲马克吐温的《辛劳的蚂蚁》,学生问:“蚂蚁搬运食物时碰到石头为什么不绕道走,非要费力地爬上去,这是为什么?”老师答曰:“也许是蚂蚁认为,惟有如此,它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顺便浏览一下祖国的大好风光吧!”学生满堂大笑。如果说成是蚂蚁卖力、不会运用智慧之类,那就缺乏联想,也就不存在幽默了。
没有运用语言的出奇制胜,就不能产生幽默。可以说,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只能遗人笑柄,绝无幽默可言。如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长篇章回小说里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幽默,可是有一次却令我耳目一新。有个老师讲课正好讲到精彩处,下课铃响了,而学生正在兴头上,纷纷建议——“讲下去!”“讲下去!”该老师欲讲不能,欲罢不忍,不讲则前功尽弃,要讲又拖了堂,真是进退维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怎么办?只听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下了课——此处用上一句,是个创新,有一石二鸟之功:既将本节课的精彩延伸到下一节课,可谓余味无穷;又巧妙地结束本课,做到戛然而止。难怪学生“哇——”的一声之后,便报以热烈的掌声。幽默是一种颖悟,是灵感闪耀的火花,用推理和求证的方式是难以产生幽默的,而灵活的教学机智则可以开出绚丽的幽默之花。有位老师正在上课,教室里进来一只蝴蝶,在同学们头上飞来飞去,这样,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就投向蝴蝶了。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停下讲课:“我现在问你们,这只蝴蝶为什么在你们头上飞来飞去不愿离开?”同学们一时不知怎样回答,老师接着说:“这是蝴蝶恋花,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嘛!”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多么精妙的移花接木,多么高明的教学机智。
由此可见,教师的种种幽默语言在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对幽默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做以下几点总结:
一、调节气氛,缩短距离。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实践证明,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时,师生彼此陌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便能调节这种紧张的气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的畏惧感顿消,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愿意与教师配合。学生活动积极了,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教师讲课便如顺水行舟。有些青年教师在教材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对自己的教学语言却研究甚少,结果课上得很吃力,好比逆水驶船。现代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不轻信、不盲从,善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己见。他们喜欢博学多才、热情开朗、平易近人又具有高超讲话艺术的教师,不喜欢正襟威“言”、不苟言笑、古板冷漠又缺乏讲话技巧的先生。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学习疲劳,引起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于漪老师教《拿来主义》,讲到“放火烧光”的第二种人时说:“嗳!算是保全了自己的清白,‘左’得可爱!”这种时空错位、以今说“古”的讲法引得学生会心大笑,从而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容量。它将课文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放火烧光”的“昏蛋”与文革中“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昏蛋”一并刺了,给了极左的人当头一棒。正如别林斯基所言:“准确的和使人畏惧的幽默,对一切卑鄙可笑的东西来说都是当头一棒。”精巧风趣的幽默艺术,将语言点化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引导思维,启迪智慧。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重“灌”轻“启”,因而造成学生思维僵化、肤浅。僵化表现为:思维死板呆滞,看事物想问题,只信“自古华山一条路”,不晓“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常常陷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缺乏思维的灵活性。肤浅表现为:思维表面化,看事物想问题,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僵化和肤浅严重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使用幽默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燃起积极思维的烈火。
参考文献
[1]侯永利 让人文的光辉在数字之间闪耀——论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06期。
[2]庞珍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J].读书文摘,2014年18期。
[3]李芸 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求知导刊,2014年01期。
论文作者:魏宝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幽默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语言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一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