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羊绒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_羊绒论文

内蒙古羊绒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_羊绒论文

内蒙古羊绒加工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蒙古论文,加工业论文,羊绒论文,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F12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 1000—5218(2000)02—0001—05

山羊绒是一种珍稀的动物纤维,素有“软黄金”、“纤维宝石”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资源转换战略过程中,山羊绒加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纺织和服装行业一枝独秀的佼佼者,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内蒙古的山羊绒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中国是世界绒山羊和山羊绒最大的生产国,内蒙古是我国山羊绒产量多的地区。目前世界山羊绒的产量每年1万多吨, 我国占2/3以上,内蒙古则占全国产量的40%上下。绒山羊的生长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寒温带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山地,是绒山羊最适宜生存的地区。寒温带以北,天气太冷,绒山羊难以生存;寒温带以南则过暖,山羊就不会长绒;寒温带东部雨量多的地方,绒山羊也不适应。因此,我国绒山羊大部分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和宁夏,一部分生长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和辽宁。据1985年全国山羊绒产量的统计,内蒙古占45.57%,新疆占10.87%,河北占7.26%,西藏7.06%,陕西6.52%,山西6.22%,甘肃4.32%,青海3.58%,宁夏3.44%,辽宁2.17%;〔1〕(p.549)当年内蒙古山羊绒产量在25吨以上的旗县有14个:鄂托克旗(119吨)、乌拉特中旗(115吨)、杭锦旗(99吨)、阿拉善左旗(80吨)、阿鲁科尔沁旗(68.5吨)、乌拉特前旗(66.5吨)、巴林右旗(55.5吨)、乌拉特后旗(54.5吨)、鄂托克前旗(54吨)、阿拉善右旗(46.4吨)、扎鲁特旗(45吨)、准格尔旗(37吨)、达拉特旗(30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26.5吨)〔1〕(p.578)。 据1995年统计,全国山羊绒产量为8482吨,〔2〕(p.391 )内蒙古为3114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6.7%。〔3〕(p.209)同年内蒙古山羊绒产量在150吨以上的盟市有:伊克昭盟(649吨)、锡林郭勒盟(612吨)、 赤峰市(535吨)、巴彦淖尔盟(492吨)、哲里木盟(226吨)、 阿拉善盟(166吨)、乌兰察布盟(162吨)。(p.244)内蒙古西部广大荒漠、半荒漠草原和高山牧场上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地方良种有:阿拉善盟红格玉林、伊克昭盟阿尔巴斯、巴彦淖尔盟二狼山等地的白绒山羊,体质健壮,耐粗放,繁殖快,就其绒层厚度、绒产量、光泽、白度、手感、纤维长度、细度和强度等综合指标,堪称世界之最,是内蒙古的一个畜种优势和宝贵的“基因库”。用内蒙古的白山羊绒织出的纯白羊绒制品,被称为“白如雪,轻如云,软如丝”的珍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内蒙古的山羊绒加工业,不仅有资源优势,而且拥有规模优势:

创建于1991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中国羊绒制品大王”——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是在原伊克昭盟羊绒衫厂基础上,主要通过企业自身发展和自我扩张,以经济手段创建的企业集团,现已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羊绒主要产区的收购网络,一个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一个集中在东胜地区的生产基地,以及一个负责集团进出口业务设在北京的进出口公司和6个设在海外的销售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目前的年生产能力为:无毛绒680吨,羊绒纱1200吨,羊绒衫300万件,羊绒面料30万米,羊绒围巾60万条,羊绒服装10万套,羊绒披肩5万条;占有国际市场份额2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集团总资产34亿元,净资产20亿元,“鄂尔多斯”品牌价值超过26亿元,年产值14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1998年实现利税2.34亿元,稍低于1997年的2.43亿元和1996年的2.65亿元,成为我国羊绒加工行业的“排头兵”。规模仅次于“鄂尔多斯”的包头市鹿王羊绒集团,是在1985年创办的鹿苑羊绒衫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8年起陆续与6 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合资或合作组建成9家企业,形成洗、梳、纺、染、织、 后整理等生产设备及梭织、针织、缝制手段完备的全能工艺,总资产达16亿元,年生产能力为:无毛绒600吨,羊绒纱500吨,精纺羊绒高支纱50吨,羊绒条50吨,羊绒衫200万件,面料、围巾、披肩100万米;在国内外有4个异地分厂、24个销售公司,年销售收入6—8亿元,利润4000 —5000万元,创汇3000—4000万美元。临河市的维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香港维信贸易公司投资组建,下属12家企业,总资产5.2亿元, 员工3800人,集团所属生产企业全设在内蒙古,多数属于与当地合资、合作企业,年生产能力:无毛绒300吨,羊绒衫60万件,羊绒围巾30万条,羊绒面料10万米,还有羊剪绒制品180万平方尺; 维信牌羊绒时装在1998年中国时装周被评为“中国十大女装品牌”之一;几年来维信集团已消化当地原绒达3300吨,羊皮360万张,实现产值26亿元, 累计出口创汇1.8亿美元。此外,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还有包头市“戎王”、 达拉特旗“东达”、东胜市“东高”、“华胜”、“阿尔贝斯”、呼和浩特市“盘古”、“伊诗兰雅”、“兆兴”、赤峰市“雪原”、通辽市“萨日郎”等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内蒙古的羊绒加工业还具有质量和技术优势:

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遍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70年代初,我国第一家的羊绒加工企业——伊克昭盟绒毛厂即鄂尔多斯集团前身企业创建时,使用的是国产梳绒机,其技术能力是100吨原绒出无毛绒30吨, 70年代末,伊盟绒毛厂改建为羊绒衫厂,并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本成套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同样是100吨原绒, 无毛绒出绒率能达到50吨,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原30吨的状态。过去,编织羊绒衫使用的是半自动手摇横机,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工艺精度上不去;现在,各家大企业都先后引进德国斯托尔全自动电脑提花横机,设计系统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自动设计软件,使羊绒衫编织技术整体上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年清一色的日本设备,现已变成由国产的和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多国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综合配套下的专业协作生产,实现了微机管理、电脑设计和设备光电一体化改造, 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鄂尔多斯集团在利用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的同时,高薪聘请一批科技人才,汇集国内著名专家,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基本上解决了羊绒制品防虫蛀、防缩水问题,正在攻克防起球这一世界性难关;1999年,集团把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提高到总销售额的3%,同时出台了一整套关于新产品开发、 技术进步的规章制度,形成新技术、新材料开发和新品种、新款式开发的两个体系。他们先后共开发出羊绒制品系列300多个品种,2000 多个花色,仅1999年就有20个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得到了落实。

作为羊绒资源大国,70年代之前,我国是山羊绒原料出口国。70年代初,我国第一家山羊绒初加工企业在内蒙古伊克昭盟诞生,把山羊绒分梳成无毛绒出口。80年代初,羊绒深加工开始在我国发展,当时只有伊克昭盟和北京雪莲羊绒衫厂等少数几个厂家,产品基本上全部外销。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一部分逐渐富裕的中国人已经具备消费羊绒制品的能力,人们看到了国内羊绒消费潜力之巨大,各地在利益驱动下,羊绒加工业便一哄而上,在短短几年内遍地开花。据统计,国内大大小小的羊绒加工企业达到2600多家,品牌2700多个,〔4〕(p.30)加工能力已经5倍于原料供给能力。于是,从1989年至今,先是导致两次恶性的原料大战,众多企业疯狂地抢夺资源,引发往原绒里肆无忌惮地掺杂使假和劣质羊绒制品充斥市场,一些含绒率极低的产品都堂而皇之地挂出羊绒制品的招牌,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许多企业也因抬价抢购原料而蒙受惨重损失;尔后是产品大量积压,各企业为把产品卖出去而竞相压价和降价,引发产品价格大战,1997年以来,国内市场羊绒衫降价率平均在20—30%,有的品牌甚至达50—60%,国外市场低价竞销的结果,则由过去每克最高24美分降到最低9美分, 造成羊绒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元气大伤,尤其是使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影响。低价竞销必然连锁反映到羊绒原料上,表现为原绒市场的价格狂跌, 由1993 年每公斤500元,最低跌至1998年的100元左右,跌破了农牧民饲养山羊的成本,挫伤了他们养羊的积极性。

虽然,1999年羊绒制品市场无论国内的还是国际的都看好,各地羊绒加工企业到手的客户购货定单显著增加,正在走出困境;原绒价格亦回升到比较合理的水平,优质白山羊绒每公斤200元上下。但是, 为了促使羊绒加工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解决市场无序竞争等重大问题,仍是当务之急。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加强调控羊绒加工业的力度,既要杜绝重复建设,又要摸清现有羊绒加工企业的底细,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促进其资产重组和规模经营,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的小企业。要制定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和实现资本退出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和实现资本退出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外通常采取的措施,一是由政府收购过剩设备,二是政府为封存设备提供财政贴息,三是采用“现存者负担”的办法,即向那些从减产和价格回升中获得好处的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退出竞争的资本。〔5 〕要实行差别税率,积极引导外资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到中西部地区与现有企业联合办厂,防止在远离原料产地的沿海地区出现新一轮羊绒加工业一哄而上的现象。行业的自律,对于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应由地方政府和工商联出面,尽快协商组建行业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

资金短缺是内蒙古羊绒加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羊绒收购有很强的季节性,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山羊绒主产区在内蒙古,内蒙古理应成为全国山羊绒主要集散地和初加工中心,然而,现在最大的山羊绒集散地和初加工中心却不在内蒙古,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内蒙古缺乏足够的收购羊绒的资金。据报道,1999年锡林郭勒盟羊绒收购资金需求量在1.3亿元左右,而当地的资金供应,企业自筹只有3000万元, 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只有2000万元,资金缺口高达8000万元左右〔6〕。为此, 除积极引进区外、国外资金,自治区政府应设法筹建山羊绒收购基金,或羊绒收购担保公司,以解决羊绒收购资金的严重不足,力争使内蒙古成为全国山羊绒最大的集散地和山羊绒初加工、深加工的主要基地。与资金相关的还有个异地移库纳税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其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的,就要征收增值税(唯有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者除外)。内蒙古羊绒加工企业的产品流转程序大多如此,加工后的羊绒制品一般都要运往外地各销售网点(分销公司、专卖店等)进行直销,属于异地移库,按照税则视同销售必须纳税。可是产品并未销售,价值尚未实现,税金没有出处,便先行纳税,势必造成企业资金更加紧缺,加剧资金周转的困难,加重企业的负担。尤其在市场疲软时,出现税款早已缴纳,产品却长期积压卖不出去的普遍现象。现在许多企业都存在移库纳税这个苦恼,也需要由自治区政府出面,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报请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对于设在民族地区的企业异地移库纳税给予酌情照顾。

山羊绒资源之所以珍贵,除了它本身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还在于绒山羊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特殊,不可能无限度扩大绒山羊的养殖规模。况且许多绒山羊养殖地区草牧场的载畜量早已饱和,以至大量超载,加上干旱少雨,草场普遍退化,部分草场严重沙化,这就形成了增加羊绒资源与草原退化沙化的尖锐矛盾。山羊的习性又活泼,一只山羊一天的活动量大约相当于四只绵羊一天的活动量,山羊还喜欢登高,好食短草、灌木、树叶,甚至啃食草根和树皮,因此,养殖山羊特别在干旱荒漠草原上放牧山羊,也不利于保护草原,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1997年中比1978年中,内蒙古全区牲畜头数(不含猪)增加0.69倍,其中牛增加0.36倍,马减少0.16倍,绵羊增加0.65倍,而山羊增加1.15倍。〔7〕(p.214)山羊增长这么快,一方面反映了草原退化沙化面积在扩大,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如近20多年内,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带与草原带的分界线(北段)均分别向东大约迁移100公里,平均每年3—5公里,〔8〕(p.24)而西部荒漠带正是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集中产区。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草原荒漠化的严峻态势,正确解决增加山羊绒原料与草原退化沙化的矛盾。

草原建设和饲草料生产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上存在着重视增加牲畜头数,而忽视第一性生产的建设,即忽视对天然草场的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忽视人工种草和饲料作物的生产、加工和利用。现在人们虽然普遍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忽视第一性生产的倾向有所克服,对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发展人工种草、饲料生产有所加强,但从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第一性生产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是制约草原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因素。实践证明,把畜牧业的扩大再生产建立在掠夺草原资源的基础上,后果将不堪设想;唯有依靠建设养畜和科技兴牧,走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的路子,通过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高产优质牧草和饲料来缓解、克服草畜矛盾;同时,要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加快畜种改良步伐,改善畜群结构,提高科学饲养水平,不断提高牲畜个体和群体的生产能力。这样,才能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对于饲养山羊来说,更必须如此,这是山羊绒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障。

具体到各个地区,如何发展山羊饲养业,应遵循因地制宜和牧民自愿的原则。在土地沙漠化严重、草资源日趋衰竭的区域,还是要适当限制其数量,如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乌审旗,基于治理土地沙漠化、改善生态条件的迫切需要,在旗政府积极引导和牧民自愿的前提下,全旗山羊饲养量由1995年的3万只,1998年下降到1.8万只,减少了40%;与此同时,旗政府鼓励沙区牧民多饲养鄂尔多斯细毛羊(良种绵羊),由于那里饲养细毛羊的效益并不低于绒山羊,又可以减轻对草地压力,所以牧民们也乐意接受。如果只是消极地要求牧民减少山羊数量,而不同时积极地帮助牧民寻求新的发展途径,那就会压抑牧民扩大再生产的合理欲望,等于剥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权利,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在有些农业区、半农半牧区或载畜量尚未饱和的牧区,只要气候适宜,条件允许,适当发展山羊饲养业是可取的。但对于已经超载过牧的多数地方而言,一定要贯彻“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的原则,应当稳定和控制山羊头数,主要在强化草原建设,建立绒山羊基地,健全育种体系,提高地方良种品质和生产性能,并在加速繁育推广上下功夫。

开展人工授精,广泛推广冷冻精液技术,是提高绒山羊生产性能和品质的有效手段。据测定,一只特级种公羊冷冻精液可配母羊1 万只左右,能提高优秀种公羊利用率150倍。内蒙古全区山羊数1997年中为1879.9万只,比1978年中的873.8万只增长1.15倍,但山羊绒产量由1978年的1200吨,〔3〕(p.50)1997年增加到3831吨,增长2.23倍,〔7〕(p.58—216)山羊绒增产量中至少有1/2是靠绒山羊品种的改良。 目前全区平均每只山羊的产绒量还只有0.2公斤多一点,如果提高到0.5公斤,则全区山羊绒产量就可达到近9000吨,增产1倍以上。 伊克昭盟山羊数在60年代中期已超过350万只,1964年为392万只, 1965年366万只,目前全盟山羊统计数1997、1998年均为315万只, 盟畜牧局估算实际数约有350万只,并没有超过60年代中期的规模,但山羊绒产量1980 年为492吨,1998年达到751吨,增长52%以上。鄂托克旗是伊盟也是内蒙古全区山羊绒产量最高的一个旗,全旗山羊数1990年末为67.6万只,1998年末66.7万只,略有减少,但同期山羊绒产量由137吨提高到235吨,增长71.5%。鄂托克旗和伊克昭盟这些年来山羊绒的增产主要就是靠积极推广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良种。

绒山羊畜种改良的潜力是很可观的。阿尔巴斯白山羊50年代平均每只成年羊每年产绒150克左右,现在牧民家庭牧场普遍达到350克以上,良种场平均已达800克,最高的可达1300克。 鄂托克旗牧畜改良站规划,全旗2000年平均每只白绒山羊产绒量达到400克,以后每年增加15 克,2010年可达到550克。与鄂托克旗相邻的杭锦旗, 平均每只白绒山羊的产绒量1999年已达到400克以上,比1993年提高了30%, 每年增加超过15克。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从1991年起,便在库布齐沙漠北部的恩格贝,投资1000余万元,吸引国际资金3000余万元,创建“中华绒山羊培育中心”,由著名生物学家、试管山羊之父旭日干院士用胚胎移植高新技术培育的绒山羊新品种,把每只山羊的产绒量由120—150 克提高到400—600克,培育中心已向周边地区输送种山羊1万多只,并植树120 万株,种草30万亩,成为治理沙漠的一个典范。维信集团也从1993年开始,把提高绒山羊品质和个体生产力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项目, 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建立了二狼山白山羊研究中心,在二狼山白山羊产区乌拉特草原,建立种羊基地6个,配套的饲料基地2个,另在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地区建立一个15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牧场, 作为重要的原料基地和牧区科技示范区。

羊绒企业集团重视实施科牧工贸一体化战略,在各山羊绒集中产区设立绒山羊选育中心或改良站,推广优秀绒山羊品种,与农牧民建立互惠互利的依存关系,促进山羊饲养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必将为解决增加羊绒资源与草原荒漠化的矛盾作出重要贡献,一方面可以使牧区现有绒山羊的数量稳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上,从而绝对或相对地减轻草原载畜量,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山羊绒产量成倍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为实现羊绒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辟美好的前景。

收稿日期:1999—09—15

标签:;  ;  ;  

内蒙古羊绒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_羊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