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椒县城南小学 金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受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关键字: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交流讨论;
阅读是人类智慧的重要源头,具有无限的教育价值。阅读之中,学生能够享受乐趣。语文学习始于小学,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阅读教学意义重大。长久以来,阅读教学更着重分析理解,而相对忽视感悟与运用,这无形中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没有创造性可言,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素养较低,课堂也显得呆板沉闷,学生的个性没有施展的平台,创新能力严重缺失。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阅读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具有无限的创造性与自由度,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这是整个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不一定非要统一,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当然,学生确定的目标应该接近于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总目标。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问题。在完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是学会读书的关键一步。以往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提问代替了学生的提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才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获得主动发展。最后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的问题应先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的发展很有意义,尽管可能费时费力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但这种思维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阅读意义非同小可。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构建和谐课堂
首先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疑问说出来,相互交流。怎样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像和思维,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只能使学生缩手缩脚,难以实现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局面。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学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要善于运用表扬这个武器,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或责问,要视学生为平等的个体,要理解、宽容、信任学生,要面露真诚和期待,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其次,要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要允许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里说的“重视”,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表现出尊重和珍视的态度。最后,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学生逐渐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独立阅读能力。
四、总结
个性化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方式的理念在于:它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差异性,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启发他们在此基础上创新。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进行积极的推广,在教学中,个性化应该是教师关注重点,教师必须善于思考,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让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只有让学生自己阅读,才能消除文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让他们慢慢体悟到阅读趣味,收获阅读的果实。在阅读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这个身份要得到教师的充分认可,并且引导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阅读模式,改善以往僵硬的阅读环境,促使阅读行为更高效,而且也能够更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少儿.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反思[J].广东教育,2015(11):32-33。
[2]胡为燕.新课标下探索个性化阅读方法的尝试[J].文教资料,2013(36):154-155。
[3]隽青.培养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品质的探讨[J].苏州学院学报,2011(8):106。
论文作者:金菁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文本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