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自我教育价值初探_教育论文

军队自我教育价值初探_教育论文

军人自我教育价值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人论文,自我教育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刺激而引发自身内在的心理反应,在自我意识分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我们探讨军人自我教育的价值,就是揭示军人自我教育对于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用性。

一、自我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定性

(一)自我教育是建立在个体自我意识基础上的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内导教育

自我意识是个体人对自我及所属关系的一种意识。自我教育之所以以人的自我意识为基础,是由自我意识的特点所决定的。自我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它使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清晰的认知,使人的心理活动处于自觉的状态,使人能认识、评价、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成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自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得以实现的;同时,它的内容也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映。自我需要的实现,自我的发展,也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有可能。自我意识是一种能动性的超越意识。自我意识作为对自我的意识,不仅使人能对自我有清晰的反映,而且能统领、调控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显然不是一般的、本能的消极存在物,而是具备自我意识的现实军人。决定了其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社会和自我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进行自我选择,发挥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与自觉性,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这正是自我教育的具体展开。

(二)自我教育是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的教育

自我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们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要求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种内在尺度就是人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人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我教育使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张扬与放大。其教育内容受到自我创造,使其更具切合性;教育方法受到自我选择,使其更具针对性;教育时间由自我安排,使其更具及时性。自我教育与其他外在的教育形式相比,过程发生了质变:一是使受教育者由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二是使教育目标由外在规定变成了自我取向;三是使教育方法由外界灌输变成自我的内在疏导与调节。

  (三)自我教育是一种全程共时性的教育

这主要是对自我教育的时空架构进行分析的结果。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时空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一次集中的政治教育,事先总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对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等等都要作严密细致的安排。而自我教育不同于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没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要求。其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但又独立于时空限制之外,也就是说自我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具有共时和全程的特点。自我教育不仅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也存在于教育过程之外;不仅表现在受教育者身上,也表现在教育者身上;不仅发生在军队,也发生在社会、家庭之中;不仅可发生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内,也可以发生在八小时之外。只要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其总是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对象化的自我,或者通过他人评判,时时刻刻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

二、自我教育是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一)自我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不能没有个体自我教育的参与。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从过程看,自我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建立在内容、方法、载体等中介基础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具体为教育过程与接受过程的统一。后一过程即是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改造和受教育者对自身发展的改造。如果把接受内容当作客体,那么受教育者就为主体,其双向对象化的活动就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前者表现为受教育者通过对接受内容施加作用、影响与改造,把自身的本质力量、要求渗透、融合到教育内容中去,赋予教育内容以自我的人性魅力。后者表现为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的反向的作用与影响。活动的根本目的即是使受教育者的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达到统一,把教育内容转变为受教育者自我的应然需要,不断否定受教育者的思想实然水平,引导受教育者不断地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最终达到自我需要的实现与满足。这一过程显然不是外在教育的表现形式,而是军人个体内在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从效果看,自我教育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的内在根据。“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落实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仅仅通过教育者的外在传递显然不能完成,还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我的接受与内化,也就是说,真正达到教育效果必须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与外在教育相比,自我教育显然是内因,是教育效果取得的重要根据。

(二)自我教育是实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军队对军人个体的一种外在要求,军人个体接受了教育目标只是第一步,目标的具体实现需要激发个体实现目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造性地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发掘个体的自身潜能,一句话就是要尊重军人个体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这和自我教育是相切合的。自我教育是自我对自身进行的一种认识、评价、调控和改造,使受教育者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感到自身思想的变化、发展不是外部力量的控制,而是内在的需要和完善,使客体的思想感情始终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自我教育极大提升了军人个体的独立性与责任心,实现了教育过程的本质性的转变,使教育由原来“你要怎样”转化为“我应该怎样”,使之真正成为军人个体的“为我”教育,使教育由自发转化为自觉、由自然转化为自为、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三)自我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在教育模式上,自我教育将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未来冲击》中指出:“自学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自我教育也将成为教育的主要途径”。虽然托夫勒是就广义的教育来说的,但是其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化的发展?如何应对知识军事的挑战?如何通过培养学习型军人、学习型军队,应对提高军人的整体素质的挑战?为此,必须选择新的教育模式,在重视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发军人个体和群体的自我选择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这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补充,也是应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具体功能上自我教育将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自我教育有不同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点:一是自我教育的自律性严,有利于小散单位官兵增强“慎独”意识,解决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覆盖不到的问题。二是自我教育的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官兵思想问题自身的独特性,弥补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不清的问题;三是自我教育的时效性快,有利于与外部信息同步发生影响,解决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应迟缓的问题。

三、积极推动军人自我教育,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长期以来,军人自我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提倡是制约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从主观上来说,教育者观念保守,不能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不足,制约了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从客观上来说,没能优化与自我教育相联系的各要素,营造适合军人自我教育的环境。所以,推动军人自我教育就必须针对以上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扶持和引导军人自我教育

教育者要做到积极扶持与引导军人自我教育,有必要在更新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具体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育的本体定位上,转变以事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前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其他一切都是实现此目标的手段与工具,包括人。以人为本却恰恰相反,一切从人本身出发,通过极大地发挥人的自身潜能来完成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强调个体的积极参与,认为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使教育内容与目标得到受教育者的自觉认同,并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促进个体进行自我教育。二是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转变只重军队建设的需要轻军人个体需要的思想,确立军队发展与个人自我发展相协调的观念。军队建设的发展与军人个体的发展本来是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的,但是,在现实中,有的人片面地强调军队的发展需要,而忽视军人个体的发展,表现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只重视对军队建设需要的满足,而淡化军人个体对教育的需要,否定教育的个体价值。在教育的过程中,既不会发挥军人个体的主体性,也不会引起军人个体的认同,而自觉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中去。因此,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主动把教育目标与个体的发展需要一致起来,使个体能够主动地把外在需要内化为内在自我需要。

(二)建立适当机制,激发与规范军人自我教育

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是军人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外在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最终能否实现还有赖于军人个体自我意识的分化。心理学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自我认知是处于稳定的协调状态,但是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其可能产生不平衡,造成自我认知的不协调状态,导致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会以新的自我认可的我的状态对现实的我进行审视与评价,并通过自我控制与调节来消除自己的心理焦虑与不安,以达到自我认知的新平衡。这种自我意识被分化成主体我与客体我并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是军人自我教育。所以,有意识地推动军人个体的自我教育就要通过对军人个体自我认知进行刺激,使其由平衡状态向不平衡状态转化。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提出问题中激发个体的内部矛盾。个体在自我认知协调的时候,并非其思想内部不存在矛盾,只不过其矛盾暂时处于潜伏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谈心或其他语言交流的形式给个体提出问题,将原来潜伏在对象思想中的矛盾以明显的状态揭示出来,使个体在反思矛盾的时候导致自我认知失调。二是在实践锻炼中使个体感受矛盾。实践活动中的挫折是个体进行自我反思的最有效的途径。个体在新的环境中从事新的实践活动,就会遇到新的事物,产生新矛盾,这种新矛盾必然会导致个体进行自我反思,使个体自我认知出现不平衡。军人是从事着一定的军事实践活动的人,实践性是其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并时刻在军事实践活动中确证自我。三是通过适当的惩戒和鼓励以改变军人个体的自我预期。自我预期又叫做抱负,指一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一些军人个体之所以思想较为落后,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其自身的动力系统发生了偏离,形成了一个自我一致的系统。在这系统中,个体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也就是说,其思想落后,其早有思想准备,是其“自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惩戒与鼓励,让其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同时激发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的动力,使其自身的动力系统由自我一致转变为自我不一致,通过群体约束促使军人个体自我认知失调。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个人的集合体。军人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由于群体的信息压力与自身的趋同心理,将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制约,使原来的自我认知发生失调,自我意识发生分化,迫使其进行自我教育以与群体达成一致。

标签:;  ;  ;  

军队自我教育价值初探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