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小学 13800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教数学呢?
一、让训练材料来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积累。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家普遍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比较乏味、单调,活动性、操作性不强,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也不轻松。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益的数学游戏,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带入课堂。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难住了,有的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让思维训练着眼于生活
要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思维训练着眼于生活,是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做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 时要加上3 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元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让作业布置联系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不仅如此,教学中教师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学习的实践性。
比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6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在学生认识面积后,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论文作者:李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月饼论文; 面积论文; 教师论文; 测量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