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本就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意在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掌握各个学科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各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课,是重点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良好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科学实验课这个契机,有步骤、有方法地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动手操作,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主要分为两大方面,首先探讨教学方式的改善,随后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实验课;动手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科学实验课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科学课本身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等学科特点,相比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实验课在科学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偏重于动手实践,意在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和实验,来感受科学的魅力与乐趣,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形成更加全面的科学学科素养。科学实验课要想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善,这既包括教师在心态、观念上的转变,也需要适当的方法做保障。
一、教学方式改善
1.教师观念改善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与贯彻落实,转换教学主体地位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教师要努力转变思维观念,将教学活动的“主场”还给学生,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中心[1]。对于科学实验课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过去,教师的观念往往是,科学实验课涉及比较繁杂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还要揭示出一定的科学道理,教师应该在这个课堂中充当主角,而学生要做的就是跟紧老师,努力将老师的实验过程看懂、学会,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记住;而如今,教师应该彻底转换角度,将自己作为科学实验课的辅助者和引导者,由学生来主导完成对科学知识的解析,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勇于“放手”,学生要积极“动手”[2]。仅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要真正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来实现。一方面,教师要勇于“放手”。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再到实验环节的动手操作,教师都要敢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因为担心实验效果或者可能遇到困难而“因噎废食”,剥夺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也要理解教师的苦心,听从教师的指导,有步骤地进行探索与实验,既不要畏首畏尾,不敢尝试,也不要偏激冒进,忽略安全。科学实验本就是需要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找到通往成功的途径,因此,只有教师的大胆“放手”与学生的积极“动手”,科学实验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2.科学引导学生参与
在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既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善,又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首先,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整个教学过程了如指掌。科学实验课看似轻松、有趣,但是其涉及较多细节,具体实施起来也有许多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科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之前,首先要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细之又细地了解和反复思量。实验内容要如何导入,实验重点该如何讲解,具体环节要怎样跟进,遇到突发事件要如何应对……许多问题都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以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其次,科学引导的重要内容还在于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兴趣[3]。科学实验的内容比较丰富,所用到的实验工具或接触的实验对象也多种多样。有些实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为学生所熟悉,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有些实验看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推测出实验的内容,难免会感到迷惑犹疑。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与启发的作用,例如利用简短的小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通过预设几种不同的实验结果来吸引学生动手追寻答案。一旦学生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接下来的动手实验就会兴致盎然、水到渠成。再次,教师要合理分配学生,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各种实验,相对其他教育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数理化等学科的实验来讲,内容较为简单,安全系数也很高,完全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来参与和动手操作。但是,由于科学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在实验过后揭示出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可能仅仅凭借学生“单枪匹马”地实践尚有一定困难,或者至少效率较低。如此,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将具有不同性格特点、在不同方面能力突出、性别比例适当的几名学生分成一组,让班级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自主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够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专长,利于实验的成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成功完成实验任务。第四,教师要重视启发式引导,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地重复操作。学生的自主实验一定是能够反映学生能力水平及思维步骤的。不同学生小组的讨论结果不同、实施步骤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其实验的具体过程也一定不是一致的。这种多样性正是实验的本质,也是鼓励学生尝试动手的目的所在。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小组实验的细节给予引导或启发,鼓励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单纯地将标准化流程 演示给学生后,让每组学生“依样画葫芦”地重复再现实验过程。
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注意事项
科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这种动手并不是“肆意为之”的。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时刻陪同、跟进,也有许多问题要引起注意:其一,实验准备要做足。科学实验毕竟是一项实践活动,前期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也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能否成功。因此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定要认真完成。例如,教师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在实验课之前做好充分预习,对于这节课的实验对象和过程有预先的了解;对于实验需要用到的工具,也要提前准备好,以保证实验过程顺利;学生自身也要做好准备,例如去户外实验时要准备相应的衣物等;实验开始前,一定要按照实验管理规定的流程做好相关登记等准备。其二,教师一定要高度负责,既保证实验质量,又要保证学生安全。一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操作与行动,预见到潜在的危险或实验误区,及时提示或制止学生,以保证人员安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约束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一味放松玩乐而忽视了教学本身的目的。其三,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总结归纳,真正学有所得。小学生往往容易全情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实验中而忘记了总结实验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教师要适时督促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将实验的效用落到实处。其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实验是无法真正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在实验之后,以创新性作业等形式来适度延伸拓展,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乐于探索求知和勇于实验的习惯,使其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结语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改善观念、科学引导、细心跟进,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科学学习素养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桑寒松.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数码设计,2017,6(10):195-196.
[2]郑明.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一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6:1.
[3]王俊卿.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西藏教育,2015(06):18-19.
论文作者:冯德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科学实验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动手能力论文; 科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