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龙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学 26531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并且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培养对于一个学生学好学科知识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做为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五法则:
一、自我提升法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 即教师必须拥有超出学生的大量的知识及能力,换言之,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这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充实和提高,都与他们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熟知自己的学科,这种“熟知”,并不仅指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比如数学的发展史、数学知识的应用、新的数学分支以及数学家的趣闻轶事等等。其次,还要尽可能了解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给学生一种广闻博识的印象,让学生敬其师,更信其道。
今天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他们总是用渴求知识的眼光盯着自己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具有多方面的兴趣、特长、素养及能给予正能量的情感态度等。教师良好的情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一个优秀的教师会通过课堂教学将自身的情感、修养、品质等直接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试想,如果一个数学教师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丰厚的涵养,上课生动精彩、条理分明、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板书工整秀美,那么他的学生必定会崇拜老师,喜爱他所教的数学学科,教学效果就会相得益彰。
二、创设情境法
把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去考虑的问题。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首要环节。根据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提出巧妙、新颖的问题,使学生立即产生疑问,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教学时,我先抛出一个问题:“假如本校有学生993人,每人买一套校服需99.9元。谁能在三秒钟内给出答案?”学生问:“老师你能吗?用的是什么方法?”我说:“等你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后,你自然就能做到了。”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积极主动的、自主自觉的学习氛围之中,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也非常好。其实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是处处有数学。所谓“问题情境” 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形象直观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 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而且能再把所学知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识别与测算问题。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也能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寓于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四、方式多样法
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分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 足可见操作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今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我根据教学章节的设置,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又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已经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常态。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学习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合知识传授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从而很好地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对学生而言,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对数学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因材施教法
作为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要鼓励、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一个班的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总是参差不齐,教学在保证多数学生能有所收获的前提下,还应该善于去挖掘数学积极分子,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同时,教师要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多与他们谈谈心,并以赞许的目光给他们恰如其分的鼓励。
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数学教师应具有优良的自身素质、丰富的学科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一颗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爱心,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林福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