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模式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论文_薛亚男

薛亚男( 山西医科大学 0 3 0 0 0 1 )

【摘要】目的 总结研究心理干预模式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从某三甲医院2012 年5 月到2014 年1 月抽选出的220 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P<0.05 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 手术患者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47-02

手术是外科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医生采用医疗器械对患者进行切除以及缝合治疗。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个体的心理以及生理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患者会产生焦虑、担忧、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因此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如何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抽选某三甲医院220 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 其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出某三甲医院从2012 年5 月到2014 年1 月220 例需接受手术

治疗的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10 例,男69 例,女41 例,年龄为22-62 岁,平均年龄为42±1.1 岁,乙组110 例,男60 例,女50 例, 年龄为25-65 岁,平均年龄为45±1.2 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 无明显差异,P>0.05 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需进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均获得手术知情权,且同意进行手术,且配合医护安排。

1.3 方法

220 例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甲组护理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护理。均先给予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并结合患者的性格、家庭、病情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1.3.1 术前心理干预

首先要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以及手术治疗方案有所了解,并主动介绍一些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情况,告知患者手术治疗对于患者身体健康恢复的重要性,有利于患者心理上接受手术治疗,稳定情绪, 加深护患之间的信任。医护人员也可通过聊天、听音乐、阅读、看电视等方法,保持情绪的稳定,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 并告知患者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同时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1.3.2 术中护理干预

麻醉前,患者会表现为紧张、担忧,严重影响麻醉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可通过安抚、眼神、表情等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到安全, 保证麻醉的顺利进行。术中,要保持绝对安静,冷静对待,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情绪变化。

1.3.3 术后心理干预

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但患者仍会存在疼痛以及康复问题。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的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适放松,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引导患者如何排遣不良心理情绪,鼓励患者多倾听一些放松的音乐,并告知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早日恢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根据SCL-90 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包括饮食睡眠、意识、思维、情感、感觉、人际关系、行为直至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5 级评分制评分,分别为无、很轻、中等、偏重以及严重,总症状指数为1-1.5 为无; 1.5-2.5 为很轻;2.5-3.5 为中等,3.5-4.5 为偏重,4.5-5 分为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 P S S16.0 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α=0.05,P<0.05 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实施护理后心理状况情况,具体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认知行为心理状态比较(n/%)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乙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 P<0.05 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多数患者因缺乏麻醉、手术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状态,而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上升、失眠、头昏、坐卧难安等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是当前临床治疗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本次研究中,给予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其中乙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率为51.8%,甲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率为23.6%,表明乙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P<0.05 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采用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显著。且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不断提高其护理水平, 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方面,充分发挥家属的优势作用,提高家庭的参与效果,争取获得家属的支持,全方面给予患者安慰、鼓励,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同时有计划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实施以及手术实施的重要性,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2]。在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解决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患者的心理问题,在医护人员心理护理基础上,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将患者的身心调至最佳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身心健康的早日恢复[3]。

参考文献

[1] 郑燕.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2):73-74.

[2] 赵萌芽. 围手术期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41(5):1297-1298.

[3] 郭华娟,王洪芹. 心理干预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54-155.

论文作者:薛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模式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论文_薛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