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1年电视剧的看法_电视剧论文

对2001年电视剧的看法_电视剧论文

2001年电视剧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电视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之人,一年可以不看一本书,但很难说不看一部电视剧。看书是主动行为,要跑书店,要买要读。看电视剧是被动行为,只要往电视机前一坐,不知有多少种电视剧正演得热闹,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情节,省钱省力。一本书发行几万册已经了不起,可一部电视剧的观众动辄数以亿计。所以,电视剧成了当今受众最多的一种艺术形式,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可与其相匹。那么,一年来电视剧的创作状况怎样呢?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又如何呢?试谈几点个人感受。年产万余集电视剧不可能都看到,所以这里谈的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挂一漏万。

革命历史题材有重要收获

表现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历史的电视剧,如《日出东方》,《长征》,《孙中山》,《向前,向前》等作品,构成了2001年荧屏上的一个亮点,使人们通过这些艺术化的叙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头上的“三座大山”所作出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可喜的是,这些作品大都吸收了近年来党史与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及人物命运,尽量客观如实,不为尊者讳,把革命者当人来写。革命者是人不是神,也会犯错误,也有人的弱点和缺点。写出他们身上的某些缺陷或弱点,并不能损害他们精神与人格的伟大,相反,使他们的形象更血肉丰满,更真实可信,更有人的气息和性格特征而更加可亲可敬。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先行者,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民主意识与诚信观念较深,这是他的人格光彩。但在中国这个几千年来充满阴谋权诈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进行革命,他又显得书生气甚至天真,免不了轻信上当,以致革命屡屡受挫。这就是他的伟大与弱点同在。在这一点上,他就不如鲁迅与毛泽东这样的从黑暗营垒中搏杀出来的人对中国社会及其历史文化认识得透彻。电视剧《孙中山》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理想与人格,表现了他单纯可亲的人格魅力,揭示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及政治权术的欺诈性——窃国窃权之大盗小盗构成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过分发达的权谋文化是中国进步的巨大阻力之一。

就艺术成就而言,《长征》最富有感染力。其特征是注重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心理世界,尤其是通过心理刻画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最为突出。长征途中,有两个人物最为重要——毛泽东与周恩来,而周恩来的心理世界更为丰富,角色的调整必然带来他精神与心理变化。作品正是生动、真实、细腻地揭示了周恩来丰富而又难以言表的心理体验,表现了他厚德载物的伟大人格。可以说,周恩来形象成功了,这部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刘劲演出了周恩来的神与魂。另一方面,《长征》的艺术感染力还来自于贯穿始终的荡气回肠的音乐旋律,这旋律有力地营造了一种悲壮而又极为人性化的艺术氛围。《向前,向前》一剧对布衣元帅徐向前朴素品格与永远向前的性格的展示可谓出神入化,人物境界的高尚就在这朴素中感人至深。无论是人还是艺术,朴素都是大美之境,与其说甘于朴素,不如说敢于朴素,谁敢为之?这些年来,“豪华风”日盛,已经把电视剧吹得很浅薄了,何以如此?豪华易,朴素难。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有重要收获,但还存在着有些作品概念化的问题,因此,如何使革命历史题材充分艺术化,仍然是提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质量的努力目标。

现实题材亦有佳作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但表现我们生活的电视剧并不容易拍好,原因复杂。当然也不乏可圈可点之作。如《忠诚》,《大雪无痕》,《帕米尔医生》,《当关》,《大法官》等作品,弘扬时代的主流精神,歌颂人间的真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称道的是《忠诚》里塑造的市委书记高长河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新在何处?他身上少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官气”。我们常常看到的官员形象,甭管是清官还是贪官,都很像官,官气十足,令人生厌。这个人物倒不象在官场上熏染了很长时间而灵魂发霉的人物,他身上有一种朝气,有一种清新之气,有一种与人平等的现代感,有一种冲破“官气”而散发出来的“人气”。他不圆滑世故,但有主见,他可以大胆起用被老书记认为不可造就的人物田立业。他是一个在官场混了多年的人物,倒像个初涉官场的新人——新就新在这里,是官又不象官,有别于早在人们脑子里形成的官的印象,有别于人们天天见到的那种说官话而不说人话或说人话而不作人事的官,这就是艺术突破,突破那陈旧的窠臼与老套,使艺术对现实有所超越。

现实题材创作的难度就在这里,能不能创造出新的人物形象,能不能对生活有一种艺术提炼和艺术超越,是其关键。如果不能,就很难引起人的审美兴致。很显然,现实题材电视剧不能引起观众的更大兴趣、是我们艺术的想象力远不如生活本身丰富多彩,生活的变化多端远比我们的戏剧更富有戏剧性,常常使我们的想象力相形见绌。《当关》无疑是一部反腐倡廉、弘扬正气的好作品,纪实的风格质朴无华,主人公也很有个性,但其中创新的元素不多,大多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虽然是侦探叙事手法。现实题材电视剧中表现的思想意识也常常滞后于现实,缺乏超前性。艺术家应当努力成为思想家,只有思想才能张起艺术的风帆。

帝王将相戏依然很火

两年前,《雍正王朝》火了一阵子,给一直背着骂名的雍正翻了案。2001年年末,他的老子康熙又“君临”屏幕,《康熙王朝》也风风火火展现在观众面前。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是清王朝开创基业、坐稳天下的奠基者。这部《康熙王朝》与前两年的《雍正王朝》一样,塑造了一位“好”皇帝形象,他聪慧过人,学识渊博,雄才大略,宽柔仁厚,励精图治,千辛万苦。“天下万苦人最苦”,皇帝又是“人最苦”中的最“苦”者,但皇帝万苦不辞,削藩平乱,治国理政,亲政爱民,他说苦吧,可是他还想“再活五百年”,再为他的子民操劳五百年,这样的皇帝何其好呀!说其皇恩浩荡实不为过。另外,宫廷里的勾心斗角,刀光剑影,争风吃醋,权谋诈变,权贵们的豪华气派,至尊至贵直把观众看得目瞪口呆。至于他们如何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的专制酷刑和愚民苛律就为尊者“讳”了吧!皇帝活着人们山呼万岁,皇帝死了人们歌功颂德,中国人是何等善良呀!不久还有《汉武帝》、《秦始皇》等大制作将与观众见面。

皇帝戏方兴未艾,因为有观众,有市场。那么,人们为什么爱看皇帝戏?是因为皇帝不复存在了?是因为皇帝有权有势,有江山,有美人,如刘邦当了皇帝后所言“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因为人人潜意识中都有一种皇权欲望,需借艺术想象达到满足或宣泄?还是因为帝制真的很好?原因似乎复杂。但可以肯定地说,皇权意识是和落后遇昧连在一起的。

妇女形象讨论引出的多余话

2001年《文艺报》载文讨论影视中的妇女形象,虽然观点不同,令人关注。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否“集体陷落”了?不能笼统而言。那么,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是不是没有问题?回答是否定的。毋庸讳言,在许多作品中,尤其是古装戏中,男尊女卑的观念仍很流行,以大男子主义为美,以欣赏的眼光描写男人对女人的占有与亵渎。男人都是“爷”,走江湖,打江山,刀光剑影,威风八面,女人只不过是他们的战利品,是他们“拳头”天下的“枕头”,是他们欲望的牺牲品。《大宅门》引起非议,主要是艺术观念的陈旧。这部戏讲述的是历史旧事,是旧社会泥塘里的余波。为这部戏捧场的大都认为,那个年代的社会就是这样,男人就是这样,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皇帝三宫六院,权贵妻妾成群,何况白景琦这位“爷”具有爱国气节。作品欲以最后硬贴上去的爱国主义“标鉴”遮掩其骨子里腐朽的男权观念,似乎就一俊遮百丑了。问题不在于历史是否如此,而在于今天以什么样的艺术观念来审视如此的历史。四个女人都作了他的牺牲品,可对她们的命运有所同情?可对白景琦渔猎女人有所谴责?到底是要人们认识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还是要人们重温男人主宰女人的旧梦?而作品分明表现出对逝去旧梦的欣赏与怀恋,激赏男人那种横扫裙钗世界的威风——我想要谁便是谁,否则“爷”就刀枪相向,哪个敢不服?阖族上下莫不诺诺,可谓“家长制”的大胜利。这就是为观众塑造的“英雄形象”?鲁迅先生在《男人的进化》一文中对如此男人早有定论,恕不赘述。恩格斯说过,对待妇女的观念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有人拿这个戏与《红楼梦》相提并论,殊不知其中对待妇女的观念要比《红楼梦》落后几百年,不知是相提者的无知还是有意贬低《红楼梦》?因此,问题不在于所描写的对象的不平等,而在于是否站在人格平等的观念上来表现那不平等的世界。“五四”运动过去八十年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却还没有渗透到我们的艺术观念中?逝去了的老东西是否都是那么美丽?

人格的不平等观念不仅潜在于对男人与女人的表现上,还潜在于对富人与穷人,权贵与平民的表现上。自古至今,社会中存在着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差别,存在着等级差别。描写人就不能不是描写差别中的人、等级中的人。但无论人有多少差别,在今天看来,人格应当是平等的。然而许多影视作品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不是站在人格平等的观念上看待人物,而是站在等级的观念上贵贵,贱贱,尊尊,卑卑。皇帝戏知多少?从中可看到“人”了?你看到的不是“主子”就是“奴才”,不是“主子”的颐指气使,就是“奴才”的奴颜媚骨。把那些早已被历史废弃了的帝王将相、宦官太监、嫔妃妻妾们三番五次在地屏幕上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复活出来,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人从奴才的阿谀奉承中欣赏其人格的猥琐吗?就是为了让人仰慕皇帝老儿权势的至高无上、无边无际吗?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众多的皇帝,有顽固的皇权意识。从秦始皇到袁世凯,皇帝为了自己的金銮殿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少灾难?人民苦于帝制久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辛亥革命九十年了,帝制结束快一个世纪了,影视中的皇帝戏却左一部,右一部,演之不完,颂之不尽,死了百年千年的皇帝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推翻帝制近一个世纪了还能借助现代传媒通过影视再“君临天下”。皇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文化观念?他们距科学、民主、法制、平等太遥远了。我们艺术观念之滞后,不仅是表现封建社会生活时缺乏批判眼光,缺乏现代民主观念和人格平等的艺术观念,而且我们的艺术目光何以总是习惯于向“后”看——长袍子、长辫子,还有那长长的裹脚布总在遮挡着我们的艺术视线,还怎么面向未来呢?欧洲以及世界许多国家也都曾有过皇帝,其皇帝戏也在电视剧里风风火火?我们有几部象样的科幻艺术作品?难怪美国文化总在引领世界潮流,不能不承认其文化艺术中科学的、人文的成分具有对未来的前瞻性因素及艺术观念的超前性。未来肯定不再是“皇帝”的时代,而是和平与发展、科学与民主、人格独立与平等、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的时代。我们的艺术观念不能总是停留在“皇帝”身边,而必须与时俱进。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什么是先进文化的要求呢?应当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腐朽”的东西有时候是可以化为“神奇”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艺术观念来化。

标签:;  ;  ;  

对2001年电视剧的看法_电视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