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为人民服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为人民服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思想。
毛泽东比较集中地阐发这一思想,是在1944年前后。1943年,毛泽东提出“为群众服务”。1944年9月8日,在悼念张思德的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这是他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提出,(一)中国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种彻底性,即言行的一致性。这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定党的为共产主义奋斗信念的集中体现。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质性内容。离了这个内容,为人民服务就变成了没有意义的空洞的口号。(二)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其意义比泰山还要重。反之,如果不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而是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命,这种人就比鸿毛还轻。(三)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所以党能够随时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纠正自己的缺点。只要党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就会永葆青春,兴旺发达。有了缺点、错误,毛泽东主张用“内外夹攻”的办法,即实行自我批评和同各界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办法,来把各种毛病治好。所以,对党来说,坚持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万分重要的。(四)在党内,在革命队伍内,在人民内部,要搞“五湖四海”,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共产主义精神。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必须广泛团结各界人士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就必须走出狭小的圈子,防止和克服任何宗派情绪,就不要忘掉任何一个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人。
在发表《为人民服务》讲演后不到一个月,毛泽东又在一次讲话中强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不能半心半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做任何一件工作,办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夹杂着私心杂念,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中国革命事业是长期的,是艰苦的,如果我们革命队伍里,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革命的进程也就可以加快些了。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对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了更深层次的论述。首先,他在总结党的优良的工作作风时,第一次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作为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之一。七大总结的党的优良作风,主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密切联系的,完整一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就是言和行一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基础。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要求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最终的体现。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保证党的优良作风得以坚持和发扬的重要条件。
其次,毛泽东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提到“唯一宗旨”的高度。这一要求,当时虽说是针对人民军队说的,实际上是普遍性的要求,对党、政、群众团体都是适用的。
第三,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容,作了更系统完整的论述。毛泽东指出,(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全党要为这个基本要求而努力奋斗。(二)在这个前提之下,党的出发点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要求,也是克服半心半意和三心二意,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三)从人民利益出发,共产党人要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四)党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要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五)要求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都不要脱离群众。为此,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人民的的呼声;每到一地,就要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等弊病。(六)提出了共产党人言行的最高标准,就是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七)指出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是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对人民服务思想完整科学的论证,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在党和人民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为全党和根据地人民所共同认识并身体力行,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据地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党的七大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第一次规定在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以后历次代表大会的党章,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入党章。几十年来,特别是党在全国执政以来,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在党章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党坚持的唯一的宗旨。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扬,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各行各业的言行准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在新的时期,邓小平继毛泽东在七大概括党的三大作风之后,在党的十一大进一步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了新的概括论证。邓小平提出,(一)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在各方面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最可靠的保障。(二)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标准。一定要言行一致,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反对华而不实和任何虚夸,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三)恢复和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内和整个人民内部,认真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四)恢复和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五)恢复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邓小平结合新时期的特点重新作出这样集中的概括,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丰富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为适应执政党建设的需要,邓小平进而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这虽说是在1985年概括出来的,但却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在八大时,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八大后不久,邓小平又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它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继而,在七千人大会上,(这个时候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已经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邓小平尖锐地提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更加注意把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明确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要更好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牢固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代表人民利益、执行人民意志的领导。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须把廉政建设搞好。廉政建设,从根本上说是要求干部和党员,更好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是党实行民主,持久地发扬人民群众建设新社会的积极性,代表人民长期稳妥地执掌政权,保证人民政权不变质的基础条件。所以,廉政建设说到底,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干部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加强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廉政建设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加强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必须落实到廉政建设上,如果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不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不能代表人民掌握政权,而空谈执政党的领导是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