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证券投资论文,业务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业务主要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将证券作为生息资产,意在获取资金来源与资产运用之间的利差;二是出于交易目的,赚取基于客盘的买卖价差或者自营交易的资本利得;三是用证券来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调配资产与负债的持续期结构。当然,在利用债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同时,银行也会综合考虑证券本身的收益状况。虽然各商业银行的目的各异,经营策略不同,但是最终结果是资产结构中都会存在相当比例的证券投资。
从表1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一)各银行的证券投资在总资产中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是重要程度各异。过去五年平均而言,各银行占比介于7.38%至31.21%之间。各银行对证券投资业务的参与程度主要取决于银行贷款授信业务剩余资金的丰裕程度和银行的资产布局策略。部分银行的证券投资占比与贷款旗鼓相当,例如,巴克莱银行2006年末的贷款占比为31.42%,而证券投资占比为23.03%。国内银行方面,中国工商银行占据着国内银行贷款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其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7.06%,其证券投资占比也高达38.10%。部分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占比相对较低,如美国银行2006年末的贷款和租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8.40%,而其证券投资业务占比仅为13.82%。
(二)相对而言,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证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在日常经营中比较依赖于证券投资业务。其中,中国银行的外币证券投资较多,工商银行的人民币投资较多,因此这两家银行近两年的证券投资业务占比均超过了30%。招商银行的比例则要低得多,与美国主要银行接近。当然,近年来,国内银行的贷款增速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因此国有银行的资金可能是被动投资到债券市场的。
(三)从过去五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在总资产中占比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说明各银行的经营策略相对固定,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并没有大规模增加证券投资。当然,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经济的景气度也在不断上升,银行贷款信用市场需求也十分旺盛,各银行积极拓展自身的核心贷款领域,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回报。相比较而言,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证券投资在近几年则有明显上升。这两家银行证券投资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近几年来我国银行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资金运用渠道仍然有限,富余的资金更多地流入了债券市场;二是部分大中型企业融资方式已经从贷款融资改为股票和债券融资,这压缩了银行贷款的增长空间,同时增加了市场中的证券供给。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招商银行的证券投资占比则相对稳定,经营的一致性特征明显,没有受到国内资金面情况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产品结构
各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产品有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按揭抵押债券(MBS)、资产抵押债券(ABS)、股权投资等等。
分析美国主要银行的证券投资结构,可以发现:各家银行都将投资重点放在按揭抵押债券市场。除花旗银行外,其他银行的按揭抵押债券投资量都占到证券投资总额的80%左右。就比例而言,摩根大通银行最高,达85.51%;就绝对金额来说,美国银行最大,达1646亿美元。
各银行在按揭抵押债券市场大规模开展投资,这与美国债券市场结构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美国按揭贷款市场庞大,而且金融机构不断进行证券化创新,按揭抵押债券二级市场非常发达,因此在美国债券市场中,按揭抵押债券一直是存量最大的市场,超过了国债和公司债券(图1)。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均积极介入这一市场,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图1 美国各主要债券产品的存量
资料来源:http://www.sifma.org/research/pdf/Overall_Outstanding.pdf,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SIFMA)
进一步观察美国主要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对按揭抵押债券的投资,还可以发现,在过去五年中,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的按揭抵押债券投资在证券投资中的占比总体上还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摩根大通银行,其按揭抵押债券占证券投资的比例从2002年的53.06%上升至2006年末的85.51%。说明:尽管美国主要银行的证券投资占资产的比例在过去五年中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但是部分银行调整了证券结构,逐步增加了利率风险相对较高的债券投资,减少了低风险的政府债券和政府机构债券的投资。
从证券投资结构图中,笔者发现,除花旗银行外,各银行的资产抵押债券投资占比相对较小,有的银行甚至小于政府债券和政府机构债券投资。截至2006年年末,在该领域投资占比最高、金额最大的是花旗银行,其比例为10.52%,金额为270.9亿美元。对于年初发端的次级房贷抵押债券事件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说明从总量上看,花旗银行在该领域有很高的风险敞口。
观察各银行在过去的五年中投资于次级房贷抵押债券的情况(图2),笔者发现,除美联银行在该领域的投资比例持续下降外,其他银行均有所上升。摩根大通银行的占比在2005年前是上升的,2006年该银行及时减少了在该市场的风险敞口。总体而言,各银行在过去若干年内也在积极增持资产抵押债券,积极承担资产抵押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以增加收益。这一结论与上文中提到的各银行在按揭抵押债券市场的趋势是一致的。
图2资产抵押债券占证券投资的比例
由于美国次贷抵押债券市场发生的信用恶化事件主要集中在资产抵押债券下的房屋净值抵押贷款市场(Home Equity Loan)①,因此研究各银行在房屋贷款市场的风险敞口,有助于评估次贷抵押债券事件对各银行财务稳健程度的影响。
总体而言,鉴于美国各主要商业银行的资产抵押债券占比不大,总体影响有限。但由于资产抵押债券市场还要具体细分,且各银行侧重点有所差别,因此该事件对各银行的影响各异(表4)。以2006年末的数据来看,花旗银行在资产抵押债券市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屋贷款市场,其金额达187.18亿美元,因此花旗银行将受到较大的冲击。汇丰银行北美控股公司虽然在次级按揭贷款一级市场十分激进,并引致较大的损失,但在次级房贷证券投资上的投资不到1亿美元,风险较小。美国银行的投资只有1.38亿美元,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则没有投资。
对各银行资产抵押债券的估值进行历史比较,笔者发现该产品在2007年年中的估值亏损比2006年年末要大,说明次级房贷抵押市场信用恶化的确对商业银行的资产抵押债券投资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全球各主要银行的证券投资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的另一个结论就是,各银行都或多或少开展了共同基金和股票领域的投资。其中,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美联银行在近几年加大了这方面投资的比例(表5)。就金额而言,投资最大的是美国银行,金额达107.68亿美元;其次为花旗银行,为40.15亿美元。这说明近几年来全球资产价格膨胀,尤其是股票市场的不断转好,也吸引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各主要银行及时利用市场条件,进行资产配置,增加投资收益。
三、交易类证券投资业务的趋势
交易类证券②以择机出售并获取资本利得为目的,因此持有时间较短,流动十分频繁。交易类证券头寸大小体现了一个银行的风险偏好,也反映了银行在证券市场的经营能力。鉴于此,分析一个银行交易类证券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银行在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和经营实力。
从数据来看,资产规模较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一般具备较高的证券经营能力,因此交易类证券投资在总体投资中的比例较高,通常超过其他类型的证券投资,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图3)。相对而言,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往往持有更多的可供出售类证券,如富国银行、美联银行和美国银行。中资银行的证券投资经营能力有限,相对比较谨慎。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王商银行将大部分证券投资放入持有到期类,以获取证券利息收入。当然,人民币市场的债券流动性较差,也可能是该银行将债券主要放入持有到期类的原因之一。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证券投资相对活跃,可供出售类债券占据更大比例。
图3交易类与其他类别证券投资金额的比较
注:1.HTM指持有到期类证券,AFS指可供出售类证券,Trading是交易类证券。
2.本文只比较持有到期类证券、可供出售类证券和交易类证券。由于大部分银行没有列作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证券,在此忽略。
从交易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表6)来看,截至2007年6月30日,摩根大通的比例最高,该银行也是国际债券市场中比较重要和活跃的做市商。花旗银行其次。美国银行与汇丰银行相近。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公司由于国际化程度与摩根大通、花旗和美国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交易类证券占比较小。中资银行的交易类资产占比也很低,其中中国银行的交易类资产占比要高于另外两家中资银行,显示出该银行在市场中要相对活跃一些。
从历史比较情况来看,各主要银行交易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也是在不断上升的。这说明各银行的交易业务在过去若干年中渐趋活跃。
分析交易类证券投资行为的另一个角度是各银行的风险偏好指标,比较典型的是各银行交易业务的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从风险价值数据来看,与2003年比,各主要银行的风险价值都有所上升,这说明各银行交易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交易业务的市场风险,反映出商业银行在近几年不断扩张交易业务,风险偏好在加大。
四、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其利润的贡献
(一)利息收入
证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主要指债券的票息收入。票息收入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证券投资金额大小,二票息利率的高低。第一部分中我们比较了各银行证券投资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可以推论,各银行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在银行总利息收入中的占比应与证券资产占比接近,而实际数据也支持这一推论(图4)。
图4 证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占总利息收入比例
从历史对比来看:即便是在各银行加大了按揭抵押债券和资产抵押债券投资比例的情况下,证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占总利息收入的比例在过去的五年内也并没有上升,部分银行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1.同期贷款利率和贷款利息收入也在上升,因此银行总体利息收入增加了,盈利水平提高了,但是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占比变化不大;
2.就美国而言,债券收益率曲线长端的利率几年来一直相对较低,导致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甚至倒挂,这一现象被称为“长期利率之谜”。在这种收益率曲线下,证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交易收入
交易收入是银行在现货证券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通过交易实现的收入。交易性风险敞口包括利率风险敞口、汇率风险敞口、信用风险敞口、股票市场敞口和商品市场敞口。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表9):
1.各家银行交易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各家银行对于交易业务的参与程度以及交易能力的差异。一般而言,资产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的银行交易收入占比要高;
2.从最近五年的情况来看,主要商业银行的交易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是上升的。
考察欧洲银行的相关数据,笔者发现各国代表性银行的交易收入在总收入的比例都在上升,净收费和佣金收入的比例则变动不大(表9)。其中华比富通银行(Fortis Bank)、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的交易收入占比已超过净收费和佣金收入。
五、基本结论
(一)过去五年来,全球主要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在资产中的占比并没有明显的膨胀趋势。但是在投资结构上,按揭抵押债券和资产抵押债券的投资占比逐年上升,股票与共同基金投资也有所增加,银行因此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二)与此同时,交易类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有所上升,交易收入在银行收入构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交易业务风险价值有所增加,也说明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有所增大。
(三)中资银行机构中,国有银行资金量庞大,但在资产运用方面比较依赖证券投资;股份制银行证券投资占资产的比例与国际主要银行接近。从证券投资的会计分类来看,中资银行机构的证券投资活动并不活跃,多是消极持有。考虑到主要国有银行均投资了一定金额的次级房贷抵押债券③,说明部分国有银行在缺乏积极配置和主动投资能力的情况下,选择持有高风险类别资产,以提高盈利。此外,由于缺乏外币市场的做市商能力以及受限于国内金融市场深度,中资银行机构的交易类收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花旗银行在次级房贷方面的证券投资较多,因此将受到较大冲击。目前看,在次级房贷抵押债券投资中受损严重的还有积极参与相关资产投资的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SIV)以及部分投资银行。而其他商业银行在该领域并没有大量介入,承担的风险有限。根据上述判断,分析美国商业银行在次贷风波中的总体损失,还应重点分析次级房贷的一级市场,也就是贷款市场。
注释:
①次级房贷抵押债券占到房屋贷款抵押债券的90%以上。关于资产抵押债券、按揭抵押债券、房屋贷款抵押债券和次级房贷抵押债券等,参见Salomon Smith Barney Guide to Mortgage-Backed and Asset-Backed Securities,Lakhbir Hayre,John Wiley & Sons,Inc.第493页,以及Morgan Stanley,Home Equity Handbook,2005 Edition,Charles Schorin,Monica Mehra,第9页。
②按照有关财务报告准则,证券投资按持有意图可分为四类:持有到期(Held-to-maturity,HTM)、可供出售(Available-for-sale,AFS),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损益(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or loss,FVTPL)和列作贷款和应收款项(Loans and Receivables,L&R)。其中,列作贷款和应收款项类证券一般金额很小,大部分银行并没有此类证券。持有到期类证券一般不能在到期日前出售,该类证券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证券的利息或者股息收入;对于可供出售类证券,银行可以根据市场条件进行积极配置,但是买卖不能过于频繁。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类证券则可以进行频繁交易,以获取资本利得为首要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在此将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类证券简称为交易类(Trading)证券,严格地说,交易类与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类并不完全相同。参见IAS 39,paragraph 9。
③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银行持有的与次级房贷抵押债券相关的投资共计96.5亿美元,工商银行持有12.3亿美元,建设银行持有10.6亿美元。
标签:银行论文; 投资论文; 债券市场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利息收入论文; 证券投资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次级贷款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证券论文; 国际债券论文; 花旗银行论文; 美国银行论文; 债券投资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