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吕艳丽

分析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吕艳丽

山西省阳城县人民医院 山西 晋城 0481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常规检验),观察组(40例,生化检验)。检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后皆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使用生化检验的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应用生化检验的方法在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验,准确率更高,结果更准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检验;应用价值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值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值到达正常范围为治疗目标,是为了帮助降低死亡率,防止患者出现微、大血管等并发症[1]。若患者患有长期的高血糖并伴随蛋白、脂肪代谢异常的情况,则会引起患者的心、脑、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早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5.28±3.02岁,常规检验),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6.01±3.21岁,生化检验)。检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患者无糖尿病史;②患者在参与研究前未服用胰岛素一类的药物。现对两组病患的病程,年龄以及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此后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的批准认可。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检验的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液分析仪(湘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038号,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尿液样本5~10ml,放入尿液分析仪当中进行检测。再配合使用氧化酶法检测患者的血糖值,判断阳性和阴性,再确认患者是否为糖尿病。

观察组患者使用生化检验的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558号,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验的指标具体包括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果糖胺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在进行检测前应先空腹检测血清葡萄糖。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先不要让患者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一类的药物,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血糖正常值:3.9~6.1mmo/L;甘油三酯正常值:0.56-1.7 mmol/L;果糖胺值正常值:1.64~2.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值:<6.79%。若患者的尿糖检测呈阳性时,则表示血糖可能过高,需进一步确诊;查患者的血清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7.0mmol/L,>6.30%,甘油三酯(TG)增高,果糖胺值增高,则可以判断患者为阳性,确诊糖尿病;若为阴性,则非糖尿病。

1.3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后,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率来分析判断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应与医师的临床诊断结果保持一致,否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40例,其中显效10例(25.00%),有效9例(22.50%),无效21例(52.50%),总有效19例(47.50%);观察组患者共40例,其中显效20例(50.00%),χ2=5.3333,p=0.021;有效19例(47.50%),χ2=5.4945,p=0.019;无效1例(2.50%),χ2=21.6000,p=0.001;总有效39例(97.50%),χ2=21.6000,p=0.001。(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引起的一种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患者的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导致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产生障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3]。根据相关研究证明,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分为1型、2型以及妊娠糖尿病,不同的疾病类型具有不同的诊治方法。因此,及早对患者糖尿病的类型做出准确地判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规的检验方法对糖尿病的检验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操作繁琐,检出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例如应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要求患者的尿液标本必须新鲜,标本久置后葡萄糖被细菌或细胞酶分解造成假阴性,准确性降低[4]。此外,当患者的血糖处于升高状态时,通过尿检容易发现患者不呈阳性,容易发生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因此,应用常规的检验方法无法取得理想的检验效果。

与之相比,应用生化检验的结果准确率更高,通过对患者的尿糖、血糖、甘油三酯、果糖胺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患者进食含糖食品或静脉注射大量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糖一过性增高导致糖尿,就初步判断患有糖尿病,只检测尿糖一项容易出现误诊。因此需要再通过对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果糖胺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进一步地检测,TG上升表明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加,HbAlc和果糖胺值可判断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确诊糖尿病。此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取的是患者的少量血液样本,具有定位精确,试剂冷藏的功能,能够使试剂的使用更具效果,检验样本耗时较短,为及早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最为重要的是生化检验最能体现患者体内的血清葡萄糖GLU、HbAlc,再通过与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配合,更能够避免误诊或者漏诊情况的发生。因此,使用生化检验检测糖尿病的准确率相对尿液分析仪更高。

综上所述,应用生化检验的方法在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验,准确率更高,结果更准确,能够及早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糖尿病,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月秋.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J].中外医疗, 2017,36(10):61-62.

[2]王秀梅.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1):122-123.

[3]赵剑刚.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 2017, 23(6):60-61.

[4]韩秋.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1):48.

论文作者:吕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分析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对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吕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