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鹤岗市中医院;2鹤岗市红十字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为增强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入院进行缺血中风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利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则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两组均持续28d,且28d为一个疗程,然后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一个疗程后的生活质量指数(QL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进而完成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缺血中风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而前者的患病数量较为庞大,占到了中风患者总数的85%,同时由于其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拥有很高的死亡率,所以长久以来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医治此病,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和医学界不断研究的重点医学课题,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针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入院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缺血中风治疗的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表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进行缺血中风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平均年龄为(49.2±2.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25例,在全部的72例患者当中,有26例脑血栓患者、29例脑栓塞患者、5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9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3例小中风,与此同时,所有患者的情况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的规定要求,在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比较之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拥有一定的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2.1观察组的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的是针灸推拿、静脉注入中药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案,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在病症的急性期间,将约为5%的葡萄糖250ml和血塞通注射液200mg,5%的葡萄糖250ml和约为600mg的葛根素注射液对患者实施1d/次的静脉滴注,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进行相应地治疗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采用溶栓、抗血小板等西医综合疗法来治疗。到了患者的康复阶段,则采用一面对患者针灸与推拿结合的治疗方法,一面配合康复性综合治疗的方式,其中,每天对患者做一次针灸,选择内关、水沟及三阴交为主穴,极泉、委中及尺泽则为辅穴,推拿实行每日1次,每次1h,针对患者头颈部的推拿,可以在其身体肩颈部位的斜方肌、大肠经、膀胱经和相关的督脉等,同样再次用手指拿捏病人肩颈位置的肌肉、天柱、肩颈和风池等穴位,对患者头脸部位肌肉、人中、印堂等穴位用手指轻柔一番,到了推拿病人胸部时,需要正确对其腰腹部位置的肌肉、天枢、玉堂、华盖等穴位进行正确按揉,进行背腰部推拿的时候,使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背腰部上的脊柱、膀胱经和腰方肌按揉,而上下肢的推拿也不可忽略,前者对患者疾患一侧的上肢肌肉、曲泽、内关、手三里等穴揉按,后者则在对应的下肢,让涌泉、足三里和肌肉等穴得到有效地揉按,同时注意紧密结合患者健康情况进行治疗,整个康复训练为一个疗程,共28d。
1.2.2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患者运用西医综合疗法,完全不涉及到任何有关中医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使用大约为0.9%的100mL氯化钠注射液和10u巴曲酶注射液进行注射,每隔一天一次,且持续使用3天;同时使用5%的葡萄糖250mL和约为20mL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以15天时间为1个疗程,还可以在患者食欲不好时候,使用甘露醇、提供营养代谢给病人,配合康复治疗,持续1个疗程,共计28d。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指数(QL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实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利用SPSS1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t检验,P<0.05产生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数变化相较对照组明显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缺血中风为中老年常见病发的一种疾病,每年正以数以百万计的发病数量在不断增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尽管西医可以治疗,但效果却不明显,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却有着不俗的疗效,尤其在本次研究当中,运用了葛根素结合静脉注射血塞通的治疗方法,不但能够减少脑缺血后产生的脑水肿,起到活血化瘀、有效降低缺血组织的含钙量,以达到保护好脑细胞的目的,而且对于消除血栓的形成、改善脑循环以及扩张脑血管等作用十分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本虚”,老年人常常会因肾虚精亏、气血不畅而产生脑脉淤滞的情况,运用针灸推拿的方法能够使脑动脉的弹性获得改善,进而软化血栓、血块,促使脑部血液循环加快,通过本次研究,中医综合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变化都好于对照组,对比之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总之,中医综合治疗缺血中风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建.68例急性缺血中风动脉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郭捷婷.急性缺血中风证候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3]郭捷婷.急性缺血中风证候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4]赵俸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特点与NIHSS评分、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5]付渊博.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论文作者:边玉玲1,孙井库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缺血性论文; 两组论文; 综合治疗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