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引浅探精准扶贫战略实现路径论文_刀勇文

以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引浅探精准扶贫战略实现路径论文_刀勇文

普洱市澜沧县谦六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性思想。文中首先对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及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重点从精准扶贫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人因地而异、注重提升“造血功能”以及“科学扶贫”等方面论述了实现精准扶贫目标、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开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思想;价值观;共同富裕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重要场合、重要会议、关键时点,就扶贫开发提出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引导不够广泛深入。目前,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的宣传引导还不够广泛深入,利用各类媒体采取不同形式宣传扶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一些村组干部、贫困人员对扶贫政策知晓不多,对县里出台的《精准扶贫工程业发展实施办法》等扶贫政策了解不够透彻,运用扶贫政策不够充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规划及措施。

(二)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贫困户不远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社会参与度不高。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产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企业虽然热心公益事业,却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

(三)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有的贫困村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乡村在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做的不到位,造成个别弄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大户带散户、公司带农户、合作社带社员涉及贫困户甚少,多数贫困户缺乏技术指导,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四)驻村结对帮扶需加力。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理想,帮扶措施单一,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贫困户的物质帮扶上,有的单位把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帮扶,流于形式,在立足村情和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有的驻村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知识面广,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精准扶贫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精准扶贫要“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的根本。扶贫要落地生根,就必须要坚持做到“实事求是”,不唱高调、不喊口号、不好高骛远、不搞面子工程,而是要在我们党的指挥下、中央的领导下,扎实、有序、科学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助扶贫对象找准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坚持“实事求是”,关键的是要真扶贫,而不是搞形象工程建设,更不是脱离实际而去建设“新农村”,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核心就是要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实惠、打好贫困户脱贫的根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准扶贫要“因人因地而异”

“贫困”的结果或许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导致贫困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党员干部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绝对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做到“因人因地而异”,根据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扶贫策略[1]。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尚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近600个突出贫困县,3046万贫困人口,要在短时间内帮助这些地区、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仅仅依靠物资资助很难实现,而且也很难从本质上解决贫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开展扶贫的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结合扶贫对象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扶贫策略,以点带面,从而为扶贫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可以采取扶贫者与扶贫对象“结亲戚”的方式,在扶贫者与扶贫对象之间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关系,在便捷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扶贫者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扶贫对象的“长处”、弱点,这样就能够避害趋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扶贫对象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尽快地“脱贫”。

(三)精准扶贫要注重提升“造血功能”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与其直接给扶贫对象物质支持,还不如帮助他们寻找“致富路径”、提升“脱贫致富”的技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战胜贫困的自信心。贫困,固然与客观条件有关(比如,山区恶劣的生存环境、西部地区资源匮乏、文教落后等等),但更取决于扶贫对象的“认知”情况,要开展精准扶贫,要真正地拔掉“穷根”,关键的还需要增强扶贫对象自身的“造血功能”。近年来发生了一些“贫困县”不愿意摘掉贫困帽子、贫困户不愿“脱贫”的奇怪现象,这与这些地区、贫困群体的“精神贫困”密切相关,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久而久之,这必然会影响扶贫攻坚战战略目标的实现。扶贫要先扶志,物资上的丰富首先要淡化贫困意思、思想上丰富,不等、不靠、不要,艰苦、努力奋斗,这样才能够将外界的扶贫与自身的脱贫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加速脱贫的进程;扶贫要特别注重“扶智”,脱贫不能蛮干、盲干,而是要善于运用智慧,一方面,要特别注重抓好扶贫对象子女的教育工作,掐断贫困的“遗传线”,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比如,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采取免收教育费用、给予生活补助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家庭的孩子们完成学业,待到学业有成,这些孩子不仅能够解决好家庭的“贫困问题”,而且还会回报社会;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技能培训,采取诸如创造参加职业培训机会等方式,让扶贫对象拥有一技之长,这也是开启他们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四)精准扶贫要“科学扶贫”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必须要走“科学化”的发展路子,找准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统计资料显示,部分贫困县、国家级贫困镇,在收到中央及各级政府拨付的资金等资助以后,不是研究如何进行“科学脱贫”,不善于运用区域优势来发展经济,而是盲目地搞建设、发展所谓的新兴产业,最终,环境是改善了、工程也建设了,但是,老百姓依然贫困如故。走“科学扶贫”的发展道路,要求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宏观谋划、分类指导、梯度推进,能做好什么就做好什么,适宜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才能够优化扶贫工作的“投入产出比”。比如,在交通相对比较便利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可以探讨发展特色旅游的发展路子;而在就业机会比较少、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探讨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行性,这样既能够解决好本地区的就业、脱贫问题,又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实现扶贫与经济发展的“双赢”[3]。

参考文献:

[1]易棉阳.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139-144.

[2]洪名勇,洪霓.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7(06):1-5.

[3]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28-30.

论文作者:刀勇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以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引浅探精准扶贫战略实现路径论文_刀勇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