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哈蒂尔时代中马关系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关论文,尔时论文,马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马哈蒂尔总理的安排,副总理阿都拉·巴达维将于2003年10月正式出任马来西亚第五任总理,马来西亚届时将进入后马哈蒂尔时代(以下简称后马时代)。
马哈蒂尔自1981年起担任总理,是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以来四位总理中任职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国家领导人,在他任职期间中马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他曾五度访华,仅在90年代就对中国进行了四次国事访问。90年代被马来西亚媒体称为中马关系的“蜜月时期”,中马关系则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因此,进入后马时代的中马关系将如何发展,引起了各方普遍关注。
中马友好关系不会出现逆转
1.继任班子将继续执行对华友好政策
由于马哈蒂尔是自愿引退且早有安排,因此后马时代初期的马来西亚领导班底变动不大。马哈蒂尔所任命的大多数领导人将继续留任,他们长期受马哈蒂尔外交思想和政策的影响,将继续推行马哈蒂尔确定的对华外交方针。候任总理阿都拉已明确表示,马来西亚更换领导人之后现行的外交政策将保持不变,马来西亚将继续与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维持良好的双边关系,并努力促进南南合作。(注:《阿都拉:当首相后不会改变外交政策》,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2003年2月26日。)
继任领导班子的一些主要成员与中马关系发展多多少少都有些渊源,为后马时代初期的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难得的“人脉”条件。
阿都拉先后担任总理署不管部长、总理署部长、教育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和副总理等职务。他担任外交部长期间,即1992年到1999年,正好是中马关系的“蜜月时期”,他为中马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少努力和贡献,对中国比较了解和友好。对目前中马关系的状况,阿都拉十分满意,认为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处在双赢的局面,在各领域都达到完满的合作(注:《阿都拉:各领域合作完满马中关系达双赢》,载[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网络版)2003年1月12日。)。而且,与马哈蒂尔出生于马来人聚居的东海岸吉打州且至今仍不会讲华语不同,阿都拉生长在华人占多数的槟城,经常和当地华人接触,能讲北马腔的福建话,这对他将来与中国官员或企业家沟通、促进中马关系进一步发展无疑很有帮助。又如国防部长暨巫统副主席纳吉,他是目前呼声最高的副总理人选,对中国的感情非同一般。其父敦·拉扎克是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在任期间直接促成了中马两国于1974年建交,为中马后来的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纳吉在1995~1999年任教育部长期间,积极促成中马两国签署了谈判已久的《马中教育备忘录》,近年来中马两国教育合作得以迅速发展,与此不无关系。再如工贸部长拉菲达,1987年起便担任马来西亚国际贸易暨工业部长至今,也是与中国打交道最多的马来西亚政府要员之一,他亦见证了中马关系的最佳发展时期,深知中马关系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的分量。
2.中马关系具备继续发展的基础
马哈蒂尔任职以来,中马双边合作从80年代初期的双边贸易扩展到双边投资、旅游以及金融、文教、国防等各个领域。1999年5月两国签署的《中马两国政府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进一步确定了两国未来在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的方向。近几年,虽然区域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但两国关系依然友好,发展顺利。很显然,马哈蒂尔时代已为后马时代中马友好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期中马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成就如下:(1)政治关系密切,2002年两国副部长以上官员互访高达100人次;(2)双边贸易形势喜人,中国已跃升为马来西亚第五大出口市场,马来西亚则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国,2002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3)双边投资继续发展,据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拉菲达透露,到2002年8月底,马来西亚已批准83个来自中国的投资项目,总值11亿美元,到2002年6月底马来西亚在中国的累积投资总值达25亿美元(注:《马国超越新加坡为中国最大亚细安贸易伙伴》,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2002年9月25日。);(4)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02年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到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占马来西亚当年1330万外国游客的7.5%以上,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复苏对中国游客更是仰赖有加;(5)教育合作明显发展,截至2002年5月,到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有600多名,到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则超过1万人,高居马来西亚外国留学生榜首;(6)其他领域如国防、科技、艺术、交通、金融的合作以及民间交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3.继续发展对华友好关系符合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
马来西亚是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每年的出口总额比国内生产总值还大,外部需求对国内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继续发展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友好关系,对马来西亚扩大出口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在马来西亚的传统市场美国、日本以及欧盟诸国经济持续不景气之际。吸引外资一直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吸引的外来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2年世纪投资报告显示,2000年流入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37.8亿美元,但到2001年却剧跌至5.5亿美元。2002年上半年外国直接投资在制造业领域申请和批准的投资额,同比分别下跌70%和84%。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外出投资,马来西亚促进中马友好关系发展,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中国资金。此外,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发展、马来西亚亚太教育中心的建立、马来西亚在外交舞台维护本国权益的斗争等等,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总而言之,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且正与东南亚国家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继续发展中马友好关系对马来西亚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无弊,符合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
中马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然,中马关系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以往的双边投资数额相差悬殊、马方要求中国增加对马投资等问题外,目前引起较多关注和讨论的,主要有如下一些问题:
1.资金和市场的竞争
中国经济日益崛起,有关中国是否会在资金和市场上对马来西亚造成竞争的讨论不时出现。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于中国入世及其影响的议论更多了。马来西亚方面主要有两点担心:一是担心原本准备进入马来西亚的外资向中国转移。马来西亚一些企业家认为,中国因素是近年马来西亚外资特别是来自中国台湾的资金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02年前九个月进入马来西亚的台资仅1.93亿林吉特,比2001年同期减少七成以上,在外资排名中列第七位,而1990年和1994年中国台湾曾一度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二是担心中国的廉价商品冲击马来西亚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从而导致本地中小型企业破产。马中经贸总商会副会长杨天培认为,中国入世后享有同等优惠国地位,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再有任何阻碍,而中国拥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将使东盟国家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面对激烈竞争,可能遭到淘汰(注:杨天培:《在中投资若难竞争商家应当机立断谋出路》,载[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网络版)2001年11月27日。)。还有一些人认为马来西亚本地工业会因中国的竞争而面临空洞化的威胁,进而给经济、民生、国家竞争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注:李惠群:《中国货VS本地货》,载[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网络版)2003年1月16日。)。
2.民间交往缺乏法律保障
近年中马两国民间往来十分频繁,这对两国关系发展固然非常有利,但也为一些不良中介或犯罪团体所利用,中国留学生、工人或年轻妇女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中国学生受骗主要是“货不对版”。不少赴马留学生交了二三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有些还提前交了数万元学费和食宿费,但到马来西亚后才发现一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安排、校内环境等都与中介的宣传相差太远,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存在。
中国工人受骗被马来西亚媒体称之为现代版的“卖猪仔”。马来西亚至今不允许中国输入劳工,但两国的非法中介及雇主却利用中国公民不熟悉马来西亚法律的弱点,以工作轻松、赚钱容易为诱饵,欺骗中国劳工来马,有些甚至伪造工作准证或绕道他国入境。被骗的中国劳工赴马前都必须缴纳数万元人民币的劳务中介费,到马来西亚后则要在恶劣的条件下承担繁重、超时的工作,雇主允诺的工薪则一减再减,有些人甚至辛苦数月而分文未得,最终流浪街头,在有关机构的协助下才得以回国。
流落风月场所的中国妇女也有所增加。据马来西亚警方透露,2000年和2001年被警方逮捕的涉嫌色情服务的中国女子分别为24人和60人,2002年竟达426名(注:《警去年大逮捕 共426人落网》,载[马来西亚]《光明日报》(网络版)2003年2月4日。)。她们大多数是被中介代理以工作名义骗到马来西亚后被逼为娼的;也有一些人是利用旅游签证自愿赴马,想以此业赚大钱;还有一些人持学生签证入境读书,后来经不起诱惑而堕落。
上述问题如不解决,对中马关系无疑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必须指出,和马哈蒂尔任职初期中马关系发展涉及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或国民效忠(华人问题)等重大原则问题不同,目前中马关系面对的问题主要是双边合作交往增加后引起的利益失衡或民事纠纷、刑事犯罪等具体问题。只要双边交往存在,这类问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不可避免。事实上,马来西亚亦不时为“印尼外劳”和“非洲黑人”的骚动所困扰,其规模和震动要大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西亚大多数企业家对中马可能出现经济竞争的看法已日趋客观,认为资金流动是利益所趋,竞争激烈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明智的做法是把握中国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机遇,寻求企业发展的空间。一些华商甚至表示,中国货大量进入马来西亚并非完全不好,起码可以带动疲软的市场(注:《价廉类多任意选 中国货席卷大马》,载[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网络版)2002年12月28日。)。至于双边交往出现的消极事件,也仅占极小比例。据马来西亚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马来西亚深造的外国学生中,只有不到1%的学生涉及不法行为和活动,中国留学生更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注:《英迪学院:仅一小撮买“假文凭”矛头勿对准中国学生》,载[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网络版)2003年3月17日。)。另据马来西亚移民厅透露,2002年被禁止入境的外国游客共有43869人次,其中41164人是因为带钱不够而被怀疑为来马从事色情服务的人员,他们大多数来自印尼、印度、菲律宾等国(注:《副旅游部长:最少须带一千零吉 游客才可入境马国》,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2003年1月16日。)。
所以,目前中马关系存在的问题只是极小的支流,不会成为后马时代初期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马来西亚媒体之所以比较关注有关问题,与中国影响巨大、马来西亚华人众多、中文的流行等原因导致相关新闻较有卖点不无关系。
近期发展与促进措施
1.近期发展趋向
2003年1月,阿都拉在欢迎到访的中国副总理李岚清时表示,马来西亚将继续加强两国在贸易、投资、农业、旅游、科技、国防和教育等七个领域的合作,并希望双方采取积极跟进行动,落实两国在农业、旅游业、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谅解备忘录,以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合作关系(注:《马中助发展中国家搞基建联合成立跨国投资公司》,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2003年1月13日。)。
在投资方面,马来西亚希望中马合作投资,采用棕油纤维制造纸浆,即马来西亚从中国采购机器生产纸浆,然后再出口到纸张需求很大的中国,实现双向交易。同时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汽车业非常感兴趣,并有意参与投资。另外,马来西亚同意中国方面的建议,两国联合成立一家跨国投资公司,在南南合作的精神下,以企业形式协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首批受援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东南亚比较落后的缅甸、柬埔寨、越南和老挝等国。
为了实现将马来西亚建成东南亚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马来西亚特别强调促进两国的教育合作,以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赴马留学。马来西亚教育部已批准20所私立学院、17所政府学院到海外招生,计划派遣官员到中国、印尼、越南和阿联酋等国,展开大马“教育促进活动”,并拟修正法令放宽海外学生到马来西亚就读的条件。
2.促进交流与合作
为了促进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舆论与行政方面,马来西亚领导人一如既往地在多个场合抨击“中国威胁论”,不断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给马来西亚提供了机遇,呼吁国民好好把握。同时,对“向东学习”理念进行了新的解读。马哈蒂尔总理2002年12月受邀访日,在“向东学习”政策20周年纪念发表演讲时指出,马来西亚除了继续推行向日本学习的政策外,也将学习范围扩大到中国,学习其成功之道,“我们要放眼中国,要多关注中国的经营理论,以及与中国进行合作。”(注:符祝慧:《马哈迪:马将向中国学习》,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2002年12月13日。马哈蒂尔总理1981年推行“向东学习”的政策,鼓励国民学习日本企业勤勉、团结等精神。)2003年6月马哈蒂尔对内阁进行了改组,委任华人林祥才担任新闻部副部长。这对加强与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新闻沟通,加强双边关系将很有帮助。
在签证方面,现在马来西亚不仅对旅行团,也对中国公民个人发放出入境签证,在一些情况下还发放不限次入境签证。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阿卜杜勒·马吉德在2003年7月的“世界华商大会”上还表示,为了鼓励中国商家到马来西亚投资,马来西亚将把签证的批准期缩短至一天到两天,在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在数个小时内给中国商家发放签证(注:《驻华大使:鼓励来马投资 中国商家1天拿签证》,载[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网络版)2003年7月31日。)。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已决定打破以往不在中国招收员工的惯例,计划从中国招聘百名空姐,目的是给与日俱增的中国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在中国的知名度。同时,马航将在两年后落实直飞中国的全部航线计划,预计届时直飞中国的地点将从目前的广州、厦门、上海、北京扩大到昆明、成都、重庆等11个城市。
过去,由于中文与种族话题的特殊联系,马来西亚的机场服务基本不使用中文,中国人入境非常不方便。随着赴马的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及台湾)旅客大幅度增加,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2003年初,马来西亚已在国内六个国际机场设置了中文指示牌。吉隆坡机场控股有限公司开始陆续为职员开设华语补习班,接受培训的职员包括咨询台的服务员、保安人员等。关税局也计划委派通晓中文的官员驻守主要出入境关卡,为讲华语的旅客提供服务。
针对非法劳工的现象,马来西亚加强了入境把关和惩罚力度,规定凡是到马来西亚旅游的外国游客,必须携带最少相当于1000林吉特(约263美元)的款项,否则将被认为有非法打工的嫌疑而被移民厅查问、扣留或拒绝入境。同时,不论是以学生签证还是以旅游签证入境,在马来西亚打工或从事色情服务均屑违法,抓获后都要受当地法律惩罚,并遣送回国。据移民厅总监莫哈末惹玛透露,2001年有891名中国人因非法打工被捕,2002年增加到2382人(注:《外籍学生留连风月场所将遣送回国》,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2003年2月3日。)。
3.加强招生留学的审查和管理
针对招生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马来西亚政府在多个环节加强了审查和管理。
一是招生环节。按照中马两国商定的程序,今后到中国招生的马来西亚私立学院必须先向马来西亚教育部提出申请,由教育部审核该学院的课程、设备、师资等情况后,向中国驻马大使馆推荐,大使馆核查后向符合条件的学院颁发准证。领取准证后,学院只能通过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介代理招生。为了杜绝海外中介的欺骗,马来西亚教育部成立了专门的海外招生机构,处理海外招生的协调和批文工作。
二是学生审查和管理。马来西亚教育部计划和中国驻马大使馆合作,在学院录取前对有关中国学生的资料进行审核,以免有人利用留学名义从事其他活动。马来西亚内政部特别谕令移民厅,严格审查中国女学生的签证申请,防止以求学为名到马来西亚非法打工。此外,政府规定私立学院每月必须向政府部门递呈外国学生的活动报告,以及时调查逃课学生的行踪。
三是加大打击力度。马来西亚移民厅表示,政府将严厉处罚在马来西亚非法打工和流连风月场所的外国学生,包括遣送他们回国。同时,政府还警告娱乐场所执业者不要非法聘用外国学生担任“女公关”;警告私立学院不要“挂羊头卖狗肉”,否则将受到严厉制裁。据称,到目前为止,已有四五所马来西亚学院因违反有关条例而被关闭。
可以预料,在两国政府的努力和一系列积极措施下,后马时代的中马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现有的偏差也会得到一定的纠正。如果两国政府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宣传,特别是加大对非法中介和犯罪集团的惩罚力度,相信能更有效地遏止中国公民受骗的现象,更有力地推动中马经济合作和民间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