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建设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民主党派论文,新形势下论文,性问题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民主党派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能够经受各种困难风险考验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参政党,这是提高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政党作用的重要前提。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也是我国政党制度发挥功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一、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建设的几个关键

2005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强调了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这对于民主党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和发展与共产党的长期合作,意义十分重大。那么,共产党应当如何支持民主党派建设呢?

(一)支持民主党派搞好政治交接

2002年,省级民主党派组织基本完成换届,平稳地实现了新世纪的第一次新老交替,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 但是,新老干部的交替不只是组织上的交接,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交接。从总体上看,新一届民主党派班子结构合理、充满朝气、政治可靠、团结有力,但能不能培养和选拔出一大批像老一代民主党派领导人那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新一代代表人物,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它关系到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否长期存在和完善发展。

政治交接是政治综合素质的交接,包括政治纲领、原则、立场、品质、态度、经验以及优良传统与高尚风范等。1997年12月23日,江泽民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政治交接的核心是把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老一辈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高尚风范一代一代传下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发展。民主党派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是与中共长期亲密合作和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历史检验的,体现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是民主党派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中,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亲密合作、共同奋斗,具有政治上的进步性,思想上的爱国性,组织上的向心力,作风的务实与民主等等优良传统。因此,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加强作风建设,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新老交替时期做好政治交接的关键。

(二)引导民主党派新成员牢固树立多党合作理念

民主党派新老交替后,共产党应当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和帮助党派新成员牢固树立多党合作理念,正确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性、合理性和优越性,这将有利于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我国大陆现有八个民主党中,90%左右是改革开放后加入的新成员,思想比较活跃,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倾向,主要有:其一,部分成员把自己当作“在野党”、“反对党”,喜欢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看待问题、行使监督权,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民主政治,否则不能显示自己的政治价值。这种对参政党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解读,会极大地损害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形成的亲密友好合作关系。其二,羡慕西方政党制度,对竞选情有独钟,希望把多党合作当作“多党制”,搞“轮流坐庄”。这是对民主党派知识了解太少、对长期以来多党合作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其三,不重视自己在多党合作中的作用。表现为政党观念淡薄,对组织生活缺乏热情,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愿履行职责尽义务等。这些思想和行动上的误区,要靠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予以克服。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代表着民主党派的未来和希望,能否尽快把他们培养造就成为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具有较高参政议政水平、能经受起各种考验的新一代成员,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能不能顺利完成,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长期合作关系能否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为民主党派创造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在多党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一原则是由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存在自身特点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对某些方面和具体问题上的差异,应当采取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态度,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尊重民主党派享有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但对那些事关政治方向、根本原则的错误观点则应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而不能任其蔓延和发展。这一原则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有利于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形成亲密团结、共同奋斗的政治局面。

如何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当是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共产党应当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进一步扩大知情权、规范政治协商内容、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为民主党派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畅所欲言、真诚合作的政治环境,团结民主党派一道前进。只有为民主党派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民主氛围,才能使民主党派时时处处都能积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政议政,才能使其更加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派组织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应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思想、组织、制度、作风、运行机制建设等,是集多种建设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当前,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理论建设,深化对民主党派参政规律的认识

民主党派的理论研究是参政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方面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新成员带进组织的许多信息、思想需要充实理论营养;在参政党建设过程中,又面临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概括。深化对民主党派参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是创造性地推进民主党派建设和参政议政所必须的,民主党派应该研究和探讨总结参政党参政的规律,把它作为建立民主党派理论的中心任务。[2]

加强参政党建设理论的研究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参政党建设特点和规律以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规律和创新实践,真正把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增强政党意识,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

政党意识体现为政党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政治思维方式的一大转变,即把着眼点从注重个人素质转向注重组织整体本身,转向体制和机制的运作,转向党的全方位建设的问题。这对参政党建设是一重要启示。“长期以来,参政党建设较注重于思想改造教育,注重于代表人物的‘代言’,缺乏一个完整的政党形象。与执政党相匹配,参政党自身建设也要注重加强党的参政能力建设,要对政党意识、政党运行机制以及政党活动进行全方位建设,特别要注重提高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发挥参政党的整体功能作用。”[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民主党派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领域大大拓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为了使其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政治职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强化政党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强化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必须让广大党派成员真正认识到民主党派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党意识也是扩大政治参与的思想保证。当然,选好民主党派参政的角度也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发挥优势,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

(三)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选拔政治立场坚定、是非分明、与共产党真诚合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党派内有较高威信的人进领导班子。各民主党派要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带领广大成员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民主、高效的领导集体。二是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认真贯彻“坚持三个为主,注重政治素质,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有计划地稳步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成员与一般成员的关系。三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把基层组织工作搞好了,民主党派工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四是加强内部民主化建设。从政党发展的轨迹看,现代化政党的决策机制,越来越由集中的、封闭的、独断的决策模式转变为一种民主的、开放的、协商的模式,这就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目前,在各民主党派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推行党派内部的民主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上下级的联系和沟通,就能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参政党发展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内驱力

任何政治意识,在价值层面极好的东西,只有经过相应的制度层面路径,才能在实践层面得到较好的体现。制度建设是工作经验的升华和规范,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保障性的建设。制度建设包括民主决策、选拔选举、任期考核、党内监督、组织发展、培养考察、教育培训等相关制度。

制度上承意识,下规行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作保障,其指示、决定是难以贯彻实施的,制度的完备程度也是参政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各民主党派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结合新时期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特点、适合组织运行需要的制度体系,并逐步加以科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因为,没有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民主党派不可能成长为成熟的政党,也不可能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参政党的历史重任。

(五)增强代表性,扩大影响力

这里的“代表性”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阶级代表性: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阶级是革命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参加全国政治生活和政权。二是指利益代表性:政党的基本政治功能,是汇集与表达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民主党派要成为广大民众利益的“代言人”,本着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三是指社会阶层代表性:民主党派作用的大小,不在其人数多少,而在其是否能够集中一些社会精英,具有社会影响力。民主党派的发展要求“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他们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有正确的认识,品行端正、事业心强、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一般应当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

有代表性才能有社会影响力。“如果各党派不能保有得到社会承认的代表性,就不可能有真实的社会影响力,我国政党制度也将因此而失去意义。”[4] 影响力的本义是指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将影响力理解为一种控制能力。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指的是民主党派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对社会大众产生的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信仰、评价等方面的控制作用。当前,民主党派如何扩大社会影响力呢?一是拓展社会参与。民主党派要发挥其人才优势与智力优势,面对的是最广大的最基层的人民群众,通过举办的医疗、教育、科普、帮困等活动,扩大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加强社会联系。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民主党派应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把这些新力量团结和凝聚在共产党的周围,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党的统一战线。三是协调社会关系。民主党派有广泛的社会联系,较高的社会声望,能反映和代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这就要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标签:;  ;  ;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