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淑英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淑英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小学校,614200)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水平往往标志着思维的水平。数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题意、说数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一系列语言表达。数学语言是学生由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过渡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抓紧这个时期逐步型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口才、书面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前提,将受益终生。

关键词:示范规范;阅读感悟;创设应用;归纳提炼;操作强化

下面针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准确示范 规范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得要求教师语言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36-8这道例题时,先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由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老师把学生的想法板书在黑板上,再由老师引导学生把算理归纳清楚并表述:36减8等于几,想:6减8不够减,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所以36-8=28。在我表述的时候,请学生仔细倾听。然后,由学生模仿着说、请想说的同学试着说一说,说给大家听。等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整表达后,请同桌学生互相说说,互相评价说得好不好。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同桌帮着说,最后让全班学生来说。在学生能讲清楚36-8这道题的算理的基础上,我再请学生出类似的几道退位减法题,请学生试讲,以达到巩固表达的目的。这样通过学生的认真倾听和模仿表达,使学生掌握了怎样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退位减法的的算理”,既理清了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也为以后学习作了铺垫。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说,首先教师要准确示范,再则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只有这样从一年级开始,我们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学生才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

二、充分阅读数学教材 感悟数学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不管是读题目、读要求还是读计算的过程都是一个审题的前提,更是解题的基础。充分利用教材的可读性,在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正确的读题方法,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数学阅读投入时间和精力,也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所以,我们从数学阅读着手,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应用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通过各种策略,促使学生想说话,会说话。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数学语言,熟练数学语言。

例如:在教学 “比大小”时,我先出示猴子吃水果的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的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口说:“一样多”。我再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的个数一样多。”这时,我又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猴子多,香蕉少。”最后,我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马上说:“猴子少,梨多。”这时,我又问:“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 提炼数学语言

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因充分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发现,去总结。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 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会儿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每个小组拍学生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一步一步的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学生:彩旗是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排列的。教师:彩旗是按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在学生描述彩花的排列规律时,我引导学生按刚才老师的方法进行描述。说不清楚的时候老师再重复引导。学生对其余两种规律规范的描述后,引导学生圈出规律后,总结出:彩旗是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两面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再让学生用这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放手让学生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并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再思考、再审视。这能提高学生对原有、现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五、利用动手操作,强化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规范化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教学具操作过程等,指导学生仔细观演示过程,并让学生口述,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使知识内化。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的最有效时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朗读题目、复述题意、讲清图意、重复结语、说明计算过程、完整回答,正确表述,逐步提高要求,做到用准确、简明的数学语言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讨论争辩,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论文作者:刘淑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