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特征
1、教师层面开展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特征
对教师层而言,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指在实施物理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的自身所具备的基本素养特征和基本技能特征。第一,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志,乐其教”,教师的态度与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第二,积累深厚广博的科学文化涵养。只有熟练地把握物理教学的客观规律,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运用科学的物理学科教学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真正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第三,科学地设计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要以物理教学理论为指导,百度明确教学问题与需求,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优化教学方法,以科学有序的操作流程指导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有效地实施教学。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与引导,明晰突出教学内容,高效利用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第五,开展教学评价反馈工作。积极通过对教学实践行为的研究、效果的评价,积极探索与改善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有效性。
2、学生层面体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特征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体现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最佳体现,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要建立在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基础之上。如何提升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
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率,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选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方法、技巧等,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物理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回应,对学习情况能积极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课堂上自觉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在互动中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更深更广的知识积累。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设计符合每位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把教学难点有意识地进行分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方法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手段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
教材不但关注物理学科发展的前沿,而且拓展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充分的教学创新意识,适时地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要求,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教师需要先对教材有个全面了解,根据高考要求和实际需求对教材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删减和完善工作。
3、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主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客观条件等,创设出适用于不同情境的教学方案。改变以往单纯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手段丰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4、创设愉悦情境,促进课堂交流讨论
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学习新知识。快乐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交流,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营造充满信任、自由、谦逊的课堂氛围,爱护、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利于教师倾听、尊重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理解其感受与体验,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学生往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体会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和友爱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还存在着较多因素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作为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促进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效果。
结束语
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结合,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校本课程与必修课之间一定能够达成很好的互相促进,必修课成为校本课程的基石,而校本课程将为必修课插上翅膀。我们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必修与校本内容的好的结合点,开发好的专题,不断地去芜存精,从而建立起更加合理化、系统化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邓黎. 新高考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牙茹梦,黄致新.物理核心素养解读及其实践途径探索[J].物理通报,2019(12)
论文作者:吴正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特征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