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庐山佛教的关系_佛教论文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的关系_佛教论文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庐山论文,佛教论文,陶渊明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慧远集合刘遗民等百二十三人在庐山建斋立誓共期死后往生西方净土,并由刘遗民撰立誓文(402年),尤其从刘遗民多次招劝渊明入庐山皈依佛教,渊明作《和刘柴桑》诗以未忍割舍亲旧婉拒其招劝(403年之后数年间):到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主张神不灭论轮回之说(404年),渊明作《形影神并序》主张委运任化说,批评以生死之苦为念及神不灭论(413年);再到庐山诸沙弥作《观化决疑》诗以轮回说反驳委运任化说(413年以后),以至于渊明作《桃花源记并诗》,以人间性、道德性的社会理想,回应超自然、超生死的净土理想(420年以后),渊明与庐山佛教之间,确实发生了一场思想论争。论争的内容,涉及中国文化与佛教各自不同的伦理观,生死观,自然观念和理想国的观念。论争的形式,包括双方之间的诗歌赠答、互不指名的批评文字,及各说自话的立论文字。此外,《高僧传·慧远传》所载渊明曾祖陶侃“素薄信情”之故事,实为庐山佛教徒藉以鄙薄渊明不信佛教之表现。要之,陶渊明与庐山佛教徒的这场思想论争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晋宋之际庐山之地发生的这场思想论争,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之论争。在文化价值层次,渊明始终坚持自己的中国文化本位。但是,在文化形式、因素的层次,渊明并不排斥来自佛教的启发影响、借鉴作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思想,涵有念佛修行以净化人心世道的意义,此则与《桃花源记并诗》的思想并无矛盾。

标签:;  ;  ;  ;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的关系_佛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