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_范芯心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_范芯心

摘要:本文在广泛吸纳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根据所确定的内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创新思维;地理教学

对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地理知识处理地理问题的思维。[1]

创新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的时候,要有“奇思妙想”,不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充分体现理解问题的敏锐性、洞察性,思考问题的灵活性、独创性,开放多向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2]教师将前人发现,积累的创造性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无疑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一、类比联想,在类比中求创新

类比联想又称类比思维,它包含两大成分,一是联想。由一种事物引起对另一种事物的回忆;二是类比,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似或相同的一面,即异中求同。类比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创造性,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独特的,理解问题的方法也是新颖的,它不失为一种创造性的思考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一是应善于运用类比思维讲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模仿与尝试;二是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尽可能避免“无类比性”现象的发生。例如,由气旋联想到河流中的旋涡;由水循环联想到三圈环流等,都会帮助学生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落常规,在反思寻异中求独特

教师应因势利导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说法给予肯定、支持与帮助;鼓励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而不重复别人解决问题的老路,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另辟蹊径,通过反向思考获得独特的见解,提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例如,地理教材、新闻媒介、报刊文摘等都将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视为一件坏事。确实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教师不妨启发学生进行反向思索,想一想,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因为学生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渴望像成人那样独立思考教材中并未出现的内容。他们认为气温升高可增加海水的蒸发量,活跃海陆间循环,使陆地外流区域降水增加,水资源丰富;亚寒带地区由于气候转暖,可以发展种植业了;随着气温的升高,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开发难度会相应降低等等。由此可见,辩证地看待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创见性地认识一件事的发展,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热情。地理教学中求异的天地十分广阔。关键在于教学中要指导得当,启发得法。

三、逆向思维,在双向联想中求灵活

既善于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也善于反过来由乙事物想到甲事物的心理过程,称逆向思维,又称双向联想。实践证明:活化与锤炼学生的逆向思维,指导学生将逆向思维方法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地理学习之中,不仅使正向思维更加熟练,而且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都会得到锻炼与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会发现或需要解决学生自己未曾发现或解决的新事物或新问题,从而促发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教师应深刻地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设计安排逆向思维的教学环节与过程,增加探究力度,创设问题情景,有效地组织学生的逆向思维活动,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地理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具有着一果一因,一因多果的特性,这就为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营养。使学生的双向联想舒展流畅。比如,黄赤交角与地轴倾斜方向不变,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移动特点,反之,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否就能联想到黄赤交角与地轴倾斜方向不变的原因呢?又如,地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地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形成地貌的内力与外力作用。气旋与反气旋之间的双向联想,都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课题。

四、不囿于定势,在多种变化中求变通

在现今的地理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并常常只有一个答案。但对固定的标准答案求证多了,质疑就少,就不可能提出和预见各种答案,思维会在封闭、狭窄,受到各种限制的单轨思路上发展,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师应善于捕捉与构想克服思维定势的思维信息,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定势倾向的问题,或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材本身的矛盾引发出来,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支思索去探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变通求异思维大有益处。例如,若地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还会有昼夜更替现象吗?如果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形成新大洋,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将有何变化,还会是一片不毛之地吗?等等问题的提出,都将促使学生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去摆脱思路的束缚,在纷繁复杂的诸多变化中求得对基本原理知识的理解与领会。使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五、经纬纵横,在自由联想中求流畅

由于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类似、平行、递进对比、从属、因果等关系,这就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将两个看似互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像展翅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安排有关题目,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多端的联想,穷尽脑筋,思考出与这些题目有关的若干问题来,引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地球上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造成了哪些地理现象‘就是一例。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呈经纬交织、纵横交错状向多方向延展,思考答案犹如喷泉汩汩涌出。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设计这类问题供学生思考,坚持长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会在自由联想的天地中获得顺利发展。

六、穷尽脑筋,在搜集罗列中求最佳

青少年期的学生思维已相当活跃,尤其是一些中学生已经养成一个问题连续思考、并产生多种想法的好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拟定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酝酿、集思广益,待大家穷尽脑筋后,从中选择出最佳答案来。这种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作用就在于学生在方案的讨论选择中,都会提出有创见性的独特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在热烈讲座中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围绕“针对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怎样开发能源才能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与与争论,例如我国应大力建设水电站,水能发电没有污染,水能又是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这些设想和建议是学生用自己的头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思索出来的,也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毛秀英.试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s2):207.

[2]张炳祥.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J].现代阅读,2013.02.

作者简介:范芯心,1965年生人,沈阳市皇姑区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论文作者:范芯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_范芯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