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途径_民族问题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途径_民族问题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正确认识论文,道路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并为解决民族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

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是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前提

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首先对这一问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和把握。

民族问题属于历史范畴,它产生于民族之间的差异,随着民族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失。对什么是民族问题,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理解之分。从狭义上的理解,民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从广义上理解,则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问题还表现为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对内实现各民族的平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翻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一律实现了政治上的平等,民族问题的性质和内容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民族问题也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因此,要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关键是发展,不发展,许多问题就无从谈起。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制定民族政策的本质要求。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严重隔阂已基本消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共同因素也越来越多。但是民族差别依然存在,民族问题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办一切事情,都必须从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国少数民族由于脱胎的母体不同,社会发育程度的较低,经济文化发展更为落后。因此,民族差别的消失,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在当前,民族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发展水平还很低,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因民族差异的存在,在经济权益、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还时常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和纠纷。此外,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在民族问题上做文章,对我推行“西化”和“分化”的战略,增加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民族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讲“民族、宗教无小事”。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充分说明,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则民族团结和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解决得不好,则民族纷争叠起、战乱不休、国家四分五裂、百姓因此遭殃。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的重大问题。

要正确对待民族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不能人为地夸大民族之间的差别,把什么问题都往民族问题上套,也不能人为地忽视民族问题,把民族问题与其它问题混为一谈。要做到不否认,不回避,不夸大,不缩小。无论从国内、国际经验看,人为地忽视民族问题,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正是针对这个现象,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民族消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民族未消亡以前,忽视民族差别和民族特点是错误的。”民族问题是客观存在,对待它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如果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就会掩盖矛盾,放任错误的东西滋长蔓生,结果必然会激化矛盾。如果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工作得力,就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基本保证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各项规定、措施的总和,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政策是党的生命,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手段。政策对头,解决问题就比较顺利,有时事半功倍;政策失当,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有时事与愿违。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被民族问题严重困扰,有的造成流血冲突,甚至导致国家解体,而我国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五十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也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平等的基本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是多民族国家中平等的一员,都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平等既包含各民族当家作主,以平等的地位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也包括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发展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为把宪法规定精神落到实处,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使各民族在实际生活中切实享受到民族平等权利,我国少数民族在聚居区内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禁止在一切宣传媒体中出现任何有损于民族平等的现象,任何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称呼、言论和有损民族关系的行为都被政府明令禁止。

——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是衡量多民族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民族不团结,国家四分五裂,一切事情都无从谈起。民族团结的主要内容是各民族要和睦相处,发展和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关系,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我国的民族团结经受了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就采取组织民族访问团、民族慰问团、民族参观团、开展民族贸易、送医上门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工作,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经常进行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倡各民族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观念。民族团结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国家经常进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教育,及时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纠纷,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活动。

——促进民族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少数民族发展进步”。民族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是观察民族地区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经济文化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民族地区与沿海、内地的发展水平还有差距,但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这项政策是坚定不移、长期不变的。

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我们必须以邓小平提出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两个大局”的思想为指导。“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两个大局”的思想明确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从全局上看,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多做一些贡献支持内地发展,这也是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前些年,民族地区服从“第一个大局”的需要,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这一战略是非常正确的。近年来,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今后要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在国家的帮助下,经过各民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一定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目前, 我国建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有44 个民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区,另外还建有1200多个民族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一是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早在5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二是要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按民族区域自治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自主地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多方面的自治权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保证,有利于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三是要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是密切党与各民族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目前我国有少数民族干部近270 万人,不仅数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四是要重视民族法制建设。1984年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991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各自治地方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单行条例或自治条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规体系。

以邓小平民族理论为指导,做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

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描绘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宏伟目标,必须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来保证。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我们一定要从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继续做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

要做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必须要坚持以邓小平民族理论为指导。其主要内容有:民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要把民族工作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民族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的观念,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活动;民族区域自治适合中国的情况,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聚居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方能不能发展起来,在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的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题,要注意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邓小平民族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这一理论。

要做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要做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关键是要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把握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实事求是制定民族政策,避免政策的一般化和“一刀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把握民族问题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要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问题的新情况,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民族政策体系。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要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公平竞争与政策扶持、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等关系,要区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在实践中,要把握如下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要做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政策。江泽民总书记讲,“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拥有这样好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做好跨世纪民族工作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政策都有时效性,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和完善。

标签:;  ;  ;  ;  ;  ;  

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途径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