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 PDCA 循环模式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我院以随机的方式选取60例在本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5月-2015年12月。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本次调查中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PDCA循环护理方式。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可采取PDCA循环护理方式,其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消化内镜;风险控制;PDCA循环模式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106-02
伴随着经济发展,医学的进步,医疗器械的完善,我国在医学研究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消化内镜检查方式也随之成熟,如今在消化内科临床检查中得到的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检查方式属于入侵性检查,大多数患者有抵抗心理,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意外风险发生率,并达到提升检查效果的目的。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PDCA 循环模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我院以随机的方式选取60例在本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5月-2015年12月。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共13例、女性患者共17例,患者年龄为24-57岁,平均年龄为(40.5±1.2)岁;实验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共14例、女性患者共16例,患者年龄为21-59岁,平均年龄为(41.4±1.5)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并签署调查知情书。本次调查经本院伦理委员会一致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PDCA循环护理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P)计划阶段、(D)实施阶段、(C)检查阶段、(A)处理阶段,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应根据以上四个阶段进行,从计划护理开始依次实施护理、检查护理结果、处理问题。
1.3指标观察和分析
1.3.1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我院采用相关表格进行评定,总分为值为百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非常满意+满意。
1.3.2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质量。我院从仪器器械、急救药品、消毒隔离、护理安全、岗位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值为百分,得分越高证明护理质量越佳[2]。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研究数据经(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来进行表示行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并且行以卡方进行检验。在本文当中,认为P<0.05的情况为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的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X2=5.4545,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率(n,%)
2.2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质量对比
对照组仪器器械为89.91±3.19分、急救药品为97.01±1.55分、消毒隔离为94.19±2.51分、护理安全为94.49±1.09分、岗位管理为92.15±2.09分;实验组仪器器械为98.11±1.54分、急救药品为99.42±0.37分、消毒隔离为97.19±2.55分、护理安全为98.91±0.91分、岗位管理为98.31±1.15分。由此可见,对照组护理质量差于实验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t=12.6792、8.2834、4.5923、14.1436,P<0.05)。
3讨论
消化内镜在临床中属于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在临床消化系统检查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患者对消化内镜存在抵触心理,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拒绝治疗的现象,给临床治疗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对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以常规护理为常用护理方式,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临床护理需求的增多,这种护理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患者临床护理需求。为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PDCA护理干预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属于临床新型护理的一种,是将整体护理过程分成各个阶段进行分层次的循环护理,使护理更加具备针对性[3]。在(P)计划阶段护理中,主要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对其实施护理风险有关评估,同时对现有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整改,确定最终护理方案;(D)实施阶段护理中,主要是根据护理方案依次实施护理,主要以检查宣教、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为主;(C)检查阶段,在此阶段护理中主要以检查为主,在对患者实施护理以后,应检查护理效果;(A)处理阶段,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并寻找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研究,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同时把此问题循环到下一护理中。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可采取PDCA循环护理方式,其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林晓芳, 罗秀娟, 吴秀珠.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18(1):114-116.
[2] 陈素欣,刘小丽,甘婉儿.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72-573.
[3] 胡银清, 李花林, 贺诗荃.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 PDCA 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 2015(14):1292-1294.
论文作者:茅为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方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论文; 阶段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