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网络教育中的文化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教育论文,冲突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8)05-0005-03
一、网络教育中存在着文化冲突
“网络教育主要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体,在网上进行的跨时空、跨地域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与学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1] 网络并不仅是支撑网络教育的物质设备和技术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本身就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2]。网络教育不仅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特征,还与传统教育在学习情景、学习空间、交流方式、活动方式、学习体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与看法”,而“文化的产生是以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3]。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交流方式、学习情景、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则让学习者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产生了文化冲突。
二、网络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分析
网络教育的文化冲突是复杂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看,文化冲突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一)教育文化发展角度: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教育文化的冲突
不同时代的教育文化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工业社会的经济生产实行追求效率的集中生产、批量生产。受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工业时代的教育活动实行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体教学,追求教学效率。而在信息时代,人们将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中,能够独立地完成生产操作,实行非集中性的生产,可以追求精品,追求个性差异。于是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要求教育方式的变革,要求从追求批量生产的集体教学中摆脱出来,实行追求个性化的个别化教学、小班化教学,追求学习者个性发展。网络教育代表着信息时代追求个性的教育文化,而实施时所沿袭的却是工业时代的追求统一的教育文化,这就造成了网络教育中不同教育文化的冲突。产生这种冲突的原因还有:集体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工业时代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不可能立即完全消失;从接受信息时代追求个性的教育文化到让其成为日常行为的观念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二)中外文化关系角度: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网络在西方特别在美国起步早,发展快。网络中英文信息占95%以上,而中文信息则不足1%。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是传递价值观念的手段,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网络中所形成的以英文为主流的文化势必要求入网者学会英语,熟悉美国的文化和适应美国式的思维方式,于是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和霸权。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英文文化正在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文化。
在网络教育中,这种以语言文字为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也是存在的。如果学习者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思想上民族文化远未扎根,那么在西方文化信息流的淹没中将难以产生免疫力和识别力,久而久之则会认同、依赖西方文化,慢慢淡漠中国的民族文化,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产生动摇,甚至导致网络教育的西方中心,即学习内容以英文资源为主,学习者产生西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冲突是关系到本民族文明是生存与发展,还是被同化与消亡的关键问题”[4],关系到所培养的学习者的人生价值与生命追求问题。
(三)文化形态角度:多种形态的文化冲突
网络一方面“产生了各种新的文化现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5],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并对其他文化形态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6],从而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文化冲突。
1.娱乐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
当登陆网络时,形形色色的信息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信息中有许许多多的娱乐新闻、游戏、电子广告,聊天等。仔细分析会发现这类信息的特点:娱乐性、非教育性、非条理性、非权威性、大众性。这类信息符合大众的感官消费需求,是娱乐文化的反映。
诚然,娱乐文化能满足人们追求刺激,满足好奇心,或追求休闲,丰富情趣的需要。然而当网络与教育结合时,我们就需要重新看待娱乐文化。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常常是生理、心理正在发展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辨别力差、抵制力弱,很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并抵制其诱惑。因此网络教育所要求的不应普遍是以娱乐性、非教育性、非条理性、非权威性、大众性为特点的娱乐文化,而应是以科学性、教育性、系统性、条理性、权威性、精神性为特点的学术文化。只有在系统、理性的学术文化中,学习者才能用思维产生思想,用心灵培育情感,用实践生长智慧。
2.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冲突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拟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运用,虚拟课堂、虚拟实验、虚拟活动等虚拟世界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仿真的环境中身临其境,仅仅依靠键盘或鼠标操纵就直接参与所有学习活动。”[7] “技术进入到人类生存的最内在的领域,改变我们的理解、思想和意愿的方式。”[8]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学习者分别在真实和虚拟的空间的学习。两种空间实质上形成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学习者在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1)网络中虚无主义的价值观与现实所倡导的进取节制等理性文化存在冲突;(2)学习者“网络我”与“真实我”产生角色冲突,在虚拟世界中,学习者地位身份上无中心、无权威,而现实中学习者是通过特定的社会角色来实现社会化的;(3)学习者利用网络时容易产生道德失范现象,可能出现反社会文化和学校文化行为,可能进一步使学习者扭曲人格,丧失自我。
3.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字文化的冲突
目前网络资源已经不再仅限于文字形式,图像、动画和电视等借助多媒体技术日渐丰富。视觉文化和语言文字文化共同出现在网络上,并且随着网络教育和媒体技术发展,视觉文化的比例和地位将日益突出。视觉文化可以直接调动学习者感性经验和视觉思维,较少受到学习者文化水平的局限。然而它“对人感官的吸引力、把人的注意力转向了感官刺激本身,而其所呈现的学习内容却被忽视。学习者所注意的只是动听的声音、美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而这些视听形象背后所隐含的内涵价值与本质精神却被忽略”[9]。
网络教育中存在着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字文化两种不同形态文化的冲突。“图画在把人们引向表象世界的,它过分诉诸感官,只注重整体直觉的方式,并不利于人们进一步深思与叩问;图画在追求视觉快感的同时,放弃了对文字式深度的追求,图画艳丽的外表造成了对其意义的遮蔽,形成对世界的祛魅。”[10]
(四)学习群体角度:群体间的文化冲突
网络教育存在地区、学习者年龄等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掌握了网络技术的群体与未掌握网络技术的群体之间也形成一定知识差距和沟通困难。因文化具有群体性,网络技术水平不同、学习体验不同可能导致不同学习群体间存在着文化冲突。群体间文化冲突一方面表现为掌握了网络技术的学习者与未掌握网络技术的学习者因知识差距等原因造成教育机会不均,影响了网络教育公平与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表现为网络中成长的青年学习群体与成年群体、教师群体之间因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可能造成沟通的困难,形成代沟,进而产生网络环境下成长的青年人所代表的现代文化与成年人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
三、网络教育中的文化融合策略
文化冲突已涉及到网络教育的本质目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对网络教育产生多方面的冲击。为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恰当策略促进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是人对多元文化不同价值的抉择、融会、创新的过程,是对不同文化接触、融化、吸收,取其所需、去其鄙陋、形成互补的过程。”[11] 文化融合要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文化自觉意识为理念,以网络资源为基础,以横向纵向为方式。
(一)学习者全面发展:文化融合的目标
文化与教育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交织、不可分割。一方面,教育对人的培养需要文化支持。另一方面,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对人的塑造,“使人在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12]。因此,教育对文化的需要展示了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面对网络教育中多样的文化冲突,文化的融合涉及到价值选择问题。网络教育以促进学习者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文化融合也应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根据学习者全面发展的目标,清理、整合文化的内容,剔除垃圾文化,发展多元文化,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食粮”。
(二)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融合的理念
网络教育中的文化冲突是复杂多样的,必须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明确文化融合的理念。“‘文化自觉意识’应包含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意识,对外来文化的‘博采众长’意识,以及对未来文化的‘积极建设’意识。”[13] 面对网络教育的文化冲突,既要看到虚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又要对西方文化博采众长,既要继承性批判工业时代的教育文化、语言文字文化等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建设视觉文化、学术文化等未来文化。
要运用文化自觉意识,在大力推进和保持创新能力的同时,保持文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化的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文明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文化融合朝着有利于学习者的方向发展。
(三)丰富网络资源:文化融合的基础
只有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并促进资源普及,才能奠定文化融合的资源基础。为此网络资源建设首先要拓宽资源开发思路,开发内涵丰富与形式多样的资源,尤其传统文化资源;其次,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优质软件,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如对自控能力低、学习主动性弱的低年级学生,应开发具有一定刺激与反馈,而又能防止过度迷恋的游戏性软件;第三,建设网络资源规范,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兼容和可持续发展;第四,大力发展远距离教育,不但发展网络教育。而且适当发展以广播电视系统为主的远距离教育,缩小因网络而产生的数字鸿沟。
(四)横向纵向融合:文化融合的方式
文化的融合关键还在于采用恰当的方式。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纵向融合和横向融合。纵向融合即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融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脱颖而出,在继承中追求发展。如既要继承工业时代教育文化的优点,更要超越它,并融合信息时代教育文化的长处。横向融合即对不同形态文化、中西方文化有价值的成分进行融合、渗透,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如在视觉文化与文字文化的横向融合中,图画与文字并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要通过文化融合让图文互补,从而优化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四、网络教育在文化不断融合中发展
网络教育中的文化融合能够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不过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始终相伴而行,融合之中仍存在冲突,因此,文化融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既要客观分析网络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又要采取恰当策略促进文化融合。我们要在不断融合文化的过程中,将理性与激情、认知与情感、技能与意志有机结合,既建设教育的数字资源,又营造文明的“精神家园”,不断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