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处理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常见,这种混凝土浇筑的处理确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尤其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方面,其存在的积极作用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如此也就必然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重点探索,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效能,把握好整个混凝土浇筑施工处理的各个环节,提升其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各行各业在发展中涌现诸多创新的表现,而现代建筑工程也大多提倡绿色建筑。从所使用的材料到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均要求绿色、环保、节能、安全。而在混凝土浇筑领域,同样是这样。但眼下,混凝土浇筑技术并没有实现一体化的操作,甚至相关行业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认识不足,导致创新产品未能在浇筑技术方面使用,从而使得混凝土浇筑技术未能得到充足的发展,所以满足现代人们的建筑需求是混凝土浇筑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2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工作
2.1混凝土材料的管控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其必须要首先把握好相关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质量效果,促使其自身能够具备理想的应用保障效果,避免在这种混凝土材料方面出现较大的质量缺陷和问题。结合这种混凝土材料方面的有效管控落实,其难度相对比较大,因为其涉及到的原材料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围绕着相应原材料的选择和审查进行把关,力求各类原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性能,如此才能够促使具体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具备理想基础条件。在此过程中,相应混凝土配置过程中不同材料的添加比例必须要进行严格把关控制,促使其混凝土材料的最终质量效果能够较为合理,满足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基本需求。
2.2模板施工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手段的操作落实前,还需要切实做好相关模板工程项目的有效构建,促使其模板结构能够和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较为匹配协调,满足于后续浇筑的要求。对于这种模板施工处理操作的落实,除了要切实围绕着相应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尺寸和规模进行把关控制之外,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模板安装的牢固性进行严格控制,促使其能够为后续混凝土浇筑操作提供理想的支撑体系,如此也就能够最终提升其整体浇筑流畅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一些泄露或者是变形问题。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1浇筑施工方案
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有全面分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以及斜面分层浇筑几种,不同浇筑施工技术适用的场所各不相同。比如,建筑物平面尺寸比较小的时候,适用全面分层浇筑技术,按照从短边到长边的顺序进行即可。全面分层浇筑时,层与层之间的间隔控制十分重要,间隔一定要短,上一层浇筑完终凝之前就需要完成第二次的浇筑,否则层与层中间会产生施工缝。全面分层浇筑施工工艺的优点在于,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大,但使用范围比较有限。相对比来说,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更为广泛,建筑结构的面积比较大时大多采用这种浇筑方式,分段分层浇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施工冷缝,比如塑性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现场施工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各种施工冷缝出现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对应的处理方法。斜面分层浇筑多用于混凝土结构长度明显超过结构厚度的情况下,浇筑过程中要一次浇筑到顶。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到一些预埋件,导致预埋件位置出现偏差,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在预埋件附近位置的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好浇筑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没有凝结,强度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前,人和人不能在混凝土表面行走或者开展下一步施工。
3.2严格控制配合比
施工之前,施工者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来对骨料、水泥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等材料的质检报告、合格证等予以检查,保证各项指标都满足质量要求后才可允许进场。在配合比控制上,必须要具备监理机构所出具的证明材料,结合所批复的材料与证件来控制配合比,若配合比未能得到批复,是严禁使用的。若原材料的产地、品种等发生变更,则要结合原材料的实际检测结果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获取真实而有效的配合比参数。
3.3振捣施工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需安排专人进行混凝土振捣,应将振捣器准确插入到混凝中,其深度误差控制在土5cm范围以内,以免钢筋或者模板受到震动。一般而言,实践中应当对每一个点位的振捣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20~30s为宜;同时,还要保证有浮浆在混凝土的表面不下沉,并且制定可行的振捣操作方案,以免因振捣不到位而出离析等现象。在此过程中,如果采用插入式的振捣器,则必须将振捣普通混凝土区域控制在振捣半径的1.5倍范围以内;将模板与振捣器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在有效作用半径二分之一范围以内,坚决避免预埋件、钢筋以及模板和吊环碰撞。
3.4墙、柱浇筑施工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浇筑墙以及柱混凝土之前,应当先填充与混凝土配比一致的砂浆,其厚度大约为30至50毫米。实际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分层浇筑法对建筑墙、柱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分层进行。同时,应当结合所选的振捣棒性能,对分层厚度予以准确设定。墙、柱浇筑过程中,若选择的是30型棒振捣棒,则需对其分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以300毫米为宜;若选择的是50型棒振捣棒,则分层厚度应当严格控制在400毫米左右,然后再用手把灯、尺杆等,对浇筑的混凝土厚度进行调整。在墙柱浇筑施工时,需对墙洞口两侧位置的混凝土高度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其一致性。实践中,振捣、下灰保持同步,可以防止洞口位置出现变形现象。
3.5楼梯浇筑施工要点
建筑楼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浇筑。具体浇筑施工操作过程中,需对底板混凝土振实,达到踏跳部位以后,方可选用踏步混凝土并且实施浇筑操作。在此过程中,应当确保混凝土浇筑操作的连续性,并且在浇筑施工阶段,选用木抹子对混凝土的表面抹平处理。
3.6做好养护工作
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落实,其浇筑完成后并非代表着整个施工技术手段的完结,同样也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应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进行严格把关。这种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需要充分关注到其自身的塑性变化效果,并且能够重点围绕着混凝土结构外界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保障整个混凝土结构能够运行较为有效,避免其因为后续结构表面缺水或者是温度差异过大而带来较为明显的裂缝问题。为了提升其养护工作落实效果,其养护周期也应该进行严格限定,为了达到最佳质量保障作用,其周期应该限定在28天以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操作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必须要重点围绕着前期准备阶段以及后续具体落实阶段进行严格控制,促使其整个操作都能够较为规范标准,如此也就能充分提升最终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洪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2]张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
论文作者:郭明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操作论文; 严格控制论文; 预埋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