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论文_吕文萌

关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论文_吕文萌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到现阶段,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历经20多年,已经发展成为各个高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重点服务于煤化工、钒钛化工、天然气化工等领域。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需建立起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

在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应用型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具备更高素质的毕业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化工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关系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因此在培养化工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高等教育的矛盾

有些高等教育在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教学目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化学工艺学课程为48学时,单一的板书教学或PPT播放教学无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化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优化和传授。面对复杂的工艺流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只能是纸上谈兵,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1.2缺乏现场实践,难以理论联系实际

生产实习是高校化工类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必须环节,它对于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实习管理费、住宿费、交通费都有较大的提高,而高校的相关实习经费普遍较低,造成生产实习经费紧张,一般高校均通过压缩实习时间来降低实习费用。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短,学习内容少,得不到预期的成果。如何将课程和生产实习有效地结合是相关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1开展校企合作

企业愿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但应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要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到企业后能快速地上岗,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校企合作还需加强;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校企合作的方式上应该更加灵活多样。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时也面临困难,如学生住宿、实习时间等。多数企业认为实习时间与生产单位冲突,实习期短。单位建议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是否可以和生产单位进行对接,让学生至少实习不少于1个月,并带着问题而来。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按照“校企合作、3.5+0.5”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毕业实习相结合,“3.5”是指3.5年理论教学,“0.5”是指0.5年毕业实习)式进行课程设置,将本科生第八学期全部用来学生毕业实习。

2.2坚持课程体系应用化建设,全方位加强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同于传统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树立好培养目标的同时,考虑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并制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在以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改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共基础课应考虑增加综合素质能力的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有与之相配套实验课程,专业课程学习中应加大开设与之配套的专业实验力度。近年来,学校还开设了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进入到实验室做自己设计的实验。同时,还开设了创新实验项目,以学生为课题主要负责人,组成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并结题。重视实践类课程,从基础实验课程到认识实习,从认识实习到生产实习。开拓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能够走出去,把学到的先进知识请进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申报互联网+大赛,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化学反应工程课模比赛等专业竞赛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3加强实践环节

①课堂动态演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的内容,将工厂实际装置的演示引入课堂,强化了教学的视觉效果。例如,氮加氢制合成氨工艺,其涉及众多工段,单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难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在大脑中构筑出工艺模型,而采用动态演示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为形象的过程,把反应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中物料的流向等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②现场参观实习:在一个教学单元完成之后,带领学生到相关化工厂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实践的有效性。

③加强专业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是化工专业的工艺性综合实验,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我们完善专业实验类型,提高任课老师的专业技能,确保专业实验的目的和质量;另一方面,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师与化学工艺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研究项目中,开设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供学生选作。例如,沸石改性后催化烯烃环氧化实验,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要求,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沸石的制备、改性用的金属离子的筛选、改性方法的比较及催化烯烃环氧化影响因素等一系列实验探索,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到优化的工艺操作条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目的是探索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因而具有极大地科研兴趣和创造力,这也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及今后的生产实践研究打下基础。

2.4开辟师资队伍多元化,巩固实践应用领域

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学院制定了教师赴企业培训制度,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学习,提前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特点、技术手段、管理方式,促进教师对于相应课程的理解和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提升教学水平,把教学质量与职称晋升相结合。选派教师到省内外重点高校专业进修,巩固专业知识,拓展视野。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教研教改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以课程为主体,适时探讨课堂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积极邀请有企业经历的教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积极吸纳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增强师资力量,扩宽知识视野,扎实专业理论基础。

结语

在化学工程及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在掌握良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工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然而工程观念的培养与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实践探索,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熙,王芸,石海信.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14(11):42-45.

[2]续京,杨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5,43(4):193-195.

[3]卫静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5,141(1):30-32.

论文作者:吕文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关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论文_吕文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