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城建筑规划设计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国际化都市、数字城市、信息化社会和绿色生态城市等新型概念城市建设的不断涌现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都为我国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和居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规划对城市化建设发展具有指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而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为前提,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许多建筑设计人员对环境问题、人文因素等考虑不周全,在实物的整体设计中往往追求的是标新立异,忽略了建筑物所在的实际环境与城市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容易导致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新型概念城市
一、对我国整体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析
现阶段正处于我国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详细规划的重要环节,是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土地有偿使用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受到市场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和力度不断加大,保证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失控现象。主要原因有:首先,开发商和建设施工单位往往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这就出现了在实际规划建设当中要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增加建设的密度,这样虽然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导致了城市规划严重的失控。
其次,作为建设规划单位的领导往往为了突出自己的工作政绩,大力推行招商引资政策,以行政干预强行控制和干涉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笔者认为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较为合理,主要表现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物,配套的规划性法规也较为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现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有很高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在工作实践中将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市政要求、景观设计等重要因素综合地考虑进去。城市规划设计拥有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城市点、面和线的问题。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为基本前提,要依据当前的建设要求把工程技术条件综合应用,同时还要根据建筑任务和目标,充分考虑其功能,以此确定建筑物的外观、尺寸、空间组合和建筑材料等。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二者相辅相成,城市规划要依靠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实现。
2.1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约束作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多数的沿海城市在建设中大多选择的是强制性指标组合的方法。在早期开展规划工作的时候,先规定一些不同的控制组合方式,用建筑功能、绿化率、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对今后的建筑设计加以限制。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笔者认为开发强度和具体的建筑要求可以让建筑设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使其能够有效地满足规划要求。
2.2建筑设计是对城市规划论证的过程
现阶段,我国一般是通过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来充分论证规划指标的合理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互动方式。此种方法一般用于规划早期的调整阶段,以此来进行深层次的发展。在规划编制时,主要针对规划的地段和重要节点,来进行可行性建筑方案论证从而确定控制指标。
2.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每一座城市设计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和方式,对深化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将设计理念充分应用于城市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生动、具体地处理好城市地理和物质形态的关系
2.4城市规划的目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很多城市的不再像以前一样“自由散漫式”发展,现阶段的城市规划目标应该是根据城市本身的各项资源与本土特色,准确城市定位,在本城市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又超越自身地域空间对相邻城市和情况相似的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从而制定符合本城市的发展规划,这样的城市规划才能引领城市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全新规划,从一个破烂拥挤的落后城市逐步形成现代城市的雏形。规划的第一步主要针对土地规划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土地逐步分区,区分绿化功能区与城镇区域;另外,“公共住房计划”成功缓解了城市拥挤的问题,解决了大量贫民窟问题;有限的土地利用政策和住房政策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的发展,也缓和了紧张的住房难题,满足了住房需求的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公路、人行道、绿化带等都迅速的建设起来,店铺、办公楼、百货、高层建筑等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特别到了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发展方向转为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建筑设计方面保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老建筑,在新建筑上注重特色设计,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不同建筑风格的特色感很强的城市。
三、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遇到的问题
3.1缺乏宏观意识。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大众对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都比较滞后,缺乏大局意识,在规划中往往只看到短期局部的影响,忽略了可能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建筑的下水道设计为例,从单个建筑物而言是符合规定的,但是从大范围看,就会导致下水道的高低流向冲突,导致暴雨时加重了水淹城市的风险。
3.2建筑用地的规划不合理。
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但是各个建筑单位并没有根据城市规划进行建筑设计,使得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不一致,难以协调各个建筑场地之间的关系,难以最大化对土地进行合理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3.3建筑设计的评审制度尚未健全。
每一个建筑设计都根据国家制定的规范进行设计,但是,由于评审制度不健全,很多设计鱼龙混杂,难以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我国很多开发商追求利益,凭借这评审制度的不健全,建造了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建筑,还未建成就问题突显,隐患无穷。
3.4城市规划意识不强。
现阶段我国建筑设计师对于城市规划的概念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水平,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并未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指导方向,没有对城市规划进行过多的考虑,导致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没有很好地融合。
四、推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融合的建议
4.1强化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
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观念,将建筑设计引入到城市规划中,积极开展城市规划方面的培训,引导建筑设计师对于城市规划理念的了解与思考。建筑设计师应该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推动自身建筑设计的技术和水平。以宏观规划规范一个城市的建筑,引导建筑设计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4.2做好城市的整体宏观规划,细化规划方案
城市管理者在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城市本身的各种因素,比如地势环境、历史文化等,从实际因素考虑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联系与影响,从长远的发展前提下进行规划,拒绝追求短期效果而缺乏质量保证的城市规划。
4.3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建筑物拥有自身的特色,在色彩、造型等方面都能体现建筑物自身的风格,但是设计者还应该考虑这样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是否能够相协调,不仅是考虑建筑物局部的环境,还应该以人为本,从居民的角度感受设计带来的舒适感。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放弃整个环境的协调性。
4.4加快健全建筑设计的评审制度的步伐
建筑设计的评审制度是对建筑设计质量的把关,建筑设计是一幢建筑建立起来的基础,若其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这个城市对于人民而言都是一个隐患。因此,健全评审制度是刻不容缓。
4.5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绿色城市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城市规划环节还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都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建筑自身特点,以人的感受去体验建筑的舒适度,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再者,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环保因素,比如使用环保材料、加入绿化带等。
4.6实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需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设计,保持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发展,在立面设计中要与环境相协调,例如可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在色彩方面进行处理,达到格调一致的要求;在处理局部环境和空间塑造时,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对设计进行考虑;保持在大环境的视觉,结合城市规划对建筑进行设计,以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融合。
结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例如我国城市,应该结合自己的文化历史人文,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采用合理正确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都城,拥有不断发展下去的动力,环保舒适。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指导者,建筑设计需要在科学与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服从城市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各个因素互相协调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让城市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处理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关系,才能达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泉,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2016.6
[2]侯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探析.科技风,2016,5
[3]张佳临.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科技与企业,2017,4
[4]周岚.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城市规划.2012.03.
[5]李国明.重视城市设计,提高规划水平.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5.11.
[6]陈剑锋.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4.
[7]王丽华.浅谈城市及城市设计.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9
[8]胡跃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城市规划.2012.05.
[9]李亮.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山西建筑.2011.03.
[10]杜斌.浅谈城市规划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建筑工程.2010.05.
论文作者:孙珑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控制性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