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50例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比对照组(88.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能明显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治疗有效性,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危重症;新生儿;低血糖;营养支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275-01
低血糖是新生儿的一种危重症,后果较为严重,往往会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因此,需要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科学的营养支持,为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治提供帮助。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治疗的危重症新生儿营养支持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间,我院新生儿病房接收的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患儿的病历资料,纳为研究对象,共5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即全血血糖不超过2.2mmol/L。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均分成两组,各25例。观察组有女患儿13例,男12例,日龄5min~14d,平均(2.8±0.3)d,体重1155g~2650g,平均(1755±54)g。足月产21例,早产29例。观察组原发疾病情况:伴新生儿窒息7例、败血症2例、新生儿肺炎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高胆红素血症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合并心功能不全3例;对照组有女患者14例,男27例,日龄4h~8d,平均(3.6±0.7)d,日龄5min~13d,平均(2.6±0.4)d,体重1160g~2655g,平均(1750±55)g。足月产20例,早产30例。原发疾病情况:伴新生儿窒息6例、败血症3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高胆红素血症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合并心功能不全2例。对两组患儿在日龄、出生体重以及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原发病的对症治疗,注意保暖,给予母乳或配方奶,热量不足的患儿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应用常规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方式,同时加用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如下:出生4h内无低血糖症状的,可尽早喂奶或喂糖水,间隔时间以1~2h为宜。同时严密检测新生儿血糖的浓度。若新生儿的耐受良好,即未发生腹胀、呕吐等,方可开始母乳喂养。出生后8~10h若新生儿持续存在低血糖,应采用10%的葡萄糖溶液静点,滴速控制在6~8mg/(kg·min),静点1~2h以后,可根据患儿的病情调节速度。新生儿的血糖恢复正常24h以后,停用。有低血糖症状的患儿在进行葡萄糖溶液静点之前,可先静推10%的葡萄糖,速度1ml/min。以251~335kj/(kg·d)的标准向新生儿提供能量。同时提供中长链脂肪乳,初始剂量为0.5g/(kg·d),随后逐渐增加至2.0g/(kg·d)~3.0g/(kg·d)的剂量。选用小儿专用6%氨基酸,初始剂量与增加剂量和中长链脂肪乳相同。同时为患儿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给予静脉营养支持3~14d。应用全面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案如下:严格日常护理,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给予紫外线消毒和吸氧治疗。密切观察低血糖症状,及早发现并给予治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严密检查渗漏情况,防止皮下组织局部坏死,适当调节滴速。根据患儿的胎龄、原发病以及吮吸能力,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同时预防呕吐或胃内潴留。给予足跟部护理,采用保护性隔离,给予新生儿的肚脐、臀部严格护理,并做好皮肤护理以预防感染。
1.3 疗效判断
显效:血糖改善明显,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对原发病治疗有积极作用;有效:可配合原发病的治疗,血糖有改善,但不足正常值;无效:血糖水平无改善,对原发病治疗无促进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在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以及感染败血症新生儿当中,低血糖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一种能够导致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伤的疾病。如果新生儿长低血糖的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和可能并发难以恢复的大脑损伤,后果极其严重。因此,需要及时为新生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的危重症新生儿多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导致患儿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从而形成营养供给不足,诱发机体应激反应,机体的免疫力出现下降,这对于新生儿原发病的治疗以及预后情况都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做好新生儿常规动态血糖监测,及早发现血糖的异常状况具有及其重大的作用,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患儿的低异常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神经系统后遗症。有较多的临床研究资料指出,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治疗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给予了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一个用了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后者的临床治疗的现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提示营养支持护理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所述,营养支持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症当中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舒曼.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123-124.
[2]崔杰.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20-221.
[3]黄莉惠.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2146-2147.
[4]苏娟娟.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3):166-167.
论文作者:王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新生儿论文; 低血糖论文; 营养论文; 患儿论文; 危重症论文; 血糖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