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类型的发展与演变_英语论文

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类型的发展与演变_英语论文

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题型的发展与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型论文,试卷论文,高考英语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和测试的改革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英语测试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更是众说纷纭,成为外语教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拟以我国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题型的发展与演变历史为切入点,尝试理清我国高考英语改革与发展的轨迹,为客观评价高考命题改革,了解命题部门对每一次调整和变化所进行的思考,为进一步研究高考与中学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一、语言测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

我国的英语测试与国际语言测试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对我国高考英语测试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对国际语言测试的发展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一般来说,外语测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在理论上形成了四种主要的测试倾向,即:短文写作——翻译语言测试(the essay-translation approach);结构主义语言测试(the structuralist approach);综合语言测试(the integrative approach)以及交际语言测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短文写作——翻译语言测试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外语测试方面的体现。这种测试的主要形式是写短文、翻译和语法分析。阅卷人的主观印象和判断对测试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该理论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的可以分解的系统。因此,命题者可以通过分立式项目(discrete items)逐项检测考生是否掌握了这些语言要素,这类考查通常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该理论还认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是可以单独进行检测的。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语言测试界开始重视对综合语言测试的研究。该理论主张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进行语言测试,更加关注语言的意义和交际效果。该理论还认为,为了提高测试的信度,各项语言技能不宜区分开来单独检测,所以命题者往往通过设计需要应试者同时运用两种以上语言技能的任务来检测应试者的语言能力,其典型的检测形式是完形填空和听写。

交际语言测试源于交际语言教学思想。交际语言测试与综合语言测试注重的都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与结构。但交际语言测试更关注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是如何被使用的,即语言的运用(language use),而不是语言的用法(language usage)。因此,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主张语言测试应在真实的语境中采用较为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考查考生运用目标语的能力,而不是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考查考生对某一个语言知识点或者某一项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

鉴于语言测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语言测试实践中,上述四种语言测试途径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例如,在一些综合语言测试中常采用口试、翻译和写短文等检测形式;而交际语言测试也并不是完全排斥对语法知识的考查。

二、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考英语测试形式回顾

1958~1965年的高考英语试卷采用的主要测试形式有:英译汉;汉译英;阅读测验;回答问题;用所给单词完成句子。

显然,这一阶段高考英语试题的设计受翻译测试路子的影响较大,测试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英译汉、汉译英和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的形式,而没有采用短文写作的测试形式。1962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了用英语回答问题的形式。例如:

Where were you born?

What day is today?

When do you go to bed at night?

Which is the biggest city in our country?

How many League member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Where do you usually do physical labour?

What will you do next Sunday?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Why?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这些问题以当今的高考水平来衡量似乎显得非常简单,但在当时的英语教学背景下,这已经可以说是语言教学和测试的进步了。测试开始注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尤其是最后两个问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表述能力,对今天的高考仍有借鉴意义。

另外,1965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了用所给单词完成句子的测试形式,开创了我国高考英语试卷使用选择题的先河。例如:

The windows...

(1)close(2)closed(3)have closed

(4)have been closed(5)are closing

1977年的高考试题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行命制,各地在英语试卷中采用的主要题型有:写出单词的变化形式;用英语回答问题;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补全句子;英译汉(短文);汉译英;单句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命题作文;语态变化;介词填空;词组造句;注音标;拼写单词;句子分析;句型转换;改错;连词成句;英汉单词或词组互译等。

从上述题型可以看出,1977年全国各地英语试卷使用的题型呈现出形式多样的特点,几乎涵盖了英语教学中用到的所有练习形式,很明显是在分类、逐项地检测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要素以及读、写、译的技能。不同的测试形式虽然多少反映出了各地对外语学习的认识差异,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文革后刚开始恢复生机的外语测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命制高考试题,当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测试形式:选择填空;句型转换;汉译英;短文填空;阅读理解;英译汉。阅读理解试题开始采用提供四个选项的选择题。

1978~1984年期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的测试形式有:选择填空;短文填空;阅读理解(选择、填空、回答问题);汉译英;英译汉;动词填空;正误辨认;拼写单词;改错;句型转换;连词成句;单词辨音;完成句子;词类转换;单词释义;综合填空。

这一阶段全国高考英语试卷采用的题型繁杂多样,命题人似乎想综合考查语言的各个要素。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没有哪一年的试卷题型结构与往年雷同,命题部门仿佛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变化,以此来引导教学。在这些测试形式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拼写单词”这一测试形式的不断变化以及单词辨音题和短文填空/综合填空题的出现。短文填空/综合填空题从各方面特征来看与现在的完形填空题很相似。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1984年高考全国卷各大题的排列设计如下:Ⅰ.单词辨音;Ⅱ.词类转换;Ⅲ.单词释义;Ⅳ.完成句子;V.选择答案;V.动词填空;Ⅶ.综合填空;Ⅷ.阅读理解(附加题)以及综合填空。

认真研究这份试卷各大题的排列可以发现,该试卷是按照检测“音→形→意→句意→语法→动词→语篇填空→阅读理解”的顺序来设计的。80年代初期的高考试卷的阅读理解并没有完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而是采用了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或填空等形式;与完形填空形式相近的短文填空或综合填空也没有提供四个选项,而是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或者所提供的单词首字母填写正确的单词。虽然当时的试卷中没有出现短文写作的考查形式,但是 1984年的试卷中已经出现了要求考生根据图示在各段的空格内填写单词适当形式的短文填空题,这已经是在语篇层面上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了。这说明当时命题者已经在探索如何在高考试卷中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了。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高考英语命题在语法翻译——短文写作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路子的基础上开始借鉴综合语言测试的思想,尝试新的测试形式,力图通过较为系统和科学的试卷结构设计,检测考生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阅读理解和初步的表达能力,以期对中学外语教学产生相应的影响。

显然,1977年至1984年问,高考命题人员已经开始学习和研究国际上语言学和语言测试发展的成果,对我国的高考英语命题进行更多理性的思考,并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测试理论体系。

1985年,广东省开始进行MET标准化测试的试验工作;同年,原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市进行高中毕业会考与会考后高考科目改革的试验,上海开始单独命制高考试题。

1989年,MET标准化测试在全国推广,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命制的高考英语学科试卷基本成形。以下为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的题型结构:

第Ⅰ卷 第一部分(K)英语知识

KI语音知识(共10小题,计分5%)

观察所给单词的读音,从A,B,C,D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6道小题)

根据下列对话的情景,找出划线句子中一般要重读的单词。(2道小题)

以下每组对话由句子1、2、3组成。指出这三个句子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什么语调。

KII单项填空(共30小题,计分15%)

第二部分(KU)英语知识综合运用

KU完形填空(共25小题,计分25%)

第三部分(U)英语应用

UI阅读理解(共20小题,计分40%)(4篇短文)

第Ⅱ卷

UII书面表达(共1题,计分15%)

三、1991年至2003年高考英语试卷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1991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高中毕业会考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中第一次对高考明确定性:“会考后的高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这一要求成为高考各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同年,原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对高考各科试卷设计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

1.考试时间由120分钟增加为150分钟;

2.分值由100分提高到150分;

3.试卷难度由0.55降低为0.65;

4.试卷内容要有新意。

当时的英语学科委员会认为,NMET的设计应继续坚持MET的基本设计思路,以考查语言运用为主,同时考查部分语言知识,启用新的题型,以拨正为追求升学率按照题型进行教学和复习或沉湎于做选择题,不重视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倾向。

基于上述精神,1991年,英语学科推出了适应高中毕业会考后的新的高考试卷结构(NMET),其中含有经调研和试测后推出的“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两种题型。

1992年,原国家教委决定英语学科的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减为120分钟,全卷分数仍为150分。某些大题的题量和分值进行了如下调整:

1.单项填空各小题分值由0.5分增加到1分;

2.减少完形填空题的题量,增加各小题分值 (由25小题减为20小题,每小题由1分增加为1.5分);

3.减少短文改错题的题量,缩减其分值。(由20小题减为15小题,每小题由2分减为1分)。

1993和1994年为NMET试卷的推广期,试卷结构以及能力要求未作变动。1995年,除上海市外,全国务省、市、自治区均开始启用NMET试卷。 1996年,遵照“调整主客观题的比例,增加语言运用题的权重,加强交际能力的测试,以提高整份试卷的效度,使之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英语学科对NMET的题型结构和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实施了三个“让位”措施,即:单句测试题逐渐让位于篇章测试题;语言知识题让位于语言运用测试题;多项选择题让位于主观测试题。具体来说,1996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发生了以下变化:

1.单项填空减少了10道语法、词汇和习语题;

2.改变了单词拼写题的形式(从没有语境的单词拼写发展到单句语境的单词拼写);

3.增加了完形填空的题量,减少了各小题的分值(由20道增加至25道题;每小题1分);

4.阅读理解部分增加了一道“补全对话”题;

5.减少了短文改错题的题量,增加了各小题的分值(由15道减至10道小题;每小题1.5分);

6.增加了书面表达题的分值(由25分增至30分)。

1996年试卷的题型结构与分值如下:

单项填空25分(包括语音知识5分)

完形填空25分

阅读理解A

40分(5篇)

阅读理解B

5分

单词拼写10分

短文改错15分

书面表达30分

1996年试卷结构的调整具有以下意义:

1.题型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试卷的效度,推出了“阅读对话”和“单词拼写”两个新题型。这一方面弥补了高考英语试题中不含听说能力考查题的缺陷,另一方面也传递了中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信息。

2.加强了对交际能力的测试,注重对语篇的整体考查,加大了语言运用试题的权重。全卷着眼于篇章考查的阅读文章已有7篇之多,同时减少了语法和习语的题量,从30小题减少到20小题。这一增一减给中学英语教学发出了一个信号:重视交际,站在篇章整体的高度进行教学改革才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

至此,我国高考英语试题的设计原则与方向开始逐渐明晰,并形成了命制语言运用试题和语言知识试题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语言运用试题的命题原则:1.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和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2.语言运用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3.考查的重点在于是否达到了交际目的;4.语言的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交际能力。

语言知识试题的命题原则:1.保证覆盖面要广;2.尽可能增加综合化的因素;3.尽可能增加语境化的因素。

1996年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的调整标志着我国高考英语改革从综合语言测试向交际语言测试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7年的高考命题坚持了“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突出语篇”的指导思想,适当增加了全卷的总词汇量。这一年,广东省开始进行高考英语听力考查的试验。

1998年的高考命题坚持把测试的重点定位在语篇上,并完成了将测试重点从语言形式(form)到语言意义(meaning)的战略转变。与此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向社会推出了含听力测试的高考英语试卷结构。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考改革的目标,并强调要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意见》指出:外语将加强交际能力的考查,从交际能力的分类出发,科学界定能力考查的要求,改变重语法轻交际的倾向;以英语为试点,增加听力考查部分;待听力考查推广后,再进行外语口试改革的试验。这一年,广东省高考英语听力成绩以20%的比例正式计入总分。

200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三套高考试卷供各省选用(不含听力的试卷、听力占总分13%的试卷、听力占总分20%的试卷)。增加了听力考查部分的试卷发生了如下变化:

1.删除了语音知识、补全对话和单词拼写题;

2.减少了单项填空题的数量;

3.以语篇为设计单位的试题数量增加;

4.试题语境化程度加强。

另外,试卷书面表达部分的评分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使评分的可操作性增强,有利于控制主观试题的评分误差,还能引导中学英语教学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高考命题人员力图通过加大对语言交际能力考查的力度,扭转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过分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能力培养的不良倾向。

2001年有两套英语试卷供各省使用(听力占13%和20%的各一套)。根据有关规定,听力部分是否计入总分由省级考试机构根据本省实际决定。考后情况显示,仅有个别省去掉了第一套试卷中的听力部分。

2002年的全国卷只提供了一套听力占全卷权重20%的试卷。

200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次采用了含听力部分的试卷,并将该部分按30分的分值计入了总分。试卷的基本结构如下:

听力20小题30分

单项选择15小题15分

完形填空20小题30分

阅读理解20小题40分

短文改错10小题10分

书面表达1题

25分

2003年,英语学科高考试卷评价报告提出了中学英语教学应关注的一个方面,即为了顺应中学外语教学改革,应降低高考试卷中知识性题目的难度。

四、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实施

2004年,我国的高考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实现了全国统一高考原则下的分省命题机制,考试大纲取代了考试说明,并强化了考试大纲的约束作用。当年全国共命制了15套高考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4套,北京、上海等11套)。

2005年和2006年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安徽、山东、江西、四川等省份,这标志着我国高考英语学科的改革在稳定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探索和发展阶段。但是,2005年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英语听力测试如何实施、计分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决定,据此,当年有个别省份决定在高考英语科的考试中不再实施听力测试;还有若干省份决定进行听力测试,但听力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仅供高校录取新生时参考。

实践证明,上述决定对相关省区英语学科落实课程标准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并将进一步对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外语学科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乃至普通高校的外语教学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五、《考试大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2005、2006年英语学科《考试大纲》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明确了对考生所学语言知识的要求,增加了“语法项目表”和“词汇表”(见《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2.细化了对考生所需具备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列出了以下语言运用能力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微技能要求:

(1)听力:①理解主旨要义;②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③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判断;④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2)阅读理解:①理解主旨要义;②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③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④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3)写作:①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拼写和标点);②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仅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进行了简要描述。考试大纲仅规定了答卷方式、考试时间和基本题型,目的是使各自主命题省份有更大的空间确定自己的考试形式及其他相关内容。

4.给出题型示例,同时取消了考试样题。

六、自主命题省、市试卷题型的变化

浏览近两年自主命题省、市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除上海卷多年来自成体系,目前采用听力、语法、词汇、完形、翻译和写作的检测形式之外,其余的省、市大多与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并呈现出平稳过渡的趋势。这些试卷主要有以下一些变化:

1.在听力测试部分,出现了通过听录音选择相应图片以及听力填空的试题,其中听力填空的题型已经出现在湖南、重庆、广东和上海等四省、市的试卷中,并有使用面继续扩大的趋势。

2.在阅读理解部分,各地除了注意选材的时代性、真实性、教育性以及语言的地道性之外,更加关注所选材料文体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话题与主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答题的设计方面出现了选择图表与匹配等作答方式。湖南省开始尝试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设计了阅读短文后填写表格的题型。

3.在写作部分,北京市去掉了短文改错题,代之以情景作文和开放作文两项写作任务,以便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江苏省则去掉了短文改错题,代之以对话填空题,即在对话情境中填写单词。

综上所述,各地在试卷结构与题型的设计方面更加注重语言的形式、意义和运用的统一,尽可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考查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未来几年中,各自主命题省、市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题型设计在高中课程改革以及国际语言测试改革的大背景下还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七、结束语

从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题型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几十年来我国高考英语测试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不同时代的命题人员一直在借鉴国际语言学和语言测试学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与我国外语测试的实践相结合,在稳定中不断寻求变革和发展。他们一方面在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测试路子,另一方面又在关注和呼应中学的课程改革,为中学英语教学指明方向。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包括我国高考命题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命题人员的一些构想和试图反拨教学的努力并没有完全被广大教师所了解和认识。尽管如此,对于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和经验教训,我们还是应该认真总结、研究、借鉴、反思并加以发展。我们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像高考这样能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其改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既需要从学科测试的角度进行专业探讨,又需要从教育、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注:为了真实、客观地再现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题型的发展与变化,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除参阅了以下正式列出的参考文献之外,还参考和引用了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英语试卷、有关年度的试卷评价报告、自主命题省、市命制的高考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年高考英语学科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分析以及《中小学外语教学》刊登的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在此向各有关方面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签:;  ;  ;  ;  ;  ;  ;  

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与类型的发展与演变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