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霞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高中数学课堂要大力实施人本主义教学,以学生为本,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并为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材的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人们对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每个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便更好地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在所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关系。教师要看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教导,创造一种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师生互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把讲课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说话、记笔记,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三、有效组织数学学习素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素材的选择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在教学预设中,组织学习素材主要目标:首先,能引发探究的动机。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要的,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事实上都已充分地论证了这一切。其次,能支持探究活动的展开。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由“教材”进入到可供学生探究的“学材”。将数学知识本身所承载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功能释放出来,将“形式化”的数学改造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
四、打好数学基础,给学生以适度的指导 正如王梓坤先生所说的,“不论是学习数学或研究数学,都必须循序渐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立脚稳固,这是数学方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他科学也要循序渐进,不过数学尤为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前头没有弄懂,切勿前进。有如登塔,只有一步一步上,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当然,循序渐进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上升的一个过程。在其过程中由于受认知发展能力的限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方位的理解,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切入关键。随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慢慢深入,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学习,减少指导,增加学习中自主探索的成分。所谓“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行适当地指导,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五、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同时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当今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信息渗透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的时候,当创设隐喻和类比的时候,当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够进行理想的学习。赫尔巴特也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因此,我们强调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合作探讨过程中,通过交流能得出结论。将数学问题渗透到有意义的情境中去,从而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具体化,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这样就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应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mm)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结果,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创设悬念、空白、融洽、成功、活动等情境,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教育机智,揭示其数学模型,用艺术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注意的是,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忌牵强附会。
七、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可以自己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信息技术的展示使高中数学教师在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的课程内容更直观的呈现,更容易的表达,也给学生的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和丰富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提高了教育质量。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
邮政编码:044100
论文作者:邹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