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_金融论文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_金融论文

金融创新及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金融创新论文,金融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创新

近2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新动向,就是金融创新而导致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及交易额的爆炸式增长。据估计,金融衍生工具目前种类已有3200多种,名义价值达18万亿美元,这种以衍生工具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浪潮的原因在于:

(一)70年代初,以固定汇率为主要内容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制取而代之,汇率开始了频繁的有时是剧烈的波动。由于汇率波动,又引发出利率、股市等一系列相关的因变量处于难以预料的波动之中。这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就为以规避风险为主要目的的衍生工具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

(二)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实行的“放松管制”以及金融业务全球化又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近20年来金融理论的突破(华尔街的两次革命)、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进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复杂计算能力的增强,以及以金融工程为代表的对金融产品的系统设计等等,又为这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社会对金融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需求的加大,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对低成本、多样化融资方式需求的增加,为衍生工具的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因。其中最后一个原因,即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多样性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是金融创新的本质动因。例如,1990年春季和秋季,德国政府通过非公开销售的方式发行了一种特殊的十年期债券,这种债券特殊之处在于它实际上是标准的十年期政府债券与以其为标准的看跌期权的综合,即赋予该种债券的持有者有权以一定的价格卖给政府。德国政府发行这种债券的初衷本来是为了“省钱”——支付较低的利息,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它却非常出色地自动实现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功能。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的价值减少,当降到某一临界点时,该特殊债券的持有者将履行看跌期权而将债券出售给政府,这样实质上就等于政府在公开市场上回购债券,从而放松银根增加货币投放,以刺激市场利率下调。但这一切都是由市场操纵连续自动完成的,而大大削减了传统公开市场操作人为判断入市时机所带来的误差和交易成本。

默顿提出的“金融创新螺旋”过程对该问题给出了生动的阐释。诸如期货、期权和调期的标准证券的新型交易市场的激增使大范围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成为可能,这些产品许多都是为客户“量身定作”并由金融中介通过OTC出售的,以满足投资者和公司发行者的特殊需要。 接下来,由于中介商自身需要交易以对冲他们所售产品而带来的风险暴露,因此导致新型市场交易量的进一步激增。交易量的激增反过来减少了边际交易成本,从而使新产品和交易策略的进一步实施成为可能,这又导致了更大的交易量。新型市场的发展还来源于某些成功产品的标准化和它们发布渠道由中介商转向市场。这些交易市场和客户产品的成功又激励了创建新的市场和产品的投资,如此反复,从而螺旋形通向完全市场和零交易成本的理论极限境界。

80年代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机构使用诸如期货或调期等衍生证券来实施金融策略的成本通常只是利用基本现货市场证券成本的1/10或1/20。对于经常要遵从保留利息税或股利税的外资机构的投资,情况更是如此。

成本的降低并不仅仅来自价差和佣金的下降,也存在着从曲线下移带来的成本节省。随着建立若干个新市场经验的不断累计,创新变得更加有效,创造额外市场的边际成本也随之下降。

但金融创新是一柄双刃剑,其杠杆性在提供了高柔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风险的可能性。例如1994年美国百货业大集团宝洁因利率调换合约亏损而向信孚银行赔偿1.3亿美元; 美国加州奥兰治县政府因超做利率衍生证券损失15亿美元而破产;德国工业大集团M·S公司因原油衍生工具亏损逾10亿美元;1995年2 月震惊全球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也是由于其新加坡期货公司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运用Nikkei股指期货投机,亏损7亿英镑所致。但以默顿为代表的功能主义者坚信, 衍生工具降低交易成本的优点相对于其所带来的风险还是占第一位的,关键在于要针对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或设计具有相应“收益/损失特性”合适的衍生工具,而这正是最新发展起来的“金融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工程

从科学史的发展来看,每一门真正的科学学科(原先主要指自然科学,现在则延伸入社会科学学科),其成长过程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描述性的,第二个阶段是分析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工程化的。一门科学学科只有在工程化之后,才能大规模地创造出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从上面金融发展的数量化趋势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了这种过程,在80年代后期,随着金融创新爆炸式的发展,也客观上加速了金融工程化的进程。

80年代末期,一些从事金融和财务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领先学者开始意识到,金融作为一门科学正在经历第二次根本性的变革,它正在从分析的科学向工程的科学转变。例如,在80年代后几年,一项极有价值的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组合保险的创始人李兰德和鲁宾斯坦开始讨论“金融工程新科学”。1988年,费纳蒂在公司财务的背景下给出了金融工程的正式定义。在90年代初,许多具有创新思想的银行家和金融业从业人员开始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的行业,“金融工程”的说法开始流传,或者至少是偶然出现在讨论交易的文章中。并且,一小部分有远见的人以“金融工程师”作为其职业名称,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创立了金融工程部门,它们包括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洲银行。美国MIT 等著名高校也已开始设立金融工程的博士学位。对于被归入社会科学的金融学正在前所未有地成为一门工程科学。

狭义的金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学及通讯工具,在各种现有基本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分解,以设计出符合客户需要具有特定P/L特性的新的金融产品。而广义的金融工程则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它不仅包括金融产品设计,还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

作为工程学科的涵义,在于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有益于社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金融工程注重技术,主要是金融技术的发展和创造性运用,来解决金融中的问题(主要是金融和财务的决策问题)并发掘金融领域的机会。领会金融工程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些技术由什么组成以及怎样应用。

金融工程工作的组件是各种现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目前大量涌现的衍生证券工具,如远期、期货、调期、期权等等,再复杂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都可以分解成各种基本的金融工具,是各种基本工具的组合。基本的金融手段则包括:电子化证券交易,证券的私募与公开上市,存架登记,电子资金划拨等,这些都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金融工程在开发金融技术的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从基本的代数到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乃至模糊数学、博奕论(包括微分对策)等等,统计学中的概率论、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等等。金融工程师利用这些数学方法对上述的各种现有金融工具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分解改进优化,从而实现既定目的。由此可见,金融发展的工程化趋势是数量化趋势的自然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实金融问题的极度复杂性,传统解析的数学工具虽然理论上能够给出优美的理论解,但这种理论解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得到,因此金融工程更注重倾向于应用的数值计算和模拟仿真,这也是对金融发展数量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如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定性推理、基于案例推理、混沌理论、小波理论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杂合,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工程最为重要的实践工具之一。

我国目前金融领域的研究方法大都仍以定性为主,大学金融专业一般属于文科,但由以上分析可知,以前那种“拍脑袋”的研究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急需把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化的方法引入其中,以完成以下三个转变:从感性的判断上升为具有严密逻辑规则和推理程序的科学;由表象的说明上升为对金融规律深刻的理性描述;从定性分析上升为严格的定量分析。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业已起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都相继成立了相关的系、专业或研究所。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批准了“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为“九五”重大项目。1997年8 月在南开大学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讲习班”。1997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金融专业会议明确提出要改变我国金融专业纯文科的传统性质,大力发展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以促使我国金融发展早日与世界接轨。但目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金融工程为代表的金融量化研究在我国还很薄弱,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利用金融工程理论的实证研究更为稀缺,我们应以此为方向努力多做一些工作,这不仅是建设我国现代金融学科的需要,更是解决我国当前转型阶段所面临的特有金融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标签:;  ;  ;  ;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