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机能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杨 欣,李亚辉,万 亿,涂小华,王 慧*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 :随着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实践及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开展相关的实验课,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机能实验室主要承担学生实验教学的任务,如何通过有限的课程时间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以微型资源为切入点,开展多元化学习方式,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快速掌握实验技能。
关键词: 微视频;机能实验;可行性分析;操作步骤;结果分析
机能实验室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机能实验1》和《机能实验2》,这些是主要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设计以教学视频为切入点,希望学生能快速掌握每节课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结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1]。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为中心,详细录制实验教学操作视频,一般为2—20分钟,内容丰富,视频形式多样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每次实验课的操作步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教学,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弥补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凭空想象的教学模式。实验视频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使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完美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1.实验操作步骤烦琐。机能实验涉及的动物实验较多,实验过程烦琐,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教师不能将整个实验进行全面的演示,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的欠缺,实验操作失误增多。例如家兔捉拿、麻醉、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等,实验教师的讲解或部分演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看得到、看得清,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掌握实验操作的细节,导致学生实验过程操作错误和失败的发生。
2.实验现象观察失误。机能实验操作步骤比较重要,结果分析的环节也非常重要。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对于结果的分析,只能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多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学生对实验现象变化不能全面的掌握。例如家兔全身麻醉效果的观察,从呼吸、反射活动、肌张力和皮肤夹捏反应等。单单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观察的效果较差,部分实验现象发生变化,学生捕捉不到。
由此可见,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局限性,打破这种局限性,需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学生快速掌握为主”的教学方法需要实验教师深入思考,所以有必要增加新技术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目前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微视频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微视频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效果,这种直观的优势是传统教学缺失的一部分,其实现了资源共享、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我提出要求,把自我作为认识、驱动、调控与改造的对象,为提高和完善自我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践行、自我调控、自我实现是自我教育的五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作用的动态合作关系。自我教育作为一种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受教育者从学习客体转变为学习主体。在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自我教育是现代人储备知识、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与学习方式。
二、基于微视频《机能实验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高等学校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2]。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有限,可以通过教科书、网络等资源,为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机能实验微视频的录制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接受和喜欢。微视频时间比较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出重要且关键的实验技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反复复习,在任意时间内进行观看,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每个细节,这比实验教师的详细讲解更有针对性,也节约了实验教师不断重复讲解的时间,真正实现了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的差异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了提高,从而促使微视频《机能实验课》有序开展[3]。
三、基于微视频《机能实验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实验微视频由机能实验授课教师自己录制、制作,每节实验课的内容录制2—20分钟,主要以实验操作为主,视频清晰、成本低,可实现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观看资源。通过观看视频及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实验过程,发现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避免了一些错误的发生,能快速地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通过学生上课实际操作,笔者认为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引入微视频是可行的,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微视频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一般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枯燥,导致多数学生对实验课缺乏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实验微视频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学、快乐学、自觉学,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快速掌握实验技能,并从中感受独立操作的乐趣[4,5]。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
四、基于微视频《机能实验课》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本特色库主要服务于内分泌与泌尿外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在充分考虑其实用价值和需求程度后,从内容层次上设定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部分。基础医学侧重学术性研究,主要为内分泌、泌尿外科的科学研究提供资源服务;临床医学侧重应用性实例,主要为临床与教学等提供资源服务。
五、基于微视频《机能实验课》展示实验重点和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中有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视频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掌握难点和重点,有利于学生实验顺利完成,实现对实验难点和重点的反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6]。
综上所述,实验课中新思想的加入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而加入“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使得在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课前预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通过微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全面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阿东想了想,说:“爸爸说的是。我再陪阿里两天,星期一回学校。屋里要有事爸爸一定给我打电话。爸爸和阿里过得好,姆妈才会安心。”
参考文献:
[1]邓镇,余涵,赵元淑,等.学生在医学机能实验中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222-2224.
[2]杜治政.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J].医学与哲学,2015,36(6A):1-6.
[3]赵呈领,徐晶晶,刘清堂.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70-76.
[4]周素会,刘祺慧,刘丽丹.从学生角度看高校微视频学习平台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8):50-51.
[5]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Application of Micro-Videos in the Teaching of"Functional Experiments"
YANG Xin,LI Ya-hui,WAN Yi,TU Xiao-hua,WANG Hui*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carry out relevant experimental courses and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ough curriculum learning.The function laboratory mainly assumes the task of the stud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operational ability through the limited course time is worth our constant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students can acquire experimental skills quickly.
Key words: Micro-videos;functional experiments;feasibility analysis;operation steps;resul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4-0201-02
收稿日期: 2019-05-05
课题项目: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35号-11);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8]211);贵阳中医学院博士启动项目(贵中医2017005);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028号);贵州省2014年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贵阳中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贵中医教改合字[2014]01号)
作者简介: 杨欣,医学博士,讲师,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 王慧,医学博士,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