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族定名三百六十周年而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满族论文,而作论文,六十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纪念满族命名360周年
自从1635年皇太极确定“满洲”的称谓以后,至1995 年已经整整360周年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360年的历史似乎暂短了一些,然而就其发展来说,这360年的变化却相当的巨大。正是经过了这360年的发展,“满州”才成为了今天的满族,在这个重要的时候回顾一下满洲——满族发展的历程,以及它在最后一个封建时代所起的作用和当今满族所创造的成就贡献,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中国的民族中,满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是因为其先人可以追溯到虞舜时代的肃慎,而后又经过了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变化,这一时期长达数千年之久。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十六世纪末期才开始形成,而正式定名则在十七世纪的1635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不能把量变的过程当作事物发展结果的本身,因此我们只能承认当“满洲”这个民族自称出现的时候,一个新的民族才真正诞生了。
满族的诞生,对它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从其自身发展来看,满族的诞生使这个民族从落后状态迅速加入到先进民族的行列。在政治舞台上,满族的先人曾建立过地方政权,最早要算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极为密切,渤海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汉文化发展起来的。渤海国在经历了二百多年之后,便灭亡了。在当时渤海国的文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在教育、文学艺术、手工业制作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遗憾的是,渤海国灭亡之后,渤海国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被后来的女真人直接继承,在又经过了近二百年的时间,女真人中的完颜氏才建立了第二个政权——大金政权。金朝立国一百二十年,曾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在政治和文化上更加成熟,1234年为蒙古所灭。女真人进入元明以来,居住在黑龙江至辽宁的广阔土地上,基本上处于部落分散状态,在政治舞台上并无地位,在文化上不仅没有发展,而且出现倒退的趋势。到了明代,过去创制的女真文字已经失传,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已不复存在,作家文学的领域是一片空白。直至1616年女真人中建州部努尔哈赤才建立了第三个政权,即后金政权。后金政权的建立,使女真人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此时建立的八旗制度将女真人凝合成了一个整体,而满文的创制则表明了它文化上的进步。在1635年满洲这个民族自称的出现后的第二年,皇太极建立了清朝政权,这便是满族及其先世建立的第四个政权。清朝的建立,使满族成为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以往史学家们多认为满族及其先世共建立了三个政权,将后金与清合在一起。其实认真分析,多有不当。
后金与清相比较。从政权性质上说,后金仅为地方政权,清则最终成为中央政权。从政权机构上说,后金处于草创阶段,而清建立了完善的中央组织机构。从统治阶层来说,后金基本上是女真人,而清则为满、蒙、汉联合。从民族上来说,后金为女真人,而清为满洲人。从文化发展上说,后金时代处于自发状态,而清则处于自觉状态。从社会发展阶段上说,后金处于奴隶制末期,而清已开始并进入了封建阶段。从哲学思想上说,后金以天命观为主,而清则从经世致用出发,如此等等,后金与清虽然有密切联系,但终难视为一体。
1635年满洲定名至1644年八旗入关,相隔仅仅十年时间,满族成为统治民族之后,便主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满族入关之后,广泛地接触到了先进的汉族文化,民族整体的发展速度更为迅速。
他们在建立中央政权,统一全国的同时,收缴赋税、圈占土地,以保证旗人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并且以此为基础积极发展有利于满族的文化教育事业,陆续不断地培养出了大批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文化人才。如顺治元年十月即恢复国子监,随后命满洲官员子弟入监读书。而后又相继建立了八旗官学和八旗义学,京师和八旗驻防之地均建立了学校,满洲子弟入学人员也逐年增加,逐渐形成了以科举入仕为荣的风尚。其学习内容,除骑射之外,在顺治初年多以“满书”为主,顺治二年九月就规定每牛录取官学生二名,以二十名习汉书,其余皆习满书,到了顺治十六年则“不论满洲、蒙古、汉军学生,俱会读满汉书,”使八旗子弟成为满汉兼通之人。这种教育的广泛开展,不仅使满洲子弟学习了汉族文化,同时也坚持了满族文化。在清代中期以前,许多满洲名臣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教育出来的。清代中叶以后,满文渐渐衰落,满洲子弟习汉文的热情仍很高涨,也出现了不少清朝重臣,直至现当代满族重视教育已经成为民族风气,满族尚武的风尚逐渐向尚文的方向转化。
满族重视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从清代一直到今天,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化人才。他们之中有著名的文学家,如纳兰性德、曹雪芹、西林春、老舍;有著名的书法家,如永瑆、铁保、启功;有著名的画家,如唐岱、布颜图、溥儒;有著名的戏剧家,如黄润甫、程砚秋、关肃霜;有著名的语言学家,如罗常培;有著名的医学家,如白希清、吴英凯;有著名的生物学家,如秉志;有著名的作曲家,如雷振邦;有著名的歌唱家,如胡松华;有著名的舞蹈家,如贾作光;……。这些文化名人所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满族在360年的发展所达到的文化水平。 政治地位的稳固、经济状况的优裕、文化素质的提高,使满族在清代就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民族,成为了一个有强烈的自立心和自强心的民族。
满族在过去的360年中,除了自身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 对中国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于满族的贡献,以往的论述已经比较充分了。比如我国的版图是在清代奠定的;比如满族在抗击外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比如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代;比如清代是集前代文化之大成的时代。而进入现代之后,满族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也非常之大。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满族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白乙化、关向应这样的英雄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除此之外,满族还有一个非常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比较好地处理了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为今天我国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奠定了基础。
满族在处理与汉族的关系上是成功的,关于这一点以往许多学者已经论述到了,而在处理与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关系上也是成功的。与元代相比,清代的民族政策和策略带有创造性,也更适合中国的国情,“改土归流”与“因俗而治”结合在一起,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给予了民族地区一定的自治权利,使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得以保留发展,从而融洽了民族关系,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对于一个处于封建时代的统治民族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满族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比如康熙就学会了汉文、蒙文、唐古忒文、维吾尔文等多种文字,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并从尊重其他民族出发,在康乾两朝修建了承德外八庙。满族特别重视与占人口绝大多数汉人的关系,对一般满人来说,均要求满汉兼通,以至使满人能与汉人自由交往。对汉族的文化,满人表现了特别的兴趣,除了儒家思想被接受之外,汉族的文学艺术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越到后来,由于思想文化的相互吸收接近,满汉之间的区别也就越来越不显著,以至于满人在因为种种原因改报民族成份的时候,往往选中了汉族,而汉人也因为种种原因改报民族成份的时候,往往选中了满族,这种现象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满族在融洽民族关系上所取得的效果。因此我国今天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不能说与满族的努力毫无关系,而正相反应该说满族在这个方面做出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满族自从成为统治民族以后,就在中国的民族中占有了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为他们扩大民族作用与影响创造了条件,满族对其他民族积极方面的影响占主流位置。自清代以来,满族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淳朴豪放的民族性格,助人为乐的民族品质,勇于学习的民族胸怀,已经对其他民族产生影响,并且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肌体中来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然,满族的贡献远远不止如上所说,不过仅此数端,已经说明满族的贡献多么重要了,作为一个有强烈自信心的民族,将来它还会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继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满族定名360周年的今天,回顾这个民族所走过的发展历程, 应该说满族圆满地走完了一个里程,这个有一千万人口的伟大民族,在下一个360年之中,必将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