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密云区土壤侵蚀定量分析论文_王双宇1 龚文峰1 季小引1 刘月阳1, 周莹2,徐宏聚

1.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2.黑龙江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3.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0引言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除永冻地区外,全球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1],土壤侵蚀过程情况复杂, 是多种因子复合的综合结果。然而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侵蚀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2],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之一,且土壤侵蚀量的大小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3]。但传统方法以预测模型进行土壤侵蚀估算[4],其存在着监测周期长和成本巨大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4]。然而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已成为进行环境灾害等动态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5],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又为较大范围的空间分析提供了准确、快速的技术手段,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集成,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调查与监测中,从而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和空间分布规律。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其水土流失不仅分布广泛,而且流失总量巨大,同时在具有土壤侵蚀强度剧烈突出等诸多特点。基于此,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利用美国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开展土壤侵蚀定量估算[7],此后研究逐渐与遥感技术(RS) 和地理信息技术(GIS)等相结合[8]。

密云区境内的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基地,它保障着首都 1/3 的供水需求[9]。然而密云区人为活动的加剧,尤其是对水库周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如筑路、采矿、盲目扩大旅游业等,加剧了部分区域水土流失,水库西部、东北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10]。基于此,本文在 RS 和 GIS 技术的支持下,以密云区2013年 Landsat8-OLI 遥感影像为重要数据源,基于土壤侵蚀USLE模型,定量分析土壤侵蚀现状、面积、等级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今后的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该研究结果可为密云区未来土地利用制定科学的规划。

1研究区域概况

密云区地理坐标为 E: 116°39'33″ -117°30'25″,N: 40°13'7″-40°47'57″,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9]。研究区域东、西、北三面环山,属于山区,地势自北向西南倾斜,且中部低缓,西南开阔,呈簸箕形。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湿冷暖变化明显[11]。年平均气温为10.8℃,年平均降水量为 661. 3 mm,无霜期平均为 177 d, 密云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潮白河纵贯全境。

2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5.3,从研究区域的Landsat8-OLI影像中,通过波段运算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再此为基础计算植被盖度 (C);通过最大似然的监督分类法完成遥感图像的分类,获取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此确定P因子。在ArcGIS 10.3支持下,从研究区域的DEM数据提取地形因子(LS),通过插值运算获取降雨量数据作为R因子,同时获取土壤可蚀性(K)因子的基础上,借助于ArcGIS 空间分析功能,基于土壤侵蚀模型完成研究区水土流失侵蚀的计算。

3.2 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分布

微度侵蚀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域的中部和西南部,该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和居民建设用地,由于遥感数据获取的时间为2013年的8月份,正是农作物的生长旺季,地表植被为高覆盖度植被,故该区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同时密云水库及其周围也以微度侵蚀为主。轻度侵蚀占据整个研究区域,主要分布于在北部的山地区域,该区域分布着的大量的森林,受地形的自然条件的限制[15],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干扰活动相对较少,加之国家积极林业生态政策的实施,该区域森林植被保护的较好,土壤侵蚀程度相对较弱。中度侵蚀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区域。对于密云水库东北部部分低山丘陵区而言,由于人类对林地的改造干扰活动,使得部分林地转换为耕地或者园地,东南部源于人类对矿区开发利用,致使该区域呈现中度侵蚀。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主要分布于密云水库的西部和东北部区域,这些侵蚀类型都分布在剧烈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带,对于东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区地带,在一定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人类加大了对林地的改造活动,使得林地转换为耕地、园地和疏林地,虽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量相对较小,不足以对整个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产生明显的影响[16],但是加剧了部分区域的水土流失,致使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可见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实现控制水土流失,达到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的目的。

图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

4结束语

本文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Landsat8-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土壤侵蚀USLE模型完成研究区域土壤侵蚀的定量分析,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域土地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土壤侵蚀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卫亚星,王莉雯,刘闯.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及实例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33(1):87-92.

[2]唐克丽,史立人,史德明,等.中国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胡建.遥感技术在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11:21-22.

[4]彭艳平,杨磊,张圣.遥感技术在察布查尔县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10,24(3):148-152.

[5]孔冉冉,张明礼,杨浩,等.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9981-9984.

[6]岑颖,张晓远.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上的应用-以南雄市黄坑河小流域为例[J].广东水利水电,2015,4:64-67.

[7]苏布德,赵洋毅,王克勤,等.基于GIS 的滇南踏青河源头小流域近20年土壤侵蚀变化[J].林 业资源管理,2018,6:90-98.

[8]李勉,李占斌,刘普灵.中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2,9(3):243-248.

[9]龚文峰,吴娟,王笑峰,等.基于RS与 GIS 密云区植被盖度动态演变及其预测研究[J].黑龙 江大学工程学报,2016,7(3):25-31.

[10]张有全,宫辉力,赵文吉,等.基于GIS 和 USLE 的密云县土壤侵蚀评价及空间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3:358-362.

[11]王潇,刘汉湖,吴冰.四川境内赤水河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3):70-80.

[12]冯强,赵文武.USLE/RULE中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34(16):4461-4472.

[13]吴志杰,何国金,黄绍霖,等.南方丘陵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地形效应评估[J].遥感学报,2017,21(1):159-167.

[14]张养安,张鑫,江仕嵘.基于 GIS 与RS的杨凌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异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6):130-134.

[15]智长贵,龚文峰,张静,等.基于GIS与RS 的阿城区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定量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3,4:109-113.

[16]姜琳琳,吴炳方.近 30 年来密云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动态监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J],2013,36(10):140-145.

论文作者:王双宇1 龚文峰1 季小引1 刘月阳1, 周莹2,徐宏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基于RS和GIS的密云区土壤侵蚀定量分析论文_王双宇1 龚文峰1 季小引1 刘月阳1, 周莹2,徐宏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