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论文_武斌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论文_武斌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中学 618000

摘 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既要依托原有的数学教学思路,又要拓宽数学教学的前奏,在呈现数学习题之前先呈现数学问题,以让学生有一个从数学问题走向数学习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以及抽象能力与建模能力,而也只有有了这些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才会自然形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问题解决被看作是一种人类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问题解决成为他们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对问题解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初中数学的问题解决策略进行了举例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教学

“问题解决”是什么?或许会有人觉得,问题解决指的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把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也就是一种寻找处理问题办法的过程和结果。但是英国学校数学教育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则认为:把数学应用于各种情形的能力就是问题解决。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对问题解决的意义作了如下说明:

1.问题解决包括将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包括为现时和将来出现的科学理论与实际服务,也包括解决拓展数学科学本身前沿的问题。

2.问题解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3.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其基础是虚心、好奇和探索的态度,是进行试验和猜测的意向,等等。而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就是:在积极、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下,综合运用自己所储存的有关数学的能力、知识、素养等,有目的、有计划、有创造力地解决数学课上的难题或者是教师抛出来的课堂问题、课后作业的一种探究性活动。

二、怎样做到真正的“问题解决”教学

1.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数学认知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学生在接触到问题解决的材料之后,通过感官将材料中的信息输入到自身思维,并且与自身的数学知识基础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厘米,宽21厘米,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14,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长,应当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显然,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所用的素材(书的封面)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学生在感知上不会存在问题。在学生阅读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当中出现的往往就是书的封面的表象,并且结合以前学过的长、宽、矩形、比例、面积等知识,从而在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封面上画有矩形的研究对象。

2.充分利用科学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的探索,培养其发现、理解、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其善于进行独立思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形成创新性思维。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其创新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关三角形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然后在授课前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许多房顶部的支撑都是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预习得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会养成将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突出过程、注重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过程中形成知识和能力,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本研究所提出的策略包含了在活动中探索、在讨论中探索、在反思中探索等各种情境下的探索活动,并且注重强调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4.改造例题、习题为开放型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尝试进行“问题解决”式研究,可以改造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单纯依靠模仿来解决问题,比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为只给出条件,先猜想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筛选,然后再求解或证明;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究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推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的问题。

例如:对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07年版)第91页做一做:“任意作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我们可以展开下列变式教学:

变式l:连接长方形、菱形、正方形,让学生画图——观察——探索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变式2: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让学生进行画图——猜想——转化,从而得出结论。

变式3:当一般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种将封闭式常规题目改造为开放性的变式问题的做法,充分运用了变化的观点,不断变换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师要想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就要充分了解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入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检验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要在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点拨,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从而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雪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01,(14)。

[2]黄彩萍 谈问题情境的创设艺术[J].学周刊,2011,(3)。

[3]郭艳萍 试论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J].新作文,2011,(11)。

论文作者:武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论文_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