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君子人格论文

从《论语》看君子人格论文

从《论语》看君子人格

王培星 西北大学

摘要: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蕴含着许多修身智慧,君子不器——崇尚品德;君子如玉——安贫乐道;君子坦荡——乐观超然。孔子重视人品德的养成先于重视知识的思想,对中国士人和知识分子影响极大,对现代人人格的养成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论语》;君子人格;品德

《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书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书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中关于“君子人格”养成的智慧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就是以《论语》中阐发的哲理——为人处世的道理,修身修心的智慧,促进现代教育及其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崇尚品德——君子不器

首先,孔子认为对人的教育应该重视品德的养成。相对于学习具体的知识,孔子认为品德是更重要的方面。这恰恰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适应社会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在《学而篇》中,孔子说,孩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因此,在圣人看来,学习做人,拥有德行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知道怎样对待父母兄弟和他人,才可以再讨论学习文化知识的事。如果不懂得基本的做人道理,又何必先去学文化知识呢。而且就算没有文化知识,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孔子也认为是学习过了的。[1]就像子夏所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侍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社区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在孔子看来,他所认为的健全的人才叫做君子。君子有着与器物不同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精神、风度或者气质。正因为如此,人才显示出高贵。而这种精神、风度或者气质实际上就是君子的德行。相比于人只拥有具体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孔子更推崇人拥有品德和风度。在《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要只像一种器具一样。

君子不器,但为人要端庄。这是孔子“君子人格”的一种具体要求。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君子的风度,如坐姿端正,走路端庄,不能跑不能乱跳,对人要客气,礼数要周到等等。[2]即使是对于文学作品,孔子也赞美“端庄”的情感,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这个追求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端庄这个词仍然没有过时。今天,我们在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孔子的思想已走去中国,走向世界。

在《八佾篇》中,孔子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而小人则每天惦记着自己家的房子。君子每天心中常怀有一种规定和原则,而小人常想着占小便宜。同样面对物质和道德,君子的心中道德至上。他不把自己的心灵局限在物质世界之中。即使是自己身处陋室,心中所想的仍然是“大庇天下寒士”的道义。因为心知道义,君子是不以贫贱的生活为耻的。吃粗粮穿破衣并没有什么羞耻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志于真理。如果感到耻辱,那么这种人便不值得同他讨论了。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收获一种心灵的安宁。甚至我们可以满足于看来简陋的生活,平淡就是一种美好。

二、安贫乐道——君子如玉

在这里,孔子把利益放在了道义的末端。提倡过一种看淡物质的生活。然而,我们并不能说孔子就是要求人们生活在“陋室、疏食”等的环境中的。孔子也是一个会享乐的人,他乐于追求生活的质量,享受物质的乐趣。在《乡党篇》中,孔子说:饭食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的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不新鲜了,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气味不好闻了,不吃。烹煮的不得当,不吃。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不按一定方法宰割的肉,不吃。酱、醋作料放得不适当,不吃。肉虽然多,(吃)时不要超过主食的量。唯独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昏醉的程度。买来的酒和市上的熟肉干,不吃。不去掉姜,不要多吃。由此看来,孔子对于生活还是很讲究的。爱好美味的食物并没有错,我们要学会享受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青藏高原黑炭气溶胶沉降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 旺堆杰布 丹增卓玛 拉 巴 拉 珍 边 罗 次达瓦 (2-86)

对微流控电泳仪采集到标记荧光蛋白信号进行去噪,有利于对检测样品中蛋白定性定量的进一步分析.为了提高对重叠峰严重的标记荧光蛋白信号去噪质量,提出具备可调因子的新阈值函数,弥补了硬、软阈值函数本身的不足.选择db7小波基,经过matlab实验仿真,在处理重叠严重的模拟高斯峰信号时,新阈值函数去噪后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指标值均高于文献[3]中阈值处理函数和其它阈值处理函数.证实了可调新阈值函数在处理带有重叠严重的高斯峰信号时,去噪质量最好.

其次,孔子对物质、欲望、生活也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教诲。在这方面,孔子与老子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他们都主张不要太过追求饮食、住所、声色等外在的物质,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不同的是,老子主张的是在不注重物质欲望的同时,也要清空头脑,不因太多信仰而心灵变得偏执,从而最后达到淳朴敦厚。然而孔子将物质与道德知识放在一起。他强调的是相对于物质外在而言,我们应该更重视追求天道。[3]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讲求安贫乐道。在两位智者看来,我们都应懂得品味平凡生活中的乐趣,知足满足,享受生活。

孔子“君子如玉”的思想,对今天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在面对未来的选择中,我们往往更趋近于物质利益的方面,放弃自己本身的梦想和精神上的追求。每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初都是踌躇满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有人忘记初心,为了“钱途”而丢掉自我。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孔子要求我们推崇道义,不过分追逐利益的一种意义所在。就像他在《泰伯篇》中所说:学了三年,并不转到要官做求俸禄的念头上去,是难得的啊。如果为了利益,放弃对精神的追求,也可以说是可悲的。

周启明还真就来了。不过一开始周启明也纯粹只是想换个环境体验下生活,最终还是会回兰州的。周启明他妈甚至还特意让他把做饭的工具都带上了,说省得购置新的,旧的到时候直接扔掉就行。

三、乐观超然——君子坦荡

最后,是关于孔子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面对同样的境遇,作为君子,一定有着宽广的胸襟,心怀坦荡,能够泰然处之。而小人则心胸狭隘,局促而忧虑。所以,君子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心里总是从容而优裕的。就像我们所见的孔子平时在家的状态一样:孔子在家闲居,衣冠整齐,容貌舒展安详,脸色显出和悦轻松的样子。这种不会惆怅,总是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君子的风度。尤其是在现代这样一个处处充满了竞争和压力的社会。我们面对着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等等,可能会有各种烦忧和不如意。甚至这些压力会伴随我们一生。但我们就要忧虑一辈子吗?在生活的过程中碰到不满时,我们要做到的是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开阔的心胸。以很好的心态面对烦忧,我们或许会过的更幸福。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生活的大境界,也是一种收获快乐人生的智慧道路。

在《论语》中,孔子面对仇怨也是如此。他说:伯夷、叔齐,不计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的怨恨因此就少了。又如孔子谈竞争,他认为,君子之间没有可争的事。如果有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就算是射箭相争,也是相互作揖、谦让,然后登堂。射箭比赛完了走下堂来,又互相敬酒。这种争,就是君子之争。君子之间,就算是竞争也充满了礼仪和风度,与现代社会中的你死我活、尔虞我诈是完全不同的。学会尊敬对手、敬重对手、感激对手,来一场君子之争,或许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根本不会再有仇怨和不满了。

《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谈论人生志向。如果有志,他最想的不是做官理政,治国兴邦。而是像一个顽童,扎身于山水间,与友人玩耍,快乐的唱歌游玩。这反映了孔子超脱世俗,乐于追求平凡生活乐趣的思想。可见,人生真正的快乐不一定在于做了多大的官,有多高的政绩,平凡的点滴中就有真实的快乐。当然,孔子在这里并不是否认不思进取,儒家是提倡积极入世的。他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要忽略保持平和的心态,快乐其实很简单。

总之,一部薄薄的《论语》,几千个平凡的字眼中有着博大的智慧。他教会我们如何做品德高尚的人,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如何做一个能够快乐的生活在世间的人。《论语》中的智慧,直到现在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让我们修养身心,提升人格。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赵玉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孔子“中和”美学精神[J].北方论丛,2012(1).

[3]姚博恩.孔子与老子天人观思想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5).

作者简介: 王培星(1993-),女,汉族,河南南乐人,西北大学文艺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神话原型批评。

标签:;  ;  ;  ;  

从《论语》看君子人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