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大有作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有作为论文,成人教育论文,建设学习型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事业的三大任务之一。成人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世界教育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大国是整个教育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学习型社会,为什么要形成学习型社会,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处于什么地位,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在国际上也有称学习化社会,其实称学习型社会更确切。因为,根据对“化”的一般理解,学习化社会应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学习社会,一个社会除了学习就别无他事了,这个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了。所以,我们还是提学习型社会为好,而不要提学习化社会。196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一思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学习化社会是这样描述的:“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种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继续的。”教育部课题组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则是这样描述的:“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个人的终身学习、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较简明扼要,最抓住了本质特征的描述,就是十六大的说法“全民学习”,即人人皆是学习者,“终身学习”,人人皆要从小到老学习,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也就带来了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要形成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社会迫切需要提高全体成员的素质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反映;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选择。具体讲,起码是以下几点: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类发展指标,而人类发展指标中关键指标是总入学率和识字率。所以,可以说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指标。影响最直接的是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25至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7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全民素质方面,教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成人教育任重道远,因为,从业人员都是成人。
二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需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人们如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就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的“功能性文盲”,我国的信息化就会受阻。要扫除这种“文盲”和“障碍”,只能依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有学者认为,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7岁~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的工作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扩展为5岁~22岁;在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必须终身学习才能满足工作和生活需要。这也说明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三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我国部分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上,不少人口生活不富裕。对于基本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的人来说,对文化生活、健康的需要就显得尤为迫切了。东汉的王充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英国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人们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力量在于知识。我们应创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条件,来满足人们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三、怎样创建学习型社会
形成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人类进步的共同要求,有其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一个国家的学习型社会不可能自然形成,必须去努力建设。形成学习型社会要具有一定的条件。例如,全民具有终身学习的现念和一定的学习能力;有实行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保障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政策和制度。如何建设?《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中提出了6个方面的制度创新:重建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公共治理结构;构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健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培育社会参与和市场机制导向制度;建立学习型社会保障制度。还提出了6个方面的教育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机制创新;教育系统创新。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和实践。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启动这项工程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并将学习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其次,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行动实施方案,选择试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第三,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形成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和支撑。大力发展和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以加强和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这一基础和支柱。
第四,对成人教育要大力发展、深化改革、积极创新,使成人教育学校和机构成为全社会的事业,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第五,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立法,鼓励并保证全民终身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使其在法律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运行。
四、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大有可为
首先应当弄清成人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成人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教育法》确定我国实行的教育制度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我国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是成人教育的对象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所有青年、壮年、老年;二是成人教育的时段是每个社会成员从在校少年儿童、青年成为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开始,直至老年;三是成人教育的内容是从扫盲到初、中、高级的学历教育,从为适应岗位规范要求的岗位培训到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进步的继续教育,直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健康生活需要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总之,成人教育的对象之多,是除在学少年儿童和青年以外的绝大多数人群;成人教育的学习时段之长,是除在校时间之外的人生全程;成人教育的内容之广,是涵盖了所有教育。这些特点决定了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实施主体,成人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学习主体。当然,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支柱是学校教育,这个基础和支柱既是两个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支柱。这绝不能忽视,否则没有基础和支柱哪有主体呢?
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要认清和摆正位置,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人教育要通过发展、改革、创新,使之在教育理念、教育规模、管理和办学体制、办学的导向和经费机制,以及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适应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成人教育工作者作出艰苦的努力,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
党的十六大对本世纪头20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个发展目标,成人教育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没有完善的成人教育,不可能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难以提高,消除文盲也会落空。
第二,促进成人教育与劳动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紧密结合。
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当前要强调的就是要坚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要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特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对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和项目,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办什么。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的要求,成人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要把农村和西部地区成人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办成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的基地。成人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还应积极为人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素质服务。
成人学校与成人教育机构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增强成人教育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深化改革,推进成人教育的制度和体制创新、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人教育的创新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切实做到“面向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增强成人教育对市杨需求的反应能力。为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必须深化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