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肖扬

浅谈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肖扬

哈尔滨硕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重点论述了道桥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通过设计和施工手段的应用,各种安全隐患要尽量得到规避,降低桥头“跳车”现象的概率,甚至完全根除这一现象,道路桥梁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得到加强。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安全隐患;路基沉降;施工控制

1.道路桥梁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1钢筋腐蚀

交通建筑设施施工中出现钢筋的腐蚀现象也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钢筋的使用寿命紧密地影响着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有很多诸如原材料、环境、原材料的不利保管,外来的破坏等,使钢筋产生腐蚀现象的因素,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极大的损失。

1.2路基沉降

作为道路的基础,路基是道路工程的主体,起到了承载公路和连接公路与沿线桥梁及隧道等作用。在当今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当中,压实填料的不到位、处理软基不到位或者是不完善的路基防护排水系统,都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这是道路和桥梁连接处发生桥头“跳车”现象的重要原因。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的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路基建设施工,很大程度上使道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受到不容忽视的影响。

1.3设计深度不达标

地质钻探布控和钻探深度会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影响而过少以及未达到要求,软地基范围和深度将不能被准确地探明,这样会造成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软地基计算参数选用和地基处理的理论计算,进一步使得软地基处理设计不无法达到规范要求,而且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桥梁的桥头搭板没有进行专项设计监控。

1.4施工控制松懈

施工过渡地段需要照既定操作流程来严格按完成,并且下一道的施工建设要在上一道程序合格验收前提下才能进行。但是实际施工往往没有按照规定操作,施工单位为了按照工期交付工程,缩短施工时间,没有安装要求的顺序施工,也没有落实部分质量的验收工作,给工程留下了重大安全隐患。

1.5桥头跳车问题

(1)地基沉降:一般情况下,桥梁段的地下水位要高于公路段的地下水位,桥梁处的地基土壤中水分含量和孔隙率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外力长时间的作用,桥梁段与公路段的沉降差会逐步增大。(2)压实度低的台背填料:一般情况下,桥梁的台背材料在选择时,更加注重其透水性的优越,所以,台背材料具有过大的孔隙率,得不到很好的压实,在公路的长期使用中会导致路基沉陷发生。(3)道路与桥梁不同的刚度:无论是从路面还是路基方面来看,道路都属于柔性的结构,而桥梁则是刚性的结构,所以,在长期的道桥共存服役过程中,公路和路基易产生较大幅度变形,而桥梁则不易发生变形,这就导致二者的沉降产生较大程度差异。(4)设计准备不足:工程施工前没有对工程所在位置的土壤环境和地质结构进行充分和全面的钻探研究,这样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无法达到应到的标准,影响了道路与桥梁地基的沉降差异。

2.设计控制

2.1道路桥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

根据我国交通建设部门相关规定,交通建设施工中,需要定期检测和考察路基施工完成后的沉降数据,沉降数值的允许范围有着明确规定,路基沉降数值必须在建成后的三个月内都符合国家的基本要求,之后的工程才可进行施工建设。

2.2设置合理的缓和过渡段

应注意地下处治方案的段间的缓和过渡,以减少公路与桥梁段间的沉降差异。由于结构型式差异,地基处理时,由于各段的强度不同,各段不同强度的段之间需要设置强度过渡段,以确保从刚度大的混凝土桥台结构逐步过渡到柔性的路基填土结构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设置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的设置能够使受力方向得到很好的改变,在来往行驶的车辆产生过大压力时,地基仍然能够保持受力点的垂直,不容易发生地基变形,严重颠簸也不会出现。同时,因为土工格栅具良好的弹性,受力之后的变形严重能够减小,由于不断增大的交通运行质量安全要求程度,土工格栅的应用范围也正随之逐渐拓展。

2.4搭板的设计

为防治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设置搭板是常用的处置措施,但有些时候即使设置了搭板,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在施工中路桥过渡段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根本原因是搭板的设计没有收到足够程度的重视,搭板设计没有贴近实际施工情况,不尽合理。应该本着以下原则对搭板进行设计:搭板长度应该能够跨越桥台台背土体难以压实的部分,或按计划能跨越预留在台背土方缺口长度;用简支梁根据搭板受力状态来进一步计算搭板的长度。

3.桥梁与道路连接部位设计施工问题的处理策略

3.1完善桥头引道设计

桥头引道设计质量直接取决于搭板设计质量,搭板设计质量理想,对路基整体强度提升有利。科学设计搭板是改善路桥连接部位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设计师必须全面勘察施工地段,从工程所在地地质等客观情况人手,完成搭板长度设计。中、大型桥梁搭板长度一般设计成8m即可,小型桥梁搭板长度通常以5m为宜。不过,必须从不同的路桥工程建筑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搭板。当地的地形、地貌等客观情况必须全面体现在设计图纸内。高填方路段通常是桥头引道所处部位,由于该部位通常有比较明显的沉降,因此,搭板长度宜合理加长。

3.2完善路桥过渡缓冲部位设计

质量问题高发部位通常是路桥的过渡缓冲部位。因此,该部位必须成为设计师关注的重点。首先,软土地基处理办法的设计必须恰当,这要求设计前的工程设计勘察必须充分、及时,要将工地段软土地基的理化性征及其分布范围全面掌握,在和其它建设地段的既有经验相结合基础上,将软土地基处理办法有效设计出来,比如,如果软土地基强度标准较高,且分布较广,加强地基强度的最佳选择是振动碎石桩法,这样可以把路桥连接部位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有效提升。其次,边坡防护策略的设计必须合理、科学,一方面,必须严格把关台背材料的采购标准,将可压缩性小、摩擦角大、压实快、强度高等当成砂砾、砾石等填料选择的基本标准,由此将由于材料不合格导致的沉降现象最小化。另一方面,多种防护策略同时使用,最小化沉降损失。

3.3完善施工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任何工程建设的重心,直接决定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路桥工程同样如此。要提高管理力度,必须做到:制定并持续充实施工方案,从严把关路堤填料筛选,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在路桥连接部位质量有保障基础上,将工程建设效率提高,实现成本最小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安全措施及技术交底工作也要引起高度关注,以便把技术缺陷导致的路桥连接部位施工质量问题尽量避免。路基夯实工序也要严格设计并准确实施,这要求,必须基于实际完成填土标准设计,并通过现代设略去将有关数据测出,对松铺厚度精确性及桥梁连接部位的含水量、平整度、压实厚度提供有效保障,将路桥连接部位的沉降现象有效降低或完全避免。

4.结语

道路与桥梁连接的处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道路建设的经常出现的问题,防控以及消除道桥连接处的脆弱现象,应首先从设计出发,进行详尽研究调查结果,提出最好的解决方案,使得路堤沉降度降低,避免发生“跳车”情况。其次,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要进行控制例如减少路基沉降度,减轻桥台压力等重要的质量要点,以确保工程质量。于此同时,要改善工程设计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提升工程结构施工建设合理性,使用科学的工艺以及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合理选择回填材料和进行适当路基处理两项工作来进行施工控制,只要结合公路桥梁建设的实际地形等条件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施工建设,是可以实现提高过渡段的质量,我国公路和桥梁建设质量的整体水平也可以极大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佳林.浅谈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四川水泥,2018.

[2]崔天相.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J].环球市场,2017(11).

[3]张涵泊.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J].绿色环保建材,2018,139(09):137+139.

论文作者:肖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浅谈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肖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